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双11”大促变成了“长线作战”,你是否也习惯了打开直播间,在一片混杂着捧哏的极速讲解中抢购商品?

但是,没有声音的直播间,你见过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杭州,一些听障人士通过无声直播间找到了新的就业机会。这些直播间虽然安静,但“买买买”的氛围却同样浓厚。在超过1500万名从业者的职业网络主播大军中,听障主播的占比不及0.01%。这群沉默着努力的人,是如何“触网”生长,走过独木桥,被世界看到?

 这里的直播静悄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这里的直播静悄悄!

视频来自潮新闻

为了感受一场真正的无声直播,浙江日报的记者走进了“小七姐姐”王琪琦的无声直播间,担任起了一日助播。20平方米的空间里,整齐摆放着家纺商品,墙上的白板写满了直播计划,这便是直播间全貌。

要当助播,首先要过的就是“语言关”。零基础速成手语并不现实,针对即将开播的家纺专场,记者只能临时抱佛脚。“通俗手语挺形象的。”手语翻译许清妍边说边演示,“被子”是双手五指虚撮,从腹部上拉至胸前,这是在模仿盖被子的流程;想要比划“枕头”,就把双手放在头颈两侧,做出“捏”的动作,既有枕头的含义,又能产生“舒适”的联想。

记者(左)担任助播,用手势比划,与听障主播王琪琦互动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左)担任助播,用手势比划,与听障主播王琪琦互动 。

但手语语言中几乎没有形容词,这也是手语直播最大的难点,对产品的形容与感受,必须通过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去传达。几十个肢体动作不断重复,只为了展示一个特点。比起普通直播间大促时三五分钟就“上链接”的频率,王琪琦讲解一件普通商品需要30分钟。不打手语时,她总是频繁揉搓手指,不自觉甩甩手腕。

“我们做过一个粗略统计,大概一场直播下来,小七需要做上千个动作,有时候手指都会痉挛。”许清妍告诉记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障主播小七接受采访画面

记者问王琪琦:“为什么选择吃直播这行饭?”她想了想,认真地比划着手势:“没办法,为了生活。”和很多残障人士一样,王琪琦面前也有一座生活的大山——她干过小生意,但在三年前失败;运营过自己的账号,但收入杯水车薪。两年前,她来到杭州,成为了一名听障主播,如今动辄十几小时的直播对于王琪琦来说,成了家常便饭。

短视频和直播间重塑了“看见”与“被看见”的方式,从主播到观众,越来越多听障人士在“无声直播间”里联结。数据显示,与普通主播相比,听障主播的粉丝黏性更强,人均转化率更高,表现最好的时候,退货率仅为市场均值的五分之一。许多人认为这是一片无声的“蓝海”。但海面以下的部分,只有到过现场,才能亲身感受得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障主播小七直播现场

听障人士进行电商职能岗位的培训需要2至3个月,听障主播则需要6个月左右,时间投入比普通MCN机构的2倍还长。同样的岗位,相比雇佣健听人群,雇佣听障人群的投入往往要大的多,这也是为什么尽管时代和科技一直在进步,但听障群体就业仍然不容乐观的原因之一。

沟通是职场交流的基石,但对于听障人士而言,无论是面试过程中的信息传递,还是日常工作中的协作交流,都需付出更多努力以克服听力障碍带来的不便。这种沟通上的困难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更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对听障人群的误解和偏见,形成了就业歧视的土壤。

尽管法律和政策层面已有不少保护听障人士权益的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企业和雇主仍因对听障人士的误解和担忧而拒绝录用或给予不公平待遇。这种歧视不仅剥夺了听障人群平等就业的机会,更在无形中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与分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障主播小七直播现场

“帮助听障人群融入社会”是爱的分贝一直以来的愿景,这不仅是对他们个体尊严和价值的尊重,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通过这些无声直播间,我们看到了一群沉默着努力的人,他们透过手语和肢体语言,向世界展示自己的能力和坚韧。

就如同报道中MCN的运营负责人说的那样:“不能用纯商业行为来衡量,带动残疾人掌握技能,是很有社会意义的事。”爱的分贝也呼吁爱心企业和我们一起为听障人群构建一个更加包容、更加友好的社会环境,让每一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报道内容来源:浙江日报、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