涠洲岛的东部海边,老人陈光权,只用石头,花了整整30年,在海上垒出了一座避风港,被大家誉为当代愚公,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陈光权自小就在涠洲岛长大,家里祖祖辈辈都是以打鱼为生的,可以说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在岛上靠着种地生活,时不时的出海打鱼,日子也是怡然自乐。
在这片港口还没有建成之前,老人每天做的事情,就是去海边,拿着钢棍,把看中的石头,用钢棍撬起来,然后把石头放到牛车上,把石头送到港口那边。周而复始,日复一日。
而要说他是怎么从一个种地的农民,变成现在这样的,那还要从1986年的那场灾难说起。
这天,陈光权结束了一天的打鱼工作,正在岸边休息,突然他看到,不远处,台风卷起巨浪,向着这边来,海上还有好多艘小船,正在拼命游向远处的港口,他们背后,滔天的巨浪不断翻涌,船只在此刻,显得是那样的渺小。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多么脆弱,这一天,他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那次灾难,有100多条渔船被巨浪吞没。许多无辜渔民葬身大海。
身为老渔民的他,对此痛心不已,不只是惋惜生命的逝去。如果当时有个再近一点的港口让渔民们上岸,那么这些悲剧,可能就不会发生了,老人这样想着。
他有了一个想法,要在附近修建一个港口,他把这个想法和村民们讲,但村民们又怎么会想不到这点,这片海岸经常有大浪,根本没有平稳的位置来修建港口。
这时的他,还是一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在回到家后,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要自己建造出一个港口。
这之后,村民们总能看见,海边有个人,天天赶着马车,车子上是巨大的石头。村民们知道他要做什么后,都嘲笑他,说他这是把自己当成神仙了不成。和他关系好的人,也纷纷劝他,叫他不要再浪费时间了。
他不回答,只是默默的拉着石头,老渔民们觉得,他也就是随便说说,过了几天,感觉到不行了,也就放弃了。
在建造港口的过程中,他的马不知道累死了多少匹,这对于他的家里,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于是他改用牛去拉,而困难也不止如此。
想要把石头垒起来,只能趁着退潮的时候,还要挖掉附近的泥沙,来保证底部的稳定,他每天的平均睡眠时间,只有五六个小时,一看见潮退了,就赶忙去海边。家庭上,他的父母也相继去世。那
时的陈光权,可以说是身心俱疲。
但这种种的打击,从来没有动摇他的决心,他就像那填海的精卫鸟,愿以此身填此海,身似石沉心不改,
就是这样,老人一天天坚持,一个月,一年过去了,大家这才意识到,他没有开玩笑,村民们也被他的这种精神鼓舞,一些青壮年的小伙子,只要有了空闲,都会来帮忙搬石头。
由于长期搬运重物,他的脊背长期弯着,已经很难再挺直了,不仅如此,搬石头,翘石头时,都需要咬紧牙关,现在,他的牙齿已经全部脱落。
30多年的时间,他搬了200多万块石头,累死了20多头牛,终于完成了这个堪称海上长城的奇迹,因为一开始,石头是用马拉的,所以大家给这片港湾取名马拉港,马拉港的故事,就这样流传开来。
自从有了这个港湾,之前一样的海难再也没有出现过,直到现在,老人还会时不时的赶着牛车,过来看看港口有什么问题,哪里需要修理下
评论区的你们,对于陈光权老人的这种精神是如何看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