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11月12日,知名博主李子柒在停更三年后,正式回归。陆续发布的三条视频,包括漆器制作工艺、用竹子搭建衣帽间、绒花、蜀绣等内容。
仅一周,这位归来依旧“顶流”的博主,全网粉丝量突破1亿,在回归首周,抖音涨粉量达1200万。
李子柒回归连更三条视频,无数粉丝依旧喜爱她的内容
在新华网对李子柒的专访里,主持人提到,过去几年互联网上涌现了无数“李子柒”式的视频,她会不会担心自己的作品没有那么独特了。
李子柒说,很多传统文化都像极了一位垂暮的老人,正是做传统文化的自媒体们的加入,那位老人在不断被看见和被喜欢。“那至于我的作品是否独树一帜还重要吗?”
李子柒的回答让无数人感动,当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农村、关注传统文化,那些正在消逝的美好事物,才有机会重焕生机。
阿信今天要讲的故事,来自贵州德江县的一个小山村,主人公是一个从村里成长出来的草根创业者丁浪,和一位年过七旬、干了一辈子农活的奶奶张金秀。
他们的账号名为“黔东农仓”,点开这个账号发布的短视频,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绿植,镜头下,张金秀奶奶到地里摘下新鲜的蔬菜,用井水洗好菜,再回到古香古色的木楼里的厨房,张奶奶一双巧手仿佛有魔法,不一会儿,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便端上了餐桌,每一道佳肴都充满古朴的乡野雅趣,让人食指大动。
“黔东农仓”账号
这个账号有着1420多万点赞,81万多粉丝,评论区很多人留言说想来吃奶奶做的饭,想来看看村里的井,爬爬村后面的山。后来,真的有很多人驱车前来,给村里带来了不少旅游收入。
“黔东农仓”短视频中的乡村景色
为什么年轻人回到了乡村?为什么城里人又想来乡村看看?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对乡村生活带来了什么改变和机会?
以丁浪和张奶奶为代表的乡村内容创作者的故事,记述在一本新书《芝草无根:乡土电商观察》中,读完这本书,会更能理解李子柒的回答。
《芝草无根:乡土电商观察》
从向往大城市到回乡创业
“黔东农仓”的背后操盘手,是一个名为丁浪的年轻小伙。
丁浪出生在贵州大山里,从小他就觉得家里穷,父亲在外打工,他读完高中后经过复读,考上了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那时的他,向往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想要在外闯荡出一番事业。
毕业后,丁浪曾去表哥在东莞的鞋厂干活一段时间,他主动申请做电子商务运营,从淘宝的产品图设计、打包发货到客服运营,他在历练中接触和学习了不少电子商务的技能。
2015年左右,丁浪决定回到贵州德江县,拿着自己在广东在攒下的微薄积蓄和学习到的电子商务技能,回乡创业。
这个时间,正是农村电商继续发展的阶段,越来越多的涉农经营主体和农村开始利用电商平台和渠道开店,丁浪也成了创业的一员。
他一开始试着在淘宝平台卖贵州农特产品天麻,却并不顺利。偶然间他发现自己一位大学同学,在山西搞公众号助农带货,原生态的美景和种植视频,让平平无奇的大红枣销售了几千斤。
丁浪萌生了一个和以前不一样的想法。做淘宝电商的时候,他天天想着怎么卖产品赚钱;大山里的乡村跑多了,才发现穷地方太多了,如果在带货的同时,还能帮助居住在那里的人多赚一点,实现双赢,做事的意义便深刻了很多,而且只有大家都有钱赚,生意才可持续。
黄花菜、猕猴桃、紫薯、溜达鸡等等农特产品,成为他公众号带货的首选22018年开始,公众号带货走上了下坡路,丁浪又开始寻找新的风口,短视频进入了他的视线。
在充分学习了一系列短视频培训课后,丁浪想要打造固定的IP和场景,他便想起了以前公众号带货时去过的中国传统村落焕河村。
他便带着相机来到村子四处拍摄寻找灵感,路过水井时,看到张金秀奶奶正在洗菜,就随手拍了一段。现在丁浪回想起来,说一切都是天意。
“为什么选焕河村?就是因为那儿有山有水井。为什么选张奶奶?就是张奶奶家距离井非常近,正好碰到。当时真的是感觉如有神助,水井上面就有这样一个奶奶,都是机缘巧合。有时候真的是命运。”
当时的丁浪没有钱聘请年轻主播,身边也没有合适的人,事实上老奶奶人物形象的定位既是机缘巧合,也是无奈的选择。
新闻报道中的张金秀奶奶
张金秀奶奶是寨子里的人,家就在水井上面,拍摄场景可以直接在家和水井之间自由切换,省了一笔场地费。
更好的是,奶奶不仅不抗拒镜头,还很会做菜,对大山里的食材都能信手拈来,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菜品。
焕河村张金秀奶奶的家。图源《芝草无根》
就这样,戴一顶古朴的土家族帽子、笑起来很温柔、符合大家心目中慈祥奶奶形象的张金秀出现在短视频当中,成了丁浪的“雇员”。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有一条视频火了,那就是奶奶做南瓜花菜的视频,播放量达到 100 多万,点赞量达 5.5 万,这一下给丁浪带来了巨大的信心。
接下来几个短视频都获得了比较好的播放量,“黔东农仓”账号的粉丝量一下子就涨上来了。
“黔东农仓”视频中张奶奶做的饭菜
美丽的原生态田园风光,“乡愁”带来的眷念情感,让“黔东农仓”的短视频拥有了一群“死忠粉”,一些人开始“蹲更”,评论区有不少留言包含了“第一”“第一排”之类的文字。
关注张金秀奶奶的忠实粉丝都知道,“黔东农仓”里的老奶奶有花白的头发、布满细纹的脸颊、略微佝偻的身影,还有让人垂涎欲滴的做菜手艺。
就这样,张奶奶的日常生活开始被无数网友催更。蒸紫薯饭、做蕨根粉、炸豆腐、蒸腊肉、天麻炖鸡……乡村的美食和生活,和农特产品结合在一起,让丁浪的创业之路走上了正轨。
在“黔东出仓”之后,团队又创建了“古村乐乐”“古村28渡”的账号,拍摄的村子也延伸到了附近的大寨村,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
焕河“网红村”
丁浪旗下的短视频账号粉丝量不断增长,这些关注也给焕河村带来了外面的气息。
据《贵州日报》报道,自从焕河村变成网红村以后,远道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据说寨子里的人起初并不适应那么多远道而来的游客,甚至有些排斥,他们抱怨游客打乱了原本宁静惬意的生活节奏。
村委会适时出面和大家解释了短视频对寨子发展做出的贡献,以及未来合作前景,才慢慢改变了焕河人对外人的排斥态度,所谓“扶贫先扶智”或许更多的是观念的改变。
焕河村第四饭厅修缮后的正门。图源《芝草无根》
渐渐地,长廊上有了卖凉面、米线、斑鸠豆腐、苞谷斗酒的摊位。每天都有慕名而来的粉丝想要一睹村庄风采,亲眼看看网红主播,尝尝焕河风味。
生意好的时候,每天长廊摆摊总销售额能有5000 余元。
“以前我们的红薯、花生要肩挑背扛到县城里卖,如今在水井旁边就卖掉了。”有一位八十五岁的老爷爷,曾经十分反对游客进寨子,现在也在长廊里卖起了农产品。
知情人说:“过去村里人均年收入只有四五千块钱,现在我们寨子里做小生意的人每天收入都有几百块,去除成本一年也能挣一两万,翻了几倍。”
大寨村村民自建的民宿“全家大院”。图源《芝草无根》
丁浪的团队从带货农产品屡战屡败到成功建设短视频营销矩阵,焕河村团队从外出务工一年薪水全无,到领导通村筹劳筹资修路、通电……人们内心深处从未泯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山青年们打破信息孤岛的奋斗,让屏幕外的人们被深深打动。
乡土是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底色
越来越多的内容生产者将目光投向乡村,拍摄乡村的美景、村落、美食,也有越来越多的乡村人拿起自己的手机,拍摄身边的日常生活,从农作物的耕种收获,到原汁原味的饭菜烹饪,从洒扫除尘、过节走访,到制作传统家庭用具。
这些短视频为人们呈现了乡土生活的质朴,乡村风光的旖旎、磅礴,乡土文化的温暖,打造了充满诗意的乡野乌托邦。
焕河村中,“黔东农仓”账号团队拍摄张金秀奶奶在水井洗菜后回家的场景。图源《芝草无根》
乡村内容和传统文化内容,离现代人的生活其实很遥远,也很难发生“实用性”的关系,但为什么这些内容依旧能戳中人心,成为互联网大浪中一抹别样的景色?
中国人的乡土基因和中国文化的乡土源流,或许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乡村内容可以在众多短视频类别中爆火。
乡村和土地,是历史上绝大多数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底色。人们世世代代在这一空间里,搭建村落、民居,修整农田、菜园、风水林,修建庙宇、桥梁、道路,组成“乡土中国”这一意味悠远的物质景象。
同样,人们世世代代在这一空间里繁衍生息,婚丧嫁娶,庆祝祭祀,交易买卖,人情往来,织造“乡土中国”的人文景观。
丁浪在接受央视的采访
另一方面,国家对于“三农”问题的重视和投入极大地改变了农村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当人们再看向农村时,农村不再是愚昧、落后、贫穷、破败、衰老的代名 词,而是“希望的田野”,在那里,人们安居乐业,传承文化,亲近自然。
尽管焕河村、大寨村地处偏远,但是村里的人们却并未停止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丁浪这样的年轻人的闯荡之路是改革开放后农村年轻人回乡创业的缩影。
总有人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代人锲而不舍,才能踏出这条漫漫追寻美好生活之路。
掷地有声的山村深度记录
《芝草无根:乡土电商观察》
-End-
2024.11.20
编辑:醒醒 | 审核:孙小悠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