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衡阳一地发现千年前的护城河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三国时期始置祁阳县,此后经历多次区划调整。唐武德四年(621年),析零陵县复置祁阳县,并将县治由金兰桥(祁东县金桥镇新桥村)迁至老山湾(今祁阳市境内)。
近期,结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祁东县文旅局组织专业团队对祁阳县故城遗址进行专题考古调查,通过翻阅资料、实地走访,对护城河及其城市规模、格局有了更深入地了解。
参加此次调查的文史专家邓少年介绍,故城遗址面积约为1.2平方公里,虽然古代建筑荡然无存,但护城河尚在,在一段疑似夯土城墙的泥土中发现了具有唐宋风格的方格网陶片。
32口水塘,在城址上大体呈环形分布,好似散落一地的“珍珠”。
历经千年的人类活动,特别是受农耕活动的影响,祁阳县故城的护城河被改造成32口不相连的水塘,水塘之间为稻田,单口水塘宽为30米—40米,长为50米—400米不等,水深达数米,周长接近10里。
“护城河在南、北两端连接白河,不但是防御工程,更是水上交通要道,具备了运河的交通运输功能。”邓少年说,当地村民称护城河为“小白河”,经白河通湘江,又与古道相连,对于古祁阳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工作人员对祁阳县故城遗址进行专题考古调查。
祁东县文化遗产事务中心主任陈赛文表示,祁阳县故城的护城河开挖工程大,其地貌及走向保存比较完整,展示了古代较高的建筑工艺水平,对全省乃至全国的县级古城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下一步,文物考古部门将开展考古调勘,探查更多历史信息,进一步丰富人们对古祁阳县的了解,让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加鲜活。
来源:掌上衡阳客户端(记者罗文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