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以来,通川区始终秉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坚定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通过持续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深入推进“健康通川”建设、大力开展健康惠民服务,全方位夯实基层医疗服务网底,全力推动全区卫生医疗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川区中医院莲湖新院区(王梦 摄)

医疗卫生如灯耀,幸福征途展新貌。如今,通川区医疗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医疗技术更加全面、公卫防线更加牢固,群众看病就医便捷性、舒适性、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基础设施建设奏响发展强音

2023年6月,通川区人民医院新建4.3万平方米医疗业务大楼项目全面投入使用,并加快推进老院区升级改造,形成“一院两址”新功能定位发展格局,显著改善群众就医环境。今年7月,通川区人民医院引进高端3.0T核磁共振这一“影像利器”,进一步缩短了患者检查时间,为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大血管机、直线加速器等一大批高精尖医疗设备先后落户通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达州市通川区人民医院效果图

走进通川区中医院莲湖新院区,现代化的建筑外观与宽敞明亮的大厅令人眼前一亮。简洁大气且充满人文关怀的设计,让人顿感舒适与安心。导诊台的医护人员微笑着迎接每一位患者,专业而耐心地解答各种问题。沿着走廊前行,各个科室标识清晰,方便患者快速找到就诊之处。

据悉,莲湖新院区于去年5月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形成新老院区同步运行的发展格局,老院区以门诊为主设综合病区,解决城区就医需求;新院区以住院为主设中医特色门诊,发挥中医药特色。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和发展也同样重要。今年,通川区深化乡村医疗一体发展,拓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成果。按照“分级分类、上下联动”思路,构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格,完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梯次配置,缩小城乡医疗资源与服务差异。

在碑庙中心卫生院,新建成的急诊大楼成为了居民们的健康“新港湾”。全科诊室、中医诊室、预防接种室等功能科室一应俱全,医护人员热情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健康咨询。

今年,通川区深化巩固碑庙中心卫生院区域医疗次中心建设质效,新建的急诊大楼和新购置的医疗设施设备均已投入使用;蒲家中心卫生院建成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罗江中心卫生院建成医养服务中心……优质医疗资源不断扩容下沉、均衡布局,形成了分级诊疗有序就医的格局。

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换来的是患者的认可,通川区医疗机构门诊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2%,患者均次费用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9.8%。“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就医环境改善的投入力度,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广大市民的健康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通川区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人才与团队建设筑牢发展根基

近年来,通川区积极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通川区各大医院讲学、指导手术,为医院的医生们提供宝贵的学习机会。

“超声医学以其无创、实时、动态、可重复性强等优势,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估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近日,在通川区中医院,医学教育项目“基层超声应用规范化及新进展”培训班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年轻医生小李认真地聆听着前辈们的分析,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着要点。

“这样的培训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不仅能学到先进的诊疗技术,还能拓宽自己的思路。”小李感慨地说。

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医疗卫生系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今年,通川区持续强化高层次人才招引,出台《通川区公立医院卫生人才引进培育措施(试行)》,给予安家补助、岗位激励奖和交通出行补贴等,让医疗人才在通川汇聚扎根。

在通川区人民医院的一间办公室里,新引进的肿瘤科专家医生闫瑾正专注地研究着一份病例资料。作为通川区大力引进的高端人才之一,闫瑾带来了关于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先进医疗理念和技术。

“我很荣幸能来到这里,医院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和科研条件。我希望能把自己的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闫瑾坚定地说。

近年来,通川区柔性引进博士、教授专家5人,引进硕士研究生16人,签约挂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博士专家工作站”、四川省人民医院“熊玮博士团队工作站”,10余名博士团队专家常态入驻,成立胸痛中心管理委员会,开展冠状动脉、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等介入手术90余例。

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是通川区医疗服务的一大亮点。通川区各大医院致力于打破科室之间的壁垒,建立多学科协作团队,针对疑难病症和复杂病例进行联合会诊和讨论,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全面的治疗方案。

前不久,一位患有直肠癌,同时伴有高血压3级、慢性阻塞性肺病的75岁高龄患者被送到了通川区人民医院普外科。团队迅速组织多学科专家联合会诊,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最终决定进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经过精心治疗,患者的病情逐渐好转。

此外,通川区人民医院利用信息化手段搭建内部沟通平台,方便医护人员之间交流经验、分享病例、探讨治疗方案。定期组织团队会议、病例讨论等活动,促进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力。同时,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培养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开展文化活动、宣传先进事迹等方式,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和团队文化。

医疗服务保障书写发展新篇

“建议您每天的饮食种类应多样化,使能量和营养摄入趋于合理,控制胆固醇、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近日,在西外御景上城,通川区人民医院开展了2024年“世界卒中日”义诊,为居民免费测量血压、血糖,宣传卒中急救、治疗方面的知识,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今天的义诊让我更加了解了自己的身体状况,也学到了很多保健知识。”小区居民赵大爷说,义诊活动提供了和专家医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省去了去医院挂号、排队的麻烦,希望这种活动多多开展。

让优质医疗资源沉下去,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是做深做实健康惠民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推进“健康通川”建设的迫切要求。近年来,通川区通过组织各大医院专家团队定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坐诊、查房、开展培训等方式,切实整合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资源,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在乡镇卫生院坐诊、查房,同医生们交流分享经验使基层医疗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在为乡镇、社区群众提供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的同时,极大缓解了市区医院的压力。”通川区中医院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进一步提升群众就医体验,该院还推出了网上预约挂号、缴费服务、设置专门的绿色通道等人性化服务举措,患者可以通过手机轻松完成挂号、缴费,节约了就医时间成本。

此外,通川区通过开展“万名医护下基层”活动,推动县乡医疗资源、健康教育资源形成合力,共同为乡村、社区居民开展健康生活志愿服务。今年,县级医疗机构在乡镇社区开展活动21次,派出专家158人,服务群众3914人,发放宣传资料3944份。

医疗保障工作是一项关系到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民生工程,通川区扎实推进医保“零跑腿 一站结”服务,全力推进微型医保服务站建设。

市民孙长福患有颈椎间盘突出伴有神经根病,近日到通川区红十字医院康复科就诊,经过近一周的治疗,病情得到缓解。“我住院花了6000余元,医保报账后只需要支付六七百元,并且在出院时直接在医院结账报销了,也不用往其他地方跑了。”在办理出院手续时,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让他觉得很暖心。

据了解,截至今年8月,通川区已有5万余人次享受了“免审即享”医疗救助,资助金额累计达1746万余元。

不仅如此,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专项行动、组建传染病应急处置背囊化小分队、失能老年人“健康敲门行动”“床旁出院”一站式服务试点、“电子健康卡”办理业务全覆盖、万达开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一项项多元化、便捷化、人性化的惠民医疗服务保障措施,让通川群众看病更加便捷,全民健康步伐坚定向前。

来源:达州日报

编辑:王 月

编审:张 爽

总编:肖晓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个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