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新中国成立的日子,而1950年的这一天,则是我们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个“国庆节”,隆重的国庆大典也在天安门城楼召开。有很多国家重要人物,都来到了城楼之上出席这次典礼,而其中有一位则非常特殊,他叫王季范。
王季范是被毛主席亲自邀请前来北京观礼的,他此次前来,除了代表自己以外,还代表了自己的儿子。而毛主席见到这位自己邀请来的观礼嘉宾之后,却神情悲痛,甚至流着泪向他道歉。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毛主席和王季范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渊源?
毛主席的“九哥”
王季范和毛主席之间的关系说来话长。毛主席称呼王季范为“九哥”,这是因为王季范和毛泽东是表兄弟的关系,而王季范在同辈兄弟之中排行第9。对于毛泽东来说,王季范不仅仅是有着血缘亲情的表哥,更是对自己有过恩情的恩人,有过带领和指引的老师。
两人之间的渊源要从小时候说起,王季范和毛主席是姨表亲,小的时候两个人都在外婆家寄养了很长一段时间,两人也是因此熟识、亲密起来的。从小一起长大,同吃同住,虽然是表兄弟,但是感情比很多亲兄弟都要好。
王季范比毛主席大了8岁,因此两兄弟感情和睦,兄友弟恭,相处之中不会产生矛盾纠纷。家里人注重教育,王季范很小就进入了私塾读书,而他在文学方面也非常有天赋。毛主席年龄还小,没有开始读书,但是王季范经常教这个小表弟识字背诗,算是毛主席的启蒙之师。
长大之后,王季范进入了省中学教书。毛泽东后来考到了这个学校,但是家里负担不起学费,王季范就做了担保打了欠条,向学校申请预支自己的薪水抵扣表弟的学费。毛泽东进入了中学,借住在了王季范家里,王季范不仅尽心照顾他的生活,也用心教导他的学业。这些恩情,毛主席后来一直记在心里,他曾经多次表示,如果没有“九哥”,就没有他的今日。
毛主席的“亏欠”
既然两兄弟感情如此深厚,那么为什么在1950年王季范来北京观礼国庆大典的时候,毛主席会神情哀痛,而且流着泪向他道歉呢?这件事要从一个叫王德恒的烈士说起。毛泽东长大之后,有了革命信仰,投身到了革命事业之中,成长为了优秀的领导人。无数的有志青年也纷纷奔赴延安,响应革命号召,这其中有一个叫做王德恒的人,他的父亲就是王季范。
王季范并没有参与进革命事业,而是一直留在学校教书。在儿子向他表明自己想要投身革命事业的时候,王季范没有阻拦,反而非常支持,于是王德恒来到了延安,进入了抗大学习。毕业之后,他被安排进行地下工作。
地下工作虽然不比在前线枪林弹雨,但是也是危机重重,不幸的是,王德恒在1945年,遭到了特务迫害,英勇牺牲了。毛主席得知消息之后非常悲痛,但是由于革命事业的需要,这个消息必须保密,因此王季范没能第一时间得知这件事。
这个秘密一瞒就是4年多,直到后来新中国成立,毛主席才将这件事告知表哥,也因此,在国庆典礼见到表哥的时候,毛主席才会含泪道歉。他认为这几年的隐瞒,是自己对表哥的“亏欠”,表哥的儿子跟着自己干革命却英年牺牲,自己愧对表哥。
王季范的坦然
面对毛主席的愧疚道歉,表哥王季范却并没有表现出怨怼,在刚得知儿子牺牲的时候,他也是伤心的,但是他对这样的结果,却是坦然接受的。王季范虽然自己没有从事革命事业,但是他懂革命,也懂儿子的心。为了革命牺牲,儿子死得其所,而自己当初既然同意了儿子参加革命,现在就不会后悔,也不会对这样的结果有任何不满。
王季范先生是非常高风亮节的,他虽然没有真正参与进革命事业,但是却懂得为国为民。王季范的一生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他不仅仅是一个老师,更是一个教育家。他担任过校长,在教育方面,爱才惜才且刚正不阿,在他眼中,学生不分贫富贵贱,不分亲疏远近。
当时有个学生违反了校规,学生的父亲是国军司令,在多方施压之下,王季范依然不畏强权,将这个学生开除了。王季范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不仅仅是教授知识,也教他们视天下兴亡为己任。他的学生之中,有很多选择了投身革命事业,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语:
1972年,王季范先生因病逝世,享年88岁,毛主席亲自到场祭奠。毛主席将一生奉献给了革命事业,值得我们敬佩,而王季范先生一生诲人不倦,将爱国爱党、忧国忧民的情怀代代传承,也同样值得我们尊敬。
参考文献:《王季范》《毛泽东与王季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