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的进程进展如此之快,离不开我军整体局势的统一协调作战。这一方面的优势是国军所不具备的,所以我军只是初期阶段比较被动。但随着战事的深化程度加剧,这种差距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反观国军则是军阀色彩严重,军队是自己的本钱,不会轻易投入全面战争中全力作战。而国军正是派系复杂化的大杂烩,更是加剧这种明争暗斗的较量。虽然明面上实力确实超出我军不少的优势,可是真正能够拿出全力应对的军队并不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使是老蒋的嫡系部队也是如此,所以解放战争是新旧军阀势力的最后挣扎,也是最后的舞台。这种军阀割据的历史,随着我军胜利解放全国而宣告终结。那么即使大势情况如此,初期的硬实力差距还是存在的。

如何打赢初期局面,是最为关键的一环。这其中不可避免有优先选择,毕竟兵力有限,不可能守住所有地盘。这就必须得有所取舍,这就造成局部战场的失利,也保证大局的成功。傅作义奇袭张家口就是明显的例子,并一举拿下此地的统治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傅作义却因为此战的胜利,而开始飘飘然,轻视我军的战斗力。并说出:“我曾打垮聂荣臻与贺龙两位元帅,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也不过如此!”一时投机胜利并不是永久胜利,后来的平津战役的胜利,用事实证明谁是最强军。

一、解放初期的全面战争

傅作义的成功经验,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我军兵力不足的尴尬,当时内战国共兵力对比1:3.3,处于全面的优势地位。这庞大的兵力,以及美式装备,还有背后主子美国的援助,是其敢于顶住内战骂名也要全力一战的底气。

蒋介石发动内战,进行全面进攻,加大对我军控制区的进攻力度。此时我军对于国民党有准备的作战方式,只能处于被动应对的防御机制。企图通过一系列战斗,消耗国军的有生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来对于计划完备,兵力物资装备充分,占据海陆空优势的国军,应该对于我军的攻占是没有难度的。可问题是国军内部并不完整,而是派系林立的倾轧场。谁也不会轻易地出死力气,唯有老蒋的嫡系部队才能完成其预定目标,但也不尽理想。

即使自己掌控的内部,也出现各种小派系,也形成中央军内部的矛盾。这样就造成中央军与杂牌军之间的问题,杂牌军之间的矛盾,中央军内部的矛盾。总之军队的派系众多,难以真正有效形成合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果战争打得一团糟,除了本身军事仗要打,政治仗也要跟进,这就造成普通的战事安排,成为筹码的政治投机。这要是能够完成战略目标那才怪呢?所以国军不但解放初期优势一团糟,中期更是互相甩锅,后期直接大家一起玩完。

二、我军针对性应付重点目标

但不管怎么说,兵力优势还是存在的,即使不是死战,一旦利益得到满足,还是会倾力一战的。当时关于华北作战,蒋介石出动三大集团军进行围堵进剿,形成三路推进共同碾压的优势,企图一举打破我党的这一根据地。

完成对该地区的全面占领,封堵这一地区的中间通道功能。切断陕北与东北的联系,使其孤立围歼的目的。我军为打破这一状态,对于傅作义的绥远系军队没有重视。而是全力应对李文的部队,其是进攻主力,更是老蒋嫡系将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我军的威胁最大,而其他两路军则并没有用尽全力。因为当时老蒋是把张家口这一地区划归自己的嫡系所用,这就使得本就是杂牌军的傅作义部更加不感冒。拥兵旁观,静等战机,并不参与我军与国军的对战。

我军重点打击敌军的目的,就是消耗老蒋的嫡系中央军,使得其掌控力不断削弱,难以应对接下来的全国战局掌控权优势。一旦中央军势力被杂牌军超过,则老蒋的地位必将受到威胁。而杂牌军实力则相对比较好对付,威胁性更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傅作义抓住机会 一战成名

李文部队遭到我军主力打击,损失惨重,又调不动自己部队的其他派系部队。最终只能向老蒋求援,以期待不被全歼的命运。蒋介石知道自己独占张家口的机会没有了,要是不想自己的嫡系部队被全歼。

就只能让利于傅作义部队,为此以张家口为筹码,让傅作义出兵救援。傅作义看出我军战略重心在国军嫡系部队,忽略对自己的防御。且对于自己的干预也作出一定的反制手段,那就是平绥路交通线。

但傅作义却是不走寻常路,而是突击张北,进而奇袭张家口。此时张家口防御空虚,仅有两个团防御,根本不是傅作义主力的对手,很快就沦陷。此时聂荣臻根本没有相应的时间作出调整,只能被动接受这一战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傅作义的成功,在于我军没有对其进行防范。因为杂牌军对于中央军的救援并不主动,只不过老蒋的让利行为,才使得傅作义出动全力夺取自己的地盘。即使一时胜利,却也使得自己兵力被摊薄,为我军后续的积累与进攻留下空间。而傅作义的嚣张言语,曾打败聂贺二帅,只不过是出其不意的投机取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