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路 曈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邓小平同志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是一位改变中国命运的世纪伟人。
在他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伟大的一生里,与石油工业有着不解之缘。尤其在新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初期,他站在战略的高度,为石油工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我国石油勘探战略东移,对大庆石油会战、四川石油会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石油勘探的重点要转移到东部”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1957年,我国粮食产量3901亿斤、棉花产量3280万担、钢铁产量535万吨、原煤产量1.31亿吨,皆超额完成了“一五”计划原定的指标。
但是,石油工业没有完成任务——“一五”计划对石油工业的要求是生产201万吨原油,而实际只完成了145万吨。
自身供给短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用油62%依靠进口,用掉了70%的国家进口用汇总额。能不能发展、有没有希望?优先搞天然油还是人造油?……石油工业面临的诸多困扰,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1956年,党的八大召开后,邓小平作为党的总书记分管石油工业。他十分重视石油工业,认为单单依靠煤作动力不行,要搞石油和天然气,而且“烧天然气干净,空气好”。尽管日理万机,他仍深入玉门、四川等几个当时我国仅有的油气田调查研究,思考石油勘探的战略布局问题。
1958年2月27日是正月初十,节日气氛尚浓,朔风凛冽。
那天,邓小平在中南海居仁堂听取了石油工业部的汇报。这次会议成为了新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汇报进行了两个上午。邓小平听得很仔细,不时插话。结束前,他作了重要讲话,最主要的有两点:一是明确提出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要天然油和人造油并举,以天然油为主;人造油要搞,并且下决心搞,但中国这样大的国家,从长远看要靠天然油,需要大量增加钻探工作。二是指出我国东部地区经济比较发达,石油消费和炼油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石油勘探要选择突击方向,石油勘探的重点要从西部地区转移到东部地区。
邓小平先后三次视察大庆油田,并指示“要把大庆油田建设成美丽的大油田”。
“要把大庆油田建设成美丽的油田”
贯彻邓小平战略东移的指示,石油工业部把松辽盆地作为了主战场。
邓小平直接参与了大庆油田从勘探、酝酿开发到组织会战的决策和实施。他说:“石油储量勘探首先要抓东北,这里将来要搞一亿吨。东北如果能勘探到一万亿立方米天然气的储量,就可能解决东北、华北用煤的问题。”
1958年4月17日,地质部普查大队在位于松辽盆地的吉林前郭发现含油砂层,证明松辽盆地生油。
根据邓小平的指示,石油工业部党组于1960年2月13日给党中央、国务院写了《关于东北松辽地区石油勘探情况和今后工作部署问题的报告》,提出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用大会战的方法拿下大油田。
一场标志着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石油工业面貌的石油大会战拉开了序幕。
1961年7月23日,邓小平首次视察大庆油田。此时,大庆油田还处在会战阶段。听取大庆油田负责人汇报油田面积和储量、油井产量、注水工作等情况后,他用4个小时参观了生产全过程。
在谈话中,他充分肯定大庆油田的建设速度,指出大庆油田要争取达到一年生产3000万吨原油,提出要提高技术水平。之后,大庆油田一直非常重视技术的研究,如今注水开发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邓小平实地察看了工人们住的“干打垒”,详细了解石油工人的生活情况。当时,大庆油田生活物资供应比城市更为困难。他指示办几个集体所有制的供销合作社,为工人生活提供方便。他还指示油田负责人要利用自然条件,自力更生,开展多种经营,解决职工的生活问题。此后,大庆油田走上了多种经营的发展道路。
1964年7月17日,邓小平第二次视察大庆油田,听取了“铁人”王进喜介绍生产情况。1978年9月14日第三次视察大庆油田时,邓小平看到工人还住在“干打垒”里,指示说:“大庆贡献大,房子要盖得好一点,要盖楼房。”临行前殷切地嘱咐:“要把大庆油田建设成美丽的油田。”
为把大庆油田建成美丽的大油田,大庆油田领导班子及时调整了发展思路,决定每年建造一批新楼房,迅速改变广大职工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翌年初冬,第一批乔迁的老职工从“干打垒”搬进了新楼房。
“要尽快地把气田开发出来”
邓小平是四川人,对四川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寄予了很大期望。
1957年初,邓小平在成都召集石油、地质两部门的负责人开了一个石油促进会。他在会上说:“四川只要出了一吨石油,也算有了石油工业!”
1958年2月初,邓小平视察了地处崇山峻岭的川南矿区。在草棚搭起的会议室里,他鼓励大家,多打井多产油气,为国家建设多做贡献。当气矿负责同志把两小瓶原油样品送给他时,他高兴地说:“总算看到四川有石油了。”
1964年9月16日,地处川南丘陵山区的威远县曹家坝钻获了第一口工业性天然气井——威基井,首次在四川盆地发现了震旦系气藏。紧接着在二叠系阳新统气层钻获了另几口储量丰富的天然气井。由此,生发于大庆油田的会战模式,在四川打响了新战役。
威远气田这个当时全国最大气田的发现,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1965年11月9日上午,邓小平来到威远县曹家山,视察威远气田。
视察时,邓小平说:“这里是全国的气田会战之地,搞得如此红火,地处农村不在城市,干脆就叫‘红村’吧。”后来,曹家山的地名被“红村”代替,一直沿用至今。
在威基井钻台,邓小平指着井口详细询问了井的深度和产气情况。威基井指导员赵双全陪同邓小平一行仔细查看了机房、钻井设备和井口装置,然后穿过井场,沿着放喷管线旁边的山坡小道,登上一个高坡观看放喷的情景。
邓小平高兴地说:“你们在祖国的川西南发现了大的油气田,你们还要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开发新的油气田。”听了关于开发威远气田的情况汇报,邓小平兴致勃勃地说:“好!好!好!要尽快地把气田开发出来,用于社会主义建设,建设好西南地区。”
离开威基井,邓小平一行来到威七井施工现场,与井队职工握手交谈。当听说井队队长闵志荣利用空气钻井新工艺制服了气老虎时,他快步走到这位石油英雄面前与他握手:“你们辛苦了,你们制服了气老虎,了不起啊!”
邓小平的威远之行,给了四川石油工人巨大的鼓舞。在1965~1966年开气找油会战中,两年完成钻井30口。1965年,威远气田投入开发的第一年,年产量就达到11.7亿立方米。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