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食品添加剂问题又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很多人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深恶痛绝。很多人纷纷开始批评监管部门不作为,批评厂家没良心,甚至自发抵制食品添加剂。
特别是脱氢乙酸钠到2025年开始禁用,而现有的很多产品,包括月饼,都含有这个东西。很多自媒体就开始宣传这个添加剂的危害,让广大的民众更加揪心。
甚至部分网友认为,国家监管部门是不作为,是在庇护企业。
但从国家和政府数据中,看到的又是另外一番景象。比如,月饼的抽检合格率高达98%。而2024年食品抽检批次高达700万次以上,不合格率仅有2.72%。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大众的认知与官方的数据之间产生了如此巨大的落差,甚至对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并不认可呢?
我们试着从逻辑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以此推导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一、食品添加剂,尤其是防腐剂,多半是有毒的,而且有的是剧毒,这是一个客观事实。
食品添加剂大多都是有毒性的,而且不仅是食品添加剂,这个世界大部分物质,对人体都是有毒性的。比如人类必不可少的调味料----盐,也是有毒性的。而中国人吃了几千年的豆腐,制作时使用的卤水,也是有毒的,甚至是剧毒。《白毛女》中杨白劳自杀,喝的就是卤水。
所以网友列出的有毒性的添加剂排行榜,从某一个角度而言,不能算错。
二、食品添加剂有规定的使用量和使用范围,依据是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
这个标准最早可以追溯到1954年,而第一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于1977年发布,第一版以GB2760为编号的食品添加剂标准于1981年发布。
最新的版本是2014年发布的,但最新版已经在修订中, 预计这一两年将会发布。
也就是说,自解放初期开始,中国就已经在成体系化使用食品添加剂,而不是到了近些年才开始大规模使用。但食品添加剂种类是不断修改的,例如号称毒性排名第五的苯甲酸钠,是2005年批准使用的。
三、国家制定食品添加剂标准的部门是谁?权威吗?客观吗?
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公布。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以下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有关职责分工。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制定、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对通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或者接到举报发现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立即组织进行检验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并及时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通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对得出不安全结论的食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在监督管理工作中发现需要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应当及时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建议。
也就是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定进行评估,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检查执行。
而负责具体标准指定的则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直属机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是个专业性相当强的机构,专家全部是享誉国内外的学者,并担任很多国际食品安全机构的顾问,可以说是权威中的权威,其专业性历经考验,毋庸置疑。
例如: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总顾问陈君石,1935年出生的老科学家,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技术总师吴永宁,WHO 食品安全顾问团(2021)、国际食品科学院(2018)、全国争先创新奖状(2017)和国家百千万人才(2007)。
其余专家,要么是医学方面的专业人士,要么是食品营养学、卫生学、化学方面的领军人物,全部都是博士、研究员。
我们说看病选专家号,那是因为专家的诊断权威。而制定食品标准的也都是真正的专家,不是在社会上大放厥词的“伪专家”,所以能成为标准,必然是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的,不是拍脑袋定出来的。
四、食品添加剂标准怎么来的?
这个问题,引用百度AI的回答,可以看出,标准的制定是严谨的、科学的,需要经过详细的试验来评估,而不是拍脑袋决定的。
五、大众关于食品安全知识的来源
在自媒体时代,知识来源更加广泛、快捷,所以食品添加剂知识也正被大众愈来愈知晓。但知识广泛传播的同时,负面的问题也同时产生,那就是知识的真伪性难以判断。尤其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尤其明显。
而信息传播,必然只让你关注作者想让你关注的内容,而刻意忽略其它的内容。这其实和盲人摸象是一个道理。
例如,自媒体只会告诉你维生素C无毒,但不一定会告诉你,摄入过量的维生素C可能导致肠胃紊乱和结石。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食品添加剂的危害性“这个信息被广泛宣传了,但”食品添加剂达到一定剂量才有危害性“这个信息则被有意无意的忽略了。
六、在自己不专业的情况下,应该听谁的?
很显然,我们大家都有一些食品安全的知识,但绝大部分人都不是相关专业的,只知道皮毛。在这种情况下,一边是国家层面的政府部门,及具有真正专业知识的专家和学者。而另外一边,则是所谓的”民间专家“,甚至道听途说的流言。该选择哪边,应该显而易见了。
七、国字头的专家,真的可以相信吗?
不少人说,现在的专家是”砖家“,只会胡说八道。但科学是严谨的东西,靠胡说八道,不可能成为院士、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不可能成为享誉国内外的专家。
中国政府不是傻子,中国共产党也不是傻子,中国工程院的评审主席团更不可能是傻子,所以国字头的专家,那是真正的专家,而不是所谓的民间大神。
此前就有人攻击过食品添加剂专家孙宝国,造谣说他是日本人后裔。我只能说,小看了中国的政治审查制度,也小看了中国的反间谍能力。
至于有人说有个别专家心存不良,牟取不当利益。这种情况估计也是有的,但大规模造假几乎不可能,对党和国家的治理能力,还是要有信心的。
八、结论
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国家不出手整治食品添加剂问题?
首先明确,食品添加剂问题,是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而不是食品添加剂标准本身的问题。食品添加剂标准的权威性,已经由制定标准的人的权威性,和制定过程的严谨性证明了,所以是毋庸置疑的。
那么,食品添加剂滥用的问题,就是国家需要大力整治的问题。
国家做了什么呢?
一年数百万次的检测,以及97%以上的合格率,就是国家市场监督部门在做的事情。
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就是国家政府层面在做的事情。
实际上,国家并非不整治,而是一直在行动,一直在维护食品安全。
大众对食品添加剂的不理解,加上自媒体信息流传的不对称和不完整,再加上少数人别有用心的推波助澜,
就是当下国家公布的数据与大众认知出现偏差的最大原因。
实际上,中国人预期寿命不断提升,与食品安全水平提升有密切关系。中国的食品安全是虽然不是世界上最严格的,但绝对是靠前的。
不要因为少数食品安全事件,就否定国家所做的努力。
在自己不专业的情况下,唯一能相信的,只有国家!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