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始终是妇女儿童全面发展、幸福健康的强有力护盾。”近年来,西安市鄠邑区法院将维护婚姻家庭和谐稳定作为家事审判工作的重要目标任务。积极转变家事审判理念,创新实践出“专业化、多元化、绿色化、创新化、柔性化”的“五化”工作机制,延伸司法职能,撑起妇女权益保护伞,努力让尊重妇女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家事案件审判专业化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化解好家事纠纷至关重要,那么新时代如何促进家事案件审判专业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组建专业化家事审判庭是基础。”

鄠邑法院抓住被省法院确定为家事审判改革试点法院的有力机遇,组建以“和”为主题的专业家事审判庭,选任熟悉家事审判业务、热爱家事审判工作,具有一定社会阅历、审判经验、善于疏导沟通的法官组成家事审判团队,持续加强家事审判条线的专业化建设。

同时多种方式引入具有专业经验的社会力量,如家事调查员、家事调解员、心理咨询师等在内的家事审判辅助人员,有效提升了家事审判队伍的办案能力和水平。

今年来,鄠邑法院共化解婚姻家事纠纷812件,其中调解269件,结案率96.32%,调撤率60.71%。

家事纠纷化解多元化

“我从来没有去过法院,这点小事跑去法院感觉也有些兴师动众,能在这里直接咨询法官,真是太方便了。”李琳在鄠邑法院驻区妇联法官工作室解决了困惑已久的法律问题后,满意而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促进家事纠纷化解多元化,鄠邑法院创新“1+N”解纷机制,打造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品牌。联合区妇联创设驻区妇联法官工作室。由家事法官每周固定在法官工作室坐诊,为到区妇联求助的妇女提供法律咨询帮助,推动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先后化解各类涉妇女儿童纠纷50余件;每周将纠纷线索信息向区妇联及时反馈,合力做好家事纠纷化解工作,现场为110余人次提供在线指导调解、网上立案、法律普及等司法服务。

联合区妇联、公安鄠邑分局、区民政局、区司法局等多家单位成立鄠邑区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并在区法院设立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室,吸纳区妇联、区司法局、各村(社区)中的调解骨干,运用“情绪疏导、亲情规劝”等方法,探索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前置程序,形成“梳、劝、帮、教”调解新模式,成功化解纠纷224件。

家事审判通道绿色化

“法官,我丈夫多次殴打、辱骂我,我特别害怕,怎么样能够阻止他的行为,维护我的人身安全?”

“你可以到诉讼服务中心绿色通道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鄠邑法院牢固树立“一站式”概念,对家事案件实行“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搭建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绿色通道,涵盖人身保护令、家庭教育指导、关爱未成年人等各方面,旨在畅通家事审判的诉前调解、诉中权益保护,诉后便民服务的全链条。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家庭教育指导令、家庭责任承诺书与告知书共计560余份,提供相关法律咨询420余人次。

搭建家事领域司法服务直达社区(乡村)“绿色通道”。整合区法院家事法庭以及区、街道、社区(乡村)各级妇联力量,围绕便民解纷、法律咨询、普法宣传、多元化解等功能,组建家事案件网格微法庭,形成区级、街道、社区(乡村)三级家事案件服务联动网络链,搭建起家事领域司法服务直达社区(乡村)的“绿色通道”,让司法服务提供在基层第一线、家事纠纷化解在群众家门口。

家事审判方式创新化

“真的很方便,保护了我们的隐私,也不用来回跑!”拿到鄠邑法院发出的首份全省统一制式《离婚证明书》后,小云不住感叹。

鄠邑法院围绕全省法院家事审判“四令一书”工作安排部署,率先发出全省首份统一制式《离婚证明书》,为离婚案件当事人带来便利。制定并发出全市首份家庭责任承诺书与告知书,进一步推动“依法带娃”。创新制定的《离婚案件当事人夫妻共同财产申报令》《夫妻共同财产申报表》和《离婚案件夫妻共同财产申报告知书》被嵌入陕西法院审判系统制式文书模板,并在全省法院推广,辅助推进了家事审判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法律和社会效果。

家事审判环境柔性化

“你们全家站在一起,我给你们照张全家福。”咔嚓,一大家子人眼角含泪,笑得灿烂。

“法官,这张照片照的真好。虽然是在法庭里,但却很温馨,我会好好珍藏的......”

这一幕发生在家事法庭内,在谢鹏的调解下,刘娟和李明这一对感情已然破裂的“夫妻”和平离婚。而刘娟也终于同意孩子与李明一家人相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场景在鄠邑法院家事审判庭里并不陌生,在这个充满“家庭化”元素的办案场所里,许多“丈夫、妻子”留下了泪水......

传统的原、被告双方对抗式辩论的审判场所,不能很好地契合家事纠纷案件的特质。因此,鄠邑法院积极推进情景化改造,打造以“和”为主题的专业家事审判庭。配置专用的“圆桌式”家事审判席,法官在圆桌上和双方当事人“相依而坐”,推心置腹地“说说心里话”。淡化“原告”“被告”的桌牌,以“丈夫”“妻子”代替,并对法庭进行“家庭化”布置。

同当事人时打造亲子室、家风家训文化长廊等温馨办案环境,引导当事人“带着亲情去解决问题”,将法与德、情与理融为一体,展现出中国特色家事审判的法治温度。(文中当事人均系化名)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史甜甜 周玮漪)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