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蛰存(1905年12月3日—2003年11月19日),原名施德普,字蛰存,常用笔名施青萍、安华等,浙江杭州人,是现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有《唐诗百话》、《词学论稿》、《宋元词话》、《历代词籍序跋萃编》、《近代六十名家词》、《北山集古录》、《水经注碑录》。

施蛰存的旧体诗创作经历了“宋诗时期”与“唐诗时期”,作品风格多样,既有宋诗的严谨与深邃,又有唐诗的流畅与明快。其中,《北山楼诗》是他旧体诗创作的代表作,这部诗集荟萃了施蛰存自上世纪20年代至90年代创作的传统诗歌名篇,生动地记叙了与鲁迅、郭沫若等文化名人的亲密交往,也描绘了各地山川风物以至社会生活、民间习俗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友生 现当代 · 施蛰存

友生如水泻平地,纷向东西南北流。

诘曲各怀身世恫,浮沈都为稻粱谋。

小星替月此何日,狂醉寻欢正可忧。

颇觉近来无赖甚,倥偬云物漫经秋。

首联:“友生如水泻平地,纷向东西南北流。”诗人以“水泻平地”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友人们如水流般四散而去,各自奔向不同的方向。“纷向东西南北流”则进一步强调了友人们分散的广泛性和难以相聚的现实。

颔联:“诘曲各怀身世恫,浮沈都为稻粱谋。”“诘曲”形容道路曲折,“身世恫”则指身世坎坷、遭遇不幸。诗人在此联中表达了友人们各自怀揣着身世的不幸和坎坷,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浮沉不定的境遇。“稻粱谋”即指谋求生计,强调了友人们奔波劳碌的目的。

颈联:“小星替月此何日,狂醉寻欢正可忧。”“小星替月”形容天空中小星星闪烁着,仿佛在代替月亮的光芒。“此何日”表达了诗人对当前时局的忧虑和不确定感。“狂醉寻欢正可忧”则暗示了诗人在面对友人们离散、身世坎坷的现实时,内心感到苦闷和无奈,只能通过狂醉寻欢来暂时忘却烦恼。但这种方式只是治标不治本,反而更加令人担忧。

尾联:“颇觉近来无赖甚,倥偬云物漫经秋。”“无赖甚”表达了诗人对近况的无奈和不满。“倥偬”形容忙碌紧迫,“云物”则指天空中的云彩和景物。诗人在尾联中感慨自己近来倍感无奈和忙碌,仿佛被时局和命运所裹挟,无法自主。而天空中的云彩和景物也似乎在不经意间已经度过了整个秋天,更加增添了诗人的感慨和无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寄秋原美洲 现当代 · 施蛰存

微云初破犀梳月,念尔孤行海外身。

已结银屏千里梦,难消梅蕊一丝春。

浮沈繁市终夷域,歌舞华灯奈此人。

传语相思了无益,枉缘书札损文鳞。

首联:“微云初破犀梳月,念尔孤行海外身。”“微云初破犀梳月”描绘了一幅秋夜月出的美景,微云渐渐散去,月亮如同犀梳般明亮,形象生动。“念尔孤行海外身”则点明了诗人对远在美国的友人的思念之情,友人孤身在外,诗人心中充满挂念。

颔联:“已结银屏千里梦,难消梅蕊一丝春。”“已结银屏千里梦”表达了诗人虽然与友人相隔千里,但心中却时常梦见友人,情感真挚。“难消梅蕊一丝春”则通过描绘梅蕊的微小和春天的气息,暗示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难以消散,如同春天的气息一样绵延不绝。

颈联:“浮沈繁市终夷域,歌舞华灯奈此人。”“浮沈繁市终夷域”描绘了友人在美洲繁华都市中的生活状态,虽然身处异域他乡,但生活依然丰富多彩。“歌舞华灯奈此人”则进一步强调了友人在美洲的繁华生活中,依然保持着对故乡和友人的深情厚谊,难以割舍。

尾联:“传语相思了无益,枉缘书札损文鳞。”“传语相思了无益”表达了诗人对传递相思之情的无奈和悲观,认为即使传递了相思之情,也难以改变现状,无法缓解对友人的思念之苦。“枉缘书札损文鳞”则通过比喻的方式,将书信比作鱼的鳞片,暗示了诗人因频繁书写书信而损伤了“文鳞”(即文采和才情),表达了诗人对书信传递相思之情的无奈和自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凭栏 现当代 · 施蛰存

晞发来凭一曲栏,夕阳无语寺钟残。

浮鸥烟水随天尽,归雁芦汀作意寒。

浩荡秋情几洄洑,仓皇人事有波澜。

迩来无奈尘劳感,九月衣裳欲办难。

首联:“晞发来凭一曲栏,夕阳无语寺钟残。”“晞发”可能指的是清晨或傍晚时分,诗人带着湿润的头发(或指心境上的清新)来到栏杆边。“凭一曲栏”描绘了诗人凭栏远眺的情景。“夕阳无语寺钟残”则通过描绘夕阳、无言和残破的寺钟,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

颔联:“浮鸥烟水随天尽,归雁芦汀作意寒。”“浮鸥烟水随天尽”描绘了鸥鸟在水面上飞翔,随着天边渐渐远去的景象,象征着诗人的思绪随着景象的延伸而飘远。“归雁芦汀作意寒”则通过描绘归雁和芦汀(芦苇丛生的水边平地),以及由此带来的寒意,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凄凉。

颈联:“浩荡秋情几洄洑,仓皇人事有波澜。”“浩荡秋情几洄洑”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深情厚意,以及这种情感在内心中的起伏和波动。“仓皇人事有波澜”则揭示了诗人所面对的人事的纷扰和变故,如同波涛汹涌的海洋一般,令人感到不安和无奈。

尾联:“迩来无奈尘劳感,九月衣裳欲办难。”“迩来无奈尘劳感”表达了诗人对近来所经历的尘世劳碌和无奈之感的深刻体会。“九月衣裳欲办难”则通过描绘九月时节准备换季的衣裳却难以实现的情景,暗示了诗人个人境遇的困顿和无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辰溪待渡 现当代 · 施蛰存

辰溪渡口水风凉,北去南来各断肠。

终古藤萝牵别绪,绝流人马乱斜阳。

浣纱坐老素足女,叩棹行歌黄帽郎。

湘西一种凄馨意,彩笔争如沈凤皇。

首联:“辰溪渡口水风凉,北去南来各断肠。”“辰溪渡口水风凉”描绘了辰溪渡口的环境,水面上吹来的风带着凉意,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北去南来各断肠”则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和旅途的哀愁。无论是向北还是向南的行人,都因离别而心生哀痛,这种情感在渡口这个交汇点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颔联:“终古藤萝牵别绪,绝流人马乱斜阳。”“终古藤萝牵别绪”通过描绘藤萝缠绕的景象,象征着离别的情感如同藤萝般缠绕不去,难以割舍。“绝流人马乱斜阳”则描绘了渡口边人马纷乱、夕阳斜照的场景。这种纷乱和斜阳的余晖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和情感效果,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哀愁氛围。

颈联:“浣纱坐老素足女,叩棹行歌黄帽郎。”“浣纱坐老素足女”描绘了溪边浣纱的女子,她们坐在溪边,双脚裸露,岁月在她们身上留下了痕迹,但她们依然保持着淳朴和勤劳。“叩棹行歌黄帽郎”则描绘了戴着黄帽的船夫,他们一边划船一边歌唱,展现出了湘西人民的乐观和豁达。这两句诗通过描绘湘西人民的生活场景,为诗歌增添了一种独特的风土人情色彩。

尾联:“湘西一种凄馨意,彩笔争如沈凤皇。”“湘西一种凄馨意”总结了诗人对湘西的感受。湘西既有凄凉的离别之情,又有温馨的生活气息,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湘西风情。

“彩笔争如沈凤皇”则通过比喻的方式,将诗人的笔触与沈从文(沈凤皇为其笔名)的文采相提并论。沈从文是湘西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湘西风情和深刻的人性洞察而著称。诗人在此处用“彩笔争如”来赞美沈从文的文采,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湘西风情的深刻感悟和难以言表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