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序列中,有一支最早到达陕北的部队,这就是红二十五军。
红二十五军在主力红军长征后与党中央失去直接联系和被敌人四面包围的情况下,在徐海东和程子华、吴焕先等同志的率领下,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斗志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孤军与敌奋战,给敌以重大杀伤,从战略上配合了主力红军的长征。
在获悉党中央和主力红军北上的消息后,主动向党中央和主力红军靠拢,积极牵制和打击敌人以减轻主力红军的压力,与陕北红军一起努力巩固与扩大陕北革命根据地,热烈迎接党中央和主力红军的到来,为党中央把中国革命大本营放在大西北创造了有利条件。
红二十五军是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时,以原红二十五军74师为基础重新组建的,军长徐海东、政委吴焕先。红二十五军重新组建后,顽强地坚持根据地斗争,给敌以很大杀伤。
但由于孤军奋战,在国民党军的大规模“围剿”下难以立足,根据党中央的来信精神,于1934年11月26日从大别山的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在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和省委代理书记徐宝珊等的率领下,开始战略转移,踏上漫漫长征路。
徐海东是在红二十五军长征前,主动要求由军长变为副军长的。原因是程子华是党中央最近派来的,徐海东早就听说程子华在中央红军是师长,又进过黄埔军校,觉得一定比自己能力强,便主动向省委提出申请,建议程子华任军长,自己任副军长。省委经过研究,同意了徐海东的建议。
红二十五军是打着北上抗日的旗帜离开大别山的。因为经过敌人的五次“围剿”,大别山已民穷财尽,红军要生存发展,只有离开大别山北上。
可北上只是一个大略方向,部队到底应该指向哪里,当时中央只有四条原则指示:一是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地方;二是群众条件比较好的地方;三是地形有利于作战的地方;四是粮食和物资比较充裕的地方。这样的地方到哪里去找,一时谁也说不清楚,所以,经过研究,只是确定第一步行动计划,西向桐柏山区。
红二十五军刚一出动,国民党军就以40多个团的兵力进行追堵。桐柏山区是去不成了,因为那里距离平汉铁路太近,又面临汉水,群众条件也不了解;回大别山吧,后路也被敌人堵死了,下步该去哪里,红二十五军面临生死抉择。在讨论红军前进方向的会议上,徐海东建议,敌人不让我们进桐柏山,我们就进伏牛山。我们这些“山大王”,总离不开山的。他的建议,得到与会同志的一致赞成。
会后,徐海东亲自率领前卫团抢关夺隘,侦探敌情,为后边的大部队开路。经过几天的艰苦行军和与敌的数次战斗,红二十五军终于进入了伏牛山。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敌人在伏牛山周围早已设防,山区的许多寨子也都驻了重兵,这里仍然无法落脚。无奈,红二十五军只好沿着伏牛山北麓,向陕西境内移动。
12月10日,红二十五军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行军,进至陕南庾家河地区。部队刚刚落脚,就遭到敌军的前后围攻。此时的红军都已疲惫不堪,但仍与敌顽强血战。经20多次反复冲杀,终于反败为胜,打退了敌人的围攻,继续向北进发。在这次激战中,徐海东头部中弹,军长程子华也身负重伤。
不久,红二十五军转移到葛牌镇地区,又遭敌人的包围。徐海东在军长程子华重伤未愈,自己伤也未好的情况下,让四个人扶着爬到山上的军指挥部协同政委吴焕先指挥部队,使战场形势有了转机。
在此期间,徐海东与吴焕先、程子华等抓住国民党军杨虎城部忙于北攻陕北红军、南拒川陕边红四方面军之际,率领部队开展游击战和开辟苏区的工作。至1935年7月,先后打破国民党军的两次“围剿”,终于创建了鄂豫陕根据地,使红军有了一块落脚之地。红二十五军也从出发时的2000余人发展到3200多人。然而,省委书记徐宝珊却因积劳成疾,不幸去世。
红二十五军虽然在陕南打了几个胜仗,站住了脚跟,可是徐海东、程子华、吴焕先等领导同志更关心的是全国的整个战局,更想知道毛主席、朱德领导的中央红军的消息,以及贺龙、任弼时领导的红二方面军的消息,张国焘、徐向前率领的红四方面军的消息,还有陕北红军的消息。可是,由于没有电台,只能从敌人的报纸上零零星星地得到一些这方面的情报。他们只感觉到整个形势严峻,各地红军都在转移。
7月中旬,红二十五军从一份《大公报》中得到了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已在川西会师并挥师北上的消息。7月15日晚,省委代理书记吴焕先在长安沣裕口主持召开省委紧急会议,又得到了地下交通员传递来的中央文件,证实了《大公报》的消息:党中央、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川西会师后正准备北上。
徐海东和吴焕先、程子华以及省委的所有同志听到这一消息真是欣喜至极,大家就像一群远游他乡的孩子突然得到亲人的消息一样,久久不能平静。“迎接党中央,迎接红一方面军,迎接红四方面军”成了大家共同的心声。
徐海东建议说:“能牵制敌人,保证中央红军顺利北上,对全国革命也有意义。在此行中,就是我们红二十五军3000多人都牺牲了,也要到党中央身旁去。”他的建议得到大家的响应。于是,省委决定,红二十五军立即西进甘肃,牵制敌人,全力策应主力红军北上。
7月16日,红二十五军在“迎接党中央!迎接红一、红四方面军”的口号声中出发了。和两年前离开大别山区不一样的是,那时可以说是无目的地的转移,如今却是目的明确。徐海东率前卫团开路,经雩县、跨周至、翻骆驼口,遇上连日大雨和敌兵的尾追也全然不顾,一直沿着秦岭不停地向西插进。
8月1日到达甘肃陕西交界的双石铺附近,从俘虏口中得知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正越过草地北上,敌人也分别布置在四川西部、甘南边境、渭河沿线和西(安)兰(州)公路上,防堵红军。据此,红二十五军领导决定部队立即进入甘肃境内,以威胁敌人后方,配合红军主力北上。
第二天,红二十五军指战员满怀豪情地向甘肃进发。一路上,他们打下两当,夜袭天水,强渡渭水,攻占秦安,威逼静宁,占领隆德,翻越六盘山,消灭和牵制了大量敌人。不幸的是,在随后的四坡村战斗中,政委吴焕先壮烈牺牲。徐海东含着眼泪掩埋好战友的遗体,率领部队继续前进。
此后,红二十五军在西兰公路附近又与敌人周旋了半个多月,天天派人打听党中央和主力红军的消息,却一无所获。这时,敌人又从四面包抄过来,欲置红二十五军于死地。为摆脱困境,徐海东带领部队涉过泾水,翻过人烟稀少的绍山,忍饥挨饿,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到达陕北根据地边界。
9 月7日,省委扩大会议在豹子川召开,决定由徐海东任红二十五军军长,程子华改任政委。9月16日,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根据地延川县永坪镇,与刘志丹率领的红二十六、红二十七军胜利会师。至此,红二十五军历时10个月,途经5个省,转战近万里的长征胜利结束。
9月17日,根据中共鄂豫陕省委和西北工委联合会议决定,红二十五军和陕甘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治委员,刘志丹任副军团长,红二十五军改编为红75师,陕甘红二十六、红二十七军分别改编为红 78、红81师,全军团共7000余人,战斗力大大增强。
红十五军团组建后,立即投入陕北根据地的第三次反“围剿”斗争。
当时,蒋介石亲兼西北“剿匪”军总司令,并命张学良为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职权,统一指挥陕、甘、宁、青、晋5省军队,采取南进北堵、东西配合、逐步向北压缩的战法,企图将陕北红军围歼于保安、安塞地区。根据上述敌情,红十五军团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法,先后歼敌3800余人,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的行动。
就在陕北根据地军民进行第三次反“围剿”斗争之际,党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并以陕甘支队司令员彭德怀、政治委员毛泽东的名义写信给徐海东、程子华、刘志丹。信中说:
你们辛苦了!感谢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们久日听到了二十六军同志在陕甘边长期斗争的历史,二十五军同志在鄂豫皖英勇斗争的历史,和在河南、陕西、甘肃的远征,听到了群众对你们优良纪律和英勇战斗的称赞。
最近又听到你们会合后不断消灭白军、地主武装的胜利,这使我们非常喜欢。现在中央红军、二十五军和陕北红军这三支部队会合了。我们的会合,是中国苏维埃运动的一个伟大胜利,是西北革命运动大开展的导炮!我们表示热烈祝贺!
收到中央的来信后,徐海东他们虽然当时还不明白“陕甘支队”是怎么回事,也不明白为什么没有朱德总司令的签名,但既然毛主席、彭德怀来了,说明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到了。徐海东看后兴奋地说:“毛主席快到了,再打一仗,作为见面礼!”
随即,徐海东率部南下攻打张村驿。战斗刚开始,程子华就派人告诉他,说毛主席下午要到军团部。他立即策马飞奔往回赶,135里路,仅用3个多小时就赶到了。见面后,毛泽东说:“海东同志,你们辛苦了!”
饱经风雨的徐海东此时却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是啊,自红四方面军撤出鄂豫皖苏区后,红二十五军一直孤军奋战,听不到党中央的声音,得不到主力红军的消息,就像与亲人失散的游子一样无依无靠。现在好了,党中央和毛主席来了,主力红军也来了!他心里有一种从来未有过的温暖,只觉得浑身都是力量。
党中央到达陕北后,革命形势一天天好转。“左”倾路线使陕北苏区肃反扩大化造成的冤案,经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过问,一一得到解决。被错划为反革命的刘志丹从关押中解放出来,任命为红二十八军军长。
原红二十五军300多名被“左”倾路线定为有问题的干部战士,经毛主席批准“统统释放”,是党员、团员的恢复组织生活,是干部的重新分配工作。
当徐东海将这300多名受冤枉的同志召集在一起,宣布释放命令说“我奉毛主席的命令向大家宣布,你们的事情都了结啦”的时候,顿时大家声泪俱下,有的放声大哭,有的低声抽泣。他们由衷地感谢党中央、感谢毛主席、感谢徐海东首长给了他们绝处逢生的机会,从此意气风发地走上工作岗位,投入了新的战斗。
1935年11月,徐海东率部会同红一军团取得直罗镇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为党中央决定将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大西北举行了奠基礼。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