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1953年5月23日,毛主席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从朝鲜回来的志愿军代表。

当时,主席依次对他们表示了亲切地慰问。

等到代表献花环节,只见一个年轻的女战士手捧花束,激动地跟主席握手。

谁也没有想到,下一秒,这位女战士竟一把抱住了毛主席的脖子,在他怀里哭了起来。

这一幕,无疑令在场的众人震惊不已。

大家纷纷打探,这个大胆的女战士究竟是谁?

原来,她是在朝鲜战场上只放了一枪、击毙一个敌人,却获得了“一等功”殊荣的解秀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是,翻开厚重的历史画卷,我们可以窥见,解秀梅获得一等功是名副其实的......

立志报国,行军演出不落半步

1951年,奔赴朝鲜战场作战的68军战士们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艰难地前行。

沉重的行李,加上连日的行军,让战士们都疲惫不堪。

就在这时,沉闷的军中响起了嘹亮欢快的快板声:

“路程70里,小伙咱们比一比。背的东西不算重,50斤重称得起,走起路来快如风。叫同志,你来听,号角响起炮声隆。叫同志,你莫停,到战场上要立功,消灭鬼子援朝鲜。留取蛋形照汗青,照汗青!”

听闻此,战士们疲惫的脸上立刻焕发出光彩。

有的人甚至还跟着合唱起来。

唱这个快板的,正是文工团的解秀梅同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她的努力下,行军氛围很快欢乐起来。

不少战士感觉到身体又充满了力量,就连步伐都轻快了起来。

这时,也有不少人上前关心,这个活力满满的文工团同志究竟来自哪里?

1932年,解秀梅出生于河北省高阳县于堤村。

在她出生后不久,日寇残忍地肆虐了这个和平而安宁的山村。

目睹了日寇的暴行后,幼年的解秀梅悲愤不已。

也正因此,她从小便在心中埋下了报国的种子。

9岁那年,解秀梅被当地游击队选为通讯员。

她年龄虽小,却明白身上的重任,做起事来成熟稳重。

放哨、站岗、送信,凡是交给她的任务,都认认真真地完成,从来没有失败过。

抗日战争胜利后,解秀梅参加了本村的业余剧团,出演节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小英雄刘胡兰宁死不屈的事迹广为传颂。

解秀梅所在的剧团也上演过不少次。

16岁的她被刘胡兰坚强勇敢、宁死不屈的品格深深打动,立志将她作为榜样。

1948年起,她屡次给军中写信,表达想要参军的愿望。

功夫不负有心人。

经过两年努力,解秀梅于1950年2月被正式批准加入人民解放军。

得到消息的解秀梅喜极而泣。

一颗年轻而热烈的心终于有了安放之地。

她一心幻想着要在战场上英勇表现。

可惜的是,因为个人身体素质原因,解秀梅只能作为文工团的成员入伍。

而后,她被编入68军202师政治部文工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解秀梅并不气馁。

在她看来,只要能上战场,不管是做后勤还是上前线,一样能做贡献。

1951年,68军作为二批部队赴朝鲜作战,解秀梅也在队伍之中。

她和战士们一样肩负30余公斤的负重行军。

其不仅不掉队,还始终精神抖擞,时不时为战友们唱快板、讲故事,为他们鼓劲。

进入朝鲜战场后,文工团的成员虽然不用上阵杀敌,但是也同样处在危险之中。

毕竟,她们要在军队中辗转演出。

一不小心就会遭受敌军的轰炸。

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下,解秀梅和其他文工团同志没有丝毫退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们把战友们粉碎敌军的英勇战绩改编成文艺节目,四处演出,鼓舞士气。

有时,她们在轰炸后丢失了乐器,便捡来锅碗瓢盆、头盔炮筒敲打当作伴奏,演出节目。

这样别致的节目,为前线作战的战士们带来了难得的娱乐。

让他们能够在残酷的战场上暂时喘口气。

更令人动容的是,解秀梅在军中永远都精力充沛。

有时遇到粮草没跟上,军中断粮时,她还带领着文工团的同志们上山挖野菜背柴火补充物资。

有一次,她用三天时间挖了整整130斤的野菜,解决所在团的燃眉之急。

其也因此获得了三等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行军演出,不畏辛苦,只是解秀梅在战场上所做出的重要贡献的冰山一角。

她带给志愿军的,远不止这些。

踏上战场,舍生忘死勇救战友

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战友受伤是常有的事。

解秀梅也经常充当临时看护,为受伤的战友们换洗包扎。

朝鲜半岛纬度低海拔高,进入冬季,厚厚的雪覆盖了战士们行军的路线。

当时我军军需不足,不少战士缺少御寒的衣物。

往往在一天的行走后,他们浑身都冻僵了,战斗力骤减。

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伤员急剧增加。

手术室人满为患,根本照顾不过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秀梅看着受伤的战友们,心疼不已。

于是,她主动向政治部提出申请,要留在手术室里做护理照顾伤员。

那之后,解秀梅将全副心神都放在了照料伤员上。

受伤的战士们被抬到治疗点时,有的缺胳膊断腿,有的头破血流。

然而,解秀梅丝毫不害怕脏乱和血腥。

她总是悉心照顾伤员,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给予他们安慰。

有时,被抬来的伤员脚被冻僵了,解秀梅便帮他们脱下鞋子。

柴火不够时,她还经常将战士们的脚捂进自己的袖筒里取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次,一个年轻的战士受伤被抬进来。

当时,他两腿已经冻得僵直,眼看就要坏死了。

解秀梅见状,没有丝毫犹豫,解下战士的鞋子,将他的脚埋入温暖的怀里为他取暖。

不久,战士的脚终于恢复了知觉,免于截肢的厄运。

看见这一幕,不少受过解秀梅帮助的战士们都眼含热泪。

他们都被解秀梅感动,想起了远房家里慈爱的母亲和温柔的姐姐。

在异国他乡的战场上,解秀梅凭借自己的微弱力量,抚慰了一具又一具受伤的身体,温暖了一个又一个孤独的心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11月底的某天,解秀梅上山去砍柴。

谁料,在回来时,她忽然看见敌机在他们安置点上方盘旋。

其预感到不妙,立马丢下肩上的柴火,拼命往回跑,去安置点给战友们报信。

解秀梅回到安置点后,一边大声呼喊有敌袭,一边扯住身边遇到的战友叫他们分头去报信、转移伤员。

在她的机敏下,不少战士和伤员都及时转移了。

很快,敌机丢下了无数炮弹,安置点很快成为一片火海。

而解秀梅和转移的战友们,则一起躲在低凹处,未受损伤。

这时,她心头突然一震,想起了排长李永华。

原来,李永华伤得很重,可能无法转移。

解秀梅担心不已,便义无反顾地跑了回去。

等抵达李永华养伤的小屋时,那间屋子已经燃起了熊熊烈火。

见状,解秀梅直接冲入火海中,奇迹般地将身材高她不少的李永华背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本以为要葬身火海的李永华趴在她肩头激动不已,泪流满面。

然而,留给他们温情的时间并不多。

敌军还在轰炸,炮弹接连在他们身边炸响,随时都有落在他们身上的危险。

李永华不忍解秀梅陪他一起死,便慌忙劝道:“你不要管我了,快点走吧!”

解秀梅坚定地拒绝:“不,我的任务就是保护你们,我不会丢下你的!”

她一边说,一边背着李永华不停地往前跑。

忽然,一枚炮弹向他们的方向丢了过来。

解秀梅当机立断,将李永华放在地上,俯身压在他身上,用身体保护他。

轰炸结束后,解秀梅自己的衣服被飞溅的土石弹片割破,脸和手也受了伤,鲜血直流。

她顾不上自己,第一时间翻身去看李永华的情况。

看见他“毫发无伤”之后,其乐呵呵地笑了:“好险,幸亏你没再负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解秀梅的事迹渐渐在军中传开了。

战士们感念她无微不至的照顾,对她极为尊重。

扬名全国,主席接见风头正盛

朝鲜战事稍缓,68军为解秀梅请功,将她的事迹一一上报。

志愿军总部的领导看了很受感动,特批她为一等功,党组织也接纳她火线入党。

解秀梅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1952年,解秀梅被选为志愿军归国代表团代表,回到了阔别一年多的祖国。

这一次,解秀梅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这片土地。

一路上,她都兴奋不已,因为她即将代表志愿军接受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5月23日,那一天终于到来,解秀梅怀着忐忑的心情进入了中南海怀仁堂。

当见到主席的那一刻,解秀梅心情激动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和解秀梅

她捧着鲜花走上前去,哽咽道:“毛主席,您好我代表志愿军向您献花,我们想您,全体志愿军都想念您!”

主席接过鲜花,慈爱地对她笑了笑,向她表达了对志愿军的慰问。

接着,便发生了文章开头所述的那一幕。

后来,毛主席还特地给解秀梅签字留念。

这张纸条,一直被她小心保存着。

直到后来一次动乱中被人翻走,她还念叨了好久。

不仅如此,解秀梅还曾作为中方代表向朝鲜的金日成将军敬酒。

金日成听说了解秀梅的事迹后,也十分感动,为她签字留念,还特地为她授予了国旗勋章(当时朝鲜最高勋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受到两国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与赠送签名,解秀梅的事迹传遍全国。

在首次作为代表全国巡回报告时,不管解秀梅走到哪里,都有鲜花和掌声欢迎。

解秀梅的家乡还专门为她召开了庆功大会。

当时,6000多人专门来参加,1300多封慰问信从全国各地飞到她的住处。

信中全是对她的敬仰与佩服。

解秀梅被荣誉和鲜花包围了,却没有丝毫自满。

她依旧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的志愿军战士。

在返回战场后,解秀梅继续做后勤工作,没有一丝一毫马虎。

这期间,她还曾开枪射杀过一名敌人。

可谓是智勇双全。

不久之后,解秀梅的父亲解铁作为慰问团成员来到朝鲜。

父女二人在68军的战地重逢,相拥而泣,场面十分感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著名作家巴金,据此创作了描绘朝鲜战争志愿军英勇面貌的小说《团圆》。

此举让解秀梅和其他志愿军的事迹成为一道时代的烙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

电影《英雄儿女》正是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

“王芳”的形象脱胎于解秀梅,活跃在荧幕上,也活跃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解秀梅本人却在离开战场之后回归了平静。

曾经光环罩身的女孩,回到了那片生养她的土地。

荣归故里,隐姓埋名平淡终老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

中国人民志愿军班师回朝,解秀梅终于回到了祖国。

归国后,解秀梅到一所速成中学学习文化,那年她21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孩童时期,解秀梅的家乡遭到敌人的肆虐,她没有机会读书,后来又加入了文工团。

虽然其能读能唱,却没有系统地上过学。

这次上学机会对解秀梅来说十分难得,她很珍惜这次机会。

解秀梅当时是在张家口念的速成中学。

这所中学隶属于解放军某兵团。

荣获”一等功”的女英雄解秀梅同志在这里读书的消息很快传开。

不少学校邀请解秀梅去做分享,她都乐呵呵地答应了。

但即便如此,她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学业。

速成中学要在两年内完成全部课程。

解秀梅拿出在战场上的气势,将学习和生活安排妥当,两年后顺利毕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为解秀梅签字

后来,解秀梅和丈夫在组织的安排下辗转多地工作,终于在1976年定居石家庄。

解秀梅回到了那片故土。

在石家庄工作时,解秀梅从没有跟同事们提过自己往日的光辉事迹。

人们也不会想到,这个瘦瘦小小、做事一丝不苟的中年妇女,是曾经拥抱过毛主席的女英雄,是电影《英雄儿女》主人公的原型。

1994年,解秀梅因患多发性脑梗塞卧病在床。

只不过,即便欠下医药费,她也没有开口找过组织帮忙。

巧合的是,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光,为了纪念反法西斯战争五十周年,《解放军生活》的记者找到了她。

在低调了数十年后,解秀梅的名字再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当中。

不少个人和组织为她捐款,希望她能够恢复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次,解秀梅虽然卧病在床,却依旧如同往昔一样。

他对每一个来访者都和颜悦色,尽最大努力配合他们的工作。

可惜,好景不长。

1996年初,解秀梅病体沉重,无力回天,彻底告别了这个她为之奉献了一辈子的新中国。

后记

解秀梅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

她也曾自嘲,“仅仅在战场上放了一枪,算不上什么英雄。”

但志愿军战友们都看得到、感受得到,解秀梅的无私奉献为他们带来了多大的安慰。

如今,距离解秀梅逝世已经过了十余年。

但她和志愿军的故事依旧在这片土地上广为传颂,永远被人们怀念。

参考资料

杨纪.《英雄儿女》王芳原型获抗美援朝独立一等功女战士解秀梅[J].档案天地,2015,No.254(06):38-41.

王德厚.模范队员解秀梅[J].新文化史料,2000(01):11.

黄春丹,常剑波.英雄女儿解秀梅[J].党史博采,1995(02):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