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中访网

责编 | 王新智

面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的形势,公共空间如何适老化、适儿化改造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国家层面已经多次出台文件,引导社区公共空间适老化、适儿化改造。比如,2023年7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印发《关于扎实推进2023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围绕“楼道革命”“环境革命”“一老一小”适老化及适儿化等方面对社区进行改造。

在政策指引下,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积极展开对社区适老化、适儿化改造的探索。

作为城市建设者,房地产企业是社区改造的重要参与者。自2020年以来,龙湖公益基金会积极响应政策,联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启动“一老一小”友好社区项目建设,围绕“一老一小”友好社区建设标准设计、社区友好空间打造、人才赋能、服务项目设计与实施、“小老”帮“老老”等内容,提升社区老年人和儿童生活质量,建设安全、健康、文化、自治的友好社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造“一老一小”友好社区 先从空间上做出改变

当前,我国已全面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据统计,2023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2.9亿,占全国人口的21.1%。中国式养老呈现“9073”的格局,即约9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7%依托社区养老,3%入住机构养老。

居家养老显然是中国人的主流养老模式,只是很多老年人居住在老旧小区里,适老化设施不足;或者在年轻时购买、装修房子,没有提前考虑进入老年后是否不便,导致年老后生活经常“磕磕碰碰”。

打造“一老一小”友好型社区,首先需要在社区空间上做出改变。对此,项目团队整合龙湖空间建造及服务优势 , 结合龙湖公益基金会“万年青计划”项目的基础和经验,对社区室内外公共活动空间、居民家内空间进行适老化和适儿化改造,增加一老一小社区活动空间,提升一老一小社区活动体验,降低居家安全隐患。

在社区公共空间,项目团队规划出研发模块标准化、产品及服务定制化,规划三大功能场景,既能满足大家的社交需求,又能满足健身需求和安静休息的需求。项目还设计了34项人性化的关爱细节,让老人生活更方便、更舒心。

北京朝阳区来广营地区绣菊园社区便是龙湖适老化改造项目之一。该社区是2000年的老商品房,2023年9月,龙湖公益基金会联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共同推动的“一老一小”友好社区建设项目落地绣菊园社区。

经过一年的改造,社区“小花园”脱胎换骨,场地配备了橡胶地面、崭新的健身器材、宽敞的活动区和舒适的遮阴廊。场地内的翻转球墙面,引得小朋友驻足玩耍;环绕场地的座椅为社区老人提供充足的休息、交谈空间。

而对于室内居家环境改造,项目团队以受助对象为中心,关注真实成果。根据国家标准以及三类老人需求,封装 28 项标准化改造产品,供不同类型老人灵活选择。标准化与定制化相结合,通过“一户一表”,助力人性化居家养老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老”帮“老老” 破解“老无所依”的难题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过程,还伴随着严重的空巢化问题。据中国老龄协会发布《第五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基本数据公报》数据,2021年,我国老年人中独居的占14.2%,仅与配偶居住的占45.5%,与子女共住的占33.5%,与其他家庭成员共住的占6.8%。

在日常生活各个方面,中高龄空巢老年人不仅面临生活无人照料的难题,还可能因为缺少了陪伴和关爱,进而出现孤独、焦虑等情感问题。

如何破解“老无所依”的难题?龙湖公益基金会联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探索出“小老”帮“老老”的模式,充分发挥社区低龄老年人时间充足、精力相对旺盛、熟悉邻里情况的优势,以低龄助高龄,既让活力老人老有所为,避免退休后因为生活缺乏意义感、目标感而感到沮丧,又可以让受助对象老有所养。

据项目团队介绍,在北京绣菊园社区组建“爱心暖夕阳”助老志愿服务队时就获得了退休老年人的欢迎,该社区的李阿姨退休后,便加入“爱心暖夕阳”志愿服务队伍团队,与团队成员一起学习为老服务的专业知识,为周围的独居老人提供服务,降低了老人安全风险。这不仅让李阿姨找到了发挥余热的机会,同时在积极参与设计组织文化活动中,让她感受到了归属感。

据悉,“爱心暖夕阳”项目团队成立之初,以入户问候高龄独居老人,评估老人现状、需求和问题、介绍社区近期相关活动为主。目前,“爱心暖夕阳”助老志愿服务队在定期入户服务的基础上,每周常态化关注高龄独居老年人居家安全状况、身体和心理健康,并邀请这些老年人到社区活动室参加茶话会、分享会等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今年7月,志愿者及时发现了同楼居住的一户空巢老人中,一名老人在家中晕倒,马上联络社区居委会将老人及时送医,服务逐渐显现出了成效,也让志愿者更有成就感。

在“爱心暖夕阳”助老志愿服务队建设中,龙湖公益基金会为绣菊园社区的“一老一小”友好社区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提供智库支持,北京市老年志愿者协会提供技术支持。基于对社区现状、需求的深入调研,三方与社区多次沟通,推动志愿服务符合社区高龄老年人需求,也推进了志愿服务团队顺畅运行。

此外,龙湖公益基金会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还推出“美好家园共建计划”,从“社区服务”、“项目管理”两条知识体系,提升各位项目机构专业服务能力,更好地发挥项目成效,并对社区慈善服务项目持续开展监测督导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儿童参与社区治理 一种新颖的探索

和人口老龄化同样严峻的的是,中国人口也出现少子化的趋势。要扭转这种局势,需要营造良好的生育环境,构建儿童友好型社会。中国自古有孟母三迁的典故,良好成长环境是儿童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因素。而打造儿童友好型社区,不仅仅在于提供儿童游乐的空间,更重要的是为儿童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在这一点上,龙湖公益基金会联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探索出了儿童参与社区治理的新模式,让儿童在参与社区治理不仅能培养出孩子的社会责任感、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而且也能发现社区的安全隐患。

比如在重庆中心湾社区,龙湖公益基金会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在对社区进行深入调研和资源分析后,设计研发定制化“儿童议事会系列”实施方案,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据悉,中心湾社区将“社区有我更安全”设为首个议题,以“儿童视角”对社区环境进行评估,发现安全隐患。议事会12岁的王曹祥在参与“社区踏勘环节”中便发现社区球场“篮球很容易会飞出场地,打到路人的身上”的安全隐患,该议题在议事会中脱颖而出。在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被关注和成就感后,王曾祥还积极承担篮球场牌安装任务,甚至在制定轮值计划时,主动申请为轮值人。

中国公益研究院副院长徐珊表示,儿童视角的安全隐患,更隐蔽、易忽视,通过议题设计让儿童成为“问题发现人”和“问题解决者”,才能真正让儿童参与到社区建设中。

如今,龙湖公益基金会与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一老一小友好社区建设”项目在全国多个城市如火如荼展开。据悉,从2022年至今,项目在北京、重庆、深圳三个城市约 89 个社区开展试点,已在市级民政局指导下,已有7个空间改造方案、40余个“一老一小”社区服务方案正式落地实施,对 7 个社区开展空间改造,开发 11 节网课和 11 门线下课程,开展 5场实地培训,累计直接受益达到 1.2万余人次。

自成立以来,龙湖基金会始终秉持龙湖集团“善待你一生”的理念,汇集多方力量,坚持向善而行,并确定每年的 11 月 20 日为龙湖公益日。在成立四周年之际,龙湖公益基金会以温暖成果回顾自己的向善之路,近期在北京、重庆、深圳、上海四会场落地公益月活动,开展公益市集、益起运动、乡村振兴美育画展、湖光计划足球赛等活动,倡导更多人用微小的公益行动将善意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