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刘公岛,半部近代史。这里是北洋海军的诞生地,也是北洋海军在甲午海战中全军覆没的国殇之地,百年的光阴仿佛是一把时间的刻刀,不断雕琢着刘公岛的轮廓,丰富着它的内涵。从古老的军港重地到如今的“警醒之岛”,刘公岛的历史蜕变不仅是一段波澜壮阔的旅程,更是时代进步与国家复兴的缩影。
深秋的刘公岛格外肃穆,古建筑的青砖墙壁与斑驳的石路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浓厚的历史氛围。道路上,是已经红透了的乌桕树,树叶在秋风的轻抚下发出沙沙的声音,让人仿佛听见了过去的回声,步入刘公岛,眼前的景色不仅是历史的遗迹,更是一段岁月的见证。
关于刘公岛的来历,有诸多的传说,旧传此岛为“海上刘氏别业”,故称刘公岛。相传刘公为汉朝皇族一支,东汉末年避战乱来此岛,传说岛上曾有魏黄初碑记。另据岛上居民传说:昔年有南船遇风,漂泊该岛,几濒于危。岛鲜人烟,遇老夫老母刘姓者搭救,并以食馈船上人,老人旋而不见。船人以为神仙,因感其救生之恩,遂为之立庙祭祀,称刘公庙。
虽然来历充满了诸多玄幻的色彩,但在岁月的长河里,很长时间刘公岛依然是一个岌岌无名的普通小岛,直到时间来到了19世纪末,因为一次特殊的历史事件,刘公岛才逐渐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在两次鸦片战争失败以后,清廷掀起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试图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进行器物改革,建立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并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近代化海军——北洋海军,刘公岛就是这支海军的驻扎地。创立之初的北洋海军风光无限,拥有大小舰艇25艘,其中在英、德订制的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七千吨位的巡洋舰2艘、二千吨位以上的战列舰6艘,总吨位达36708吨,号称“亚洲第一舰队”。
1894年5月21日,李鸿章最后一次到威海卫校阅北洋海军,看着眼前这只由自己亲手缔造的威武之师,彼时的他豪情万丈,对北洋海军寄予厚望,提笔写下“万里天风永靖鲸鲵波浪 三山海日照来龙虎云雷”二十个大字。诗句恢弘的气势,今天读来仍能感受到他当年的意气风发,然而让他想不到的是,海里的“鲸鲵”还未降伏,北洋海军就惨遭重创。两个月后,日本就悍然发动了蓄谋已久的甲午战争,清军匆忙应战,在历经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威海卫保卫战后,在其成军地刘公岛全军覆没,此时北洋海军距其成立也不过六年。
此后,清廷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泱泱大国沦落到任人宰割、濒临灭种的崩溃边缘。从此刘公岛就多了一层悲情,这里的一切,虽有曾经的荣耀,但更多的是无尽屈辱的写照,甲午海战的失败,是民族的耻辱,也是我们最不愿回忆的惨痛经历,但我们在愤恨清政府无能的同时,不应该忘记那些曾血染碧海的水师英雄。甲午战争陈列馆顶端,民族英雄邓世昌的巨大雕像迎风傲立,他望向的黄海,仿佛依然能看到将士们为了捍卫海疆浴血奋战。
时光流转,硝烟消弭。如今的刘公岛修葺一新,景色优美,上岛的游客络绎不绝。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为了让甲午国殇的教训铭刻国人心中,刘公岛把教育功能放在首位,倾力打造“中华民族警醒之岛”。“不能把刘公岛仅仅作为景区经营,不能捧着历史文化的金饭碗,挣几个观光旅游的碎银子,而要站在为中华民族永铸忧患意识的高度,立足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保护好历史风貌区,在全球视野下讲好中国故事,发出刘公岛的声音。”面对新的定位,刘公岛的决策者掷地有声。
观物知史,来古弥新。百年磨砺,刘公岛也将在历史的沉淀中不断地蜕变向新,焕发生机。
(大众新闻记者 鲍福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