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 医 行 业 的 良 心 和 大 脑

口述 | 郭志挺 撰稿| 桔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冷板凳”是很多青年中医难以逾越的坎,但是这个“魔咒”在90后的郭志挺身上似乎没有效应。从“中医小白”到小有建树的青年中医师,他自“出道”便很“吃香”,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他每经明师启发后便能奋楫精进,一路的披荆斩棘让他不仅身具中医的“多般武艺”,还引领了不少青年中医破除了成长路上的迷茫。

矢志中医,从“中医小白”到“骨科能手”

因为饱受腰椎间盘突出的折磨,郭志挺的父亲经常四处求医但却无果,苦不堪言。父亲的求医无门让年少的郭志挺痛心又无力,而一次陪父就诊的经历真正开启了他的中医求学问道之路,也是在那里,他遇到了中医生涯的第一位明师并领略到了中医的神奇与强大。

郭志挺的第一位师父是镇上远近闻名的骨科圣手,当时因为父亲病重至下地困难,郭志挺和哥哥不得不搀扶着父亲去求诊,他的师父诊断后直明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治很简单,此言一出,郭志挺感觉不可置信又带着些许质疑。

据郭志挺回忆,当时师父只是拿着两条绳子捆住了他的父亲,然后在其腰上踩了一脚,随着骨头复位的声音响起,父亲立即可以下地走路了。这立竿见影的效果给予了郭志挺极大的震撼,“原来病都是可以得到治愈的,只是看能否碰到合适的有技术的医生。”

因为有幸得到师父的青睐,郭志挺在空闲时间便跑到医院跟学,这么多年下来,他已将师父教的骨科三部曲运用娴熟,并且治好了很多痛症和骨折的病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从师父那里传承到了技艺的同时也看到了中医的传承乏力,那些年,很多跟学的同门因为各种原因纷纷离开了这一行,有的嫌脏嫌累,有的是嫌总要看书......五十多个人最终留下来的只有他一人。

“中医骨伤医生在我们那就像濒危动物一样,走一个没一个,中医必须继承起来,不然真的要断层了,我们这代人的历史责任很重,希望所有中医人都能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在师父耳提面命的倾囊相授下,郭志挺自独立接诊起便患者众多,没有经历过坐“冷板凳”的黑暗时光。在他看来,门诊冷清的根本原因是技术不到位,而非中医这个行业没有前景。

跨越迷茫,从骨科技术到中药开方

虽然已经掌握中医骨科的外治三部曲,但郭志挺还是时常自我诟病于不会开方开药的困境,第二位师父的出现让他重视了中药学习的重要性,也学习到了较为全面的中医。

2017年,郭志挺与同学陈树人合伙创办了诊所,只专注骨科方面的诊疗,日子就这样有条不紊地运转着,直到2018年第二个师父—马老师的出现,郭志挺的中医生涯又步上了新的征程。

在一个论坛上,马老师独到精辟的发言给予了他极大的震撼和启发。

不似多位老师大谈特谈中医该如何推广,马老师一番关乎中医振兴的发言振聋发聩,“中医是真正能治病的,能像李可老师那样抢救危急重症,不仅能治已病还能预判未来病的发展方向,有的已经是已病了,但是在检查时若没有症状显现便会被西医判定没有患病,中医的疾病判断为什么要依靠西医诊断才能算数呢?我们一定要树立对中医的信心,把中医的原理学好,如果中医的原理都学不好便枉为中医。”这番话如平底惊雷般冲击着郭志挺的内心。

此后,郭志挺便跟着马老师学习,先是学习了五运六气,接着又学习了眼诊(望诊里的目诊),通过采集眼睛的特征数据来完成病因、病位、病机、病势、预后的诊断,而后他们就开始跟诊了,小至感冒发烧大至肿瘤癌症,马老师每每精准的诊断和清晰的治疗思路都让他们目瞪口呆,完全颠覆认知。

其中,有一个病案让郭志挺印象尤为深刻。一个小宝宝因为高热引发了脑出血,曾被紧急送往医院进行过开脑手术,找到马老师求诊时头盖骨还没盖上,像痴呆儿一样呼之不应,一动不动。

但是服药十天后,小宝宝已经呼之能应了,眼睛已经能提溜提溜地转了。从这个小宝宝到他上学的长期随访中,他也没再病发,治疗的效果很好。

这件事给了郭志挺很大的触动,他开始思考作为一名中医光会骨科技术是不行的,中药的学习和运用同样很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跟学两周后,郭志挺本想跟马老师继续学习,但马老师婉拒后表示:“中医是需要自己领悟的,领悟到了才是你自己的,我在中医理论讲透后的继续教学可能会变成约束你的框架,我即使是越说越简单,你也会越学越深奥,但不管面对多深奥的理论知识,中医也必须是越学越简单才行。”

后来开始带徒时,郭志挺也深刻了解了马老师的良苦用心,他也同样先把原理说透后便让学生看书,其他东西一律不教,学生先学先看,不懂得再来问,这样他们的中医思维才会慢慢构建出来。

学完回到诊所后,郭志挺给骨科病人也开始看诊一些其他疾病,效果也不错,虽然不是所有疾病都疗效佳,但是至少能拿下感冒发烧、内科病、妇科病等常规病了。

随着病种的涉猎变广和门诊量的提升,他的诊断思维也逐步上升,以至后来也能应对多种疑难杂症了。对于这个成长过程,他表示:“每个人在山脚下看到的风景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到达山顶时是一览无余的,所有人能看到的都是一样的。”

马老师独特的诊疗思维和中医学习思维对郭志挺影响深远,在马老师看来,学中医不要死记硬背方子,方子是很难背完的,只会越背越长,如果被固有的方子框住了思维,可能最后连病都看不明白。要学会去创造,如何创造呢?

以前的中医都会行走江湖去了解当地人文历史、风土人情,再了解当地的气候、植物的生长分布、药用采集时间、部位培养的方式,学中医就学中医最基础的中药,因为方子是靠中药的性味归经组合在一起的。

医者不一定随时随地都能得到需要的中药,如果找不到急需的中药,这个时候就需要根据原理和药性来找到可以平替的药来代替,这样基本上随时随地就能创造一个新的方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马老师还教导他如果通过中医获得了好的生活,经济上略有盈余的话应当对后辈进行帮扶,将前辈传授的知识传承下去,否则,中医将在新一辈身上断层。

看了那么多病人后,郭志挺也形成了自己的思维,也了然如果按照传统的文字传承对后学者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学习困难,因为后学者是无法时刻待在教导者身边跟学的。

所以他们选择了大量应用眼诊,因为眼诊可以如脉象一样记录下病人诊前、诊中和诊后的情况,而且还可以通过拍照实时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

知行合一,从生活入手后疗效提升

虽然诊疗的范畴变广了,但郭志挺也遇到了一些难以攻克的难题,比如抑郁症(中医的郁症)等比较难缠的疾病,难究其患病根源。

他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病案,他曾接诊过一个患抑郁症的少年,这个少年每到晚上就亢奋,经常服用大量安眠药,睡眠时间很短,在多次循循开导下,少年也向郭志挺敞开了心扉表示他是因为情劫而郁郁寡欢,听完郭志挺一时也有点错愕,想不到很好的解决方案。

第三个师父的出现让他的困扰迎刃而解,医术也得到了新的突破,他教会了郭志挺“医”之外的四术——“卜、星、相、山”。

郭志挺表示,他们各处游历了解了每个地方的人文环境、历史文化后对疾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是药不地道治不了病,而是没有从根本上找到患者的致病病因,很多人是受到了生活、感情、工作等方面很大的影响,这类病人需要从生活入手并施于中药、针灸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培训经验与心得分享

业医之外,郭志挺还带教了很多学生,当被问及带教心得时,郭志挺表示首先他会对学生进行分类,基于学生的性格特点来进行培训,然后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用不同教学方法,而在这些年的教学中,他也遇到了一些挑战,比如毕业多年的学生的教学挑战就是他心里过不去的坎儿。

他将学生分成了四类,第一类是聪明的学生,灵活转变,学习快但自以为是,容易膨胀,自信甚至自负,若想让这类学生突破心理关卡一定要教会他如何低调行事和低调做人,这样他才会慢慢降低自负的心理,慢慢地接受老师所授,但也会出现学会了就不搭理老师的情况,这类学生比较少。

第二类学生是聪明且勤快的学生,学习快速但容易另起炉灶,这类学生也比较少。

第三类学生是愚钝且勤快的学生,学习慢但勤奋,缺乏思考能力,但因为这类学生忠诚度比较高,一般会成为工作上的好帮手,是医馆应该重点培养的中坚力量。

第四类学生是愚钝且偷懒的学生,到处找工作,破坏团队积极性,这类学生不用浪费时间去培养。

对于培训时机的安排,郭志挺表示教导刚毕业的学生要易学后难,通过实例解释病因病机。教导毕业1~2年的学生需要耐心引导,用真实案例震撼内心,毕业3年以上的学生的教学是他感觉最困难的,因为他们一般难以接受新知识,甚至会挑战老师教学。

直播预约入口

I 版权声明

本文原创 ,口述/郭志挺,撰稿/桔梗,版权归权利人所有。

编辑|桔梗 视觉|花椒

-活动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