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张定有 魏广宝 通讯员 盛志国/文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月25日,南阳市召开“建强副中心打造增长极 奔向新辉煌”系列新闻发布会邓州市专场,介绍邓州市“勇担重担 实干出彩”有关情况。

作为国务院确定的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河南省重点支持建设的中等城市和南阳市域副中心城市,邓州市经济总量占南阳的11%,人口占南阳的15%,粮食产量占南阳的五分之一,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和常住人口达到“双50”(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万),在南阳各县市中排第一,体量大、位置重要、城市承载力强,是南阳经济总量的重要支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流经邓州37.4公里,是重要水源涵养地和核心水源区。

近年来,邓州市深度融入省委“两个确保”“十大战略”,把“五聚五提”细化为“八大行动”(“首位管总”行动、“精准出击”行动、“创新升级”行动、“转型增效”行动、“提质增速”行动、“产村融合”行动、“补白强弱”行动、“普惠兜底”行动),全力以赴推向纵深,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成绩单。2023年,邓州县域经济发展综合排名河南省县市第12位,连续多年入选中部百强县。

作为国家超级产粮大县,邓州小麦生产在全国、全省占有重要位置,近年来,该市扛稳政治责任,坚持“两藏”战略,加快推进“四个全域”(全域渠灌、全域三产融合、全域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域地表水置换地下水),守牢“耕地红线”“粮食生产能力红线”,粮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355万亩、产量稳定在30亿斤,为“中国饭碗”贡献了更多优质邓州粮。

经过不懈努力,邓州市找准了实现产业突破的“路径”“方式”“方向”,实现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路径突破,探索构建服装加工、雨伞加工等近20个“1+N”乡村振兴产业体系,总产值近300亿元,每个乡镇都有产业支撑。实现了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的方式突破,共签约喷水喷气织机45370台、合同引资额338亿元,基本形成了“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的产业生态。实现了优势转胜势的方向突破,建成运营全国县级最大的单体物流云仓——京东(邓州)智慧物流港,极兔、韵达、圆通等15家知名企业入驻,园区快递日均流转10万单,年产值10亿元,二期建成后可达50万单,年产值50亿元,省际区域物流枢纽加速形成。

邓州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有3000年的建城史,中心城区“八渠五河两湖”水润穰原,“回”字型内外城墙城河在北方城市独一无二,宋金商业街遗址提供了我国古代城市由封闭的里坊制度向开放式的街巷制度转变的实物例证。近年来,邓州市坚持品质标尺,“古城复兴、老城改造、湍北完善、新区加速”“四大块区”一体建设,彩虹桥、三贤大桥、穰城大桥、平安大桥等“四桥”横跨湍河,突破城市空间制约,城镇化率达到45.4%,城市承载能力在南阳11个县(市)中稳居第一。并紧扣“又见宋金·梦回古邓”主题,重点打造“一街”(宋金商业街)、“一景”(邓州“花月夜”文旅新干线)、“一品牌”(“行走河南·读懂中国”邓州品牌)旅游综合体系,相继建成了宋金商业街遗址展馆、内城平成门、内城迎旭门、“突破口”公园等一批重点文旅项目,先后修复了邓县百货商店、中国百货公司等4栋20世纪60年代的历史建筑和15组清代风格仿古建筑群,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古城独特魅力日渐呈现。

民生答卷更加出彩、城乡善治更加有效。邓州市坚持用75%以上的财政支出记好民生“账本”,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坚持教育优先,新建改建3所高中、新增高中学位1万多个,连续4年高考文化课一本进线总量、增速位居南阳第一。深化“三医联动”,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邓州成为全省唯一一个拥有两家三级综合医院的县(市),获得“中国中医之乡”称号。紧盯“两降一控一升两达标”,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一渠清水安全北送”。树牢本质安全理念,创造性地推动“四议两公开”与群腐集中整治紧密结合,健全隐性用警、群防群治、产业帮扶、舆情管控等常态化防控“四项机制”,构建自治强基、法治保障、德治教化、数治支撑的“四治”融合体系,打造社会治理现代化样板区,创出了善治新模式。

邓州市委书记邓俊峰说,邓州取得的发展成就,是中央和省委、南阳市委决策部署在穰原大地的生动实践。新时代新征程,邓州将认真落实上级工作部署,聚焦“五聚五提”,纵深推进“八大行动”,在南阳“建强副中心 打造增长极 奔向新辉煌”的实践中勇担重任、实干出彩!

【编审:钟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