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一则“残疾男子坐轮椅跑遍西安绘制无障碍地图”的视频冲上热搜,感动了许多网友,也引发了公众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广泛关注。
记者了解到,做这件事的是西安7位残障人士,其中,活动发起者正是“中国好人”田野。
鼓励更多的残障人士勇敢走出阴霾
因为自己淋过雨,就总想给别人撑把伞。关于田野的故事,本报曾多次报道。
17岁时,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致使田野高位截瘫,那时候,他的日常生活范围只有2平方米左右。为什么是2平方米?这是轮椅转动一圈的面积。
但田野没有被残酷的现实囚困,在家人和朋友的关爱鼓励下,他勇敢地“走”了出来。2014年,他在“家门口”开起了串串店。
从8个炉子的小摊位,到300平方米的大店面,生意逐渐起色,田野重拾信心。
田野不仅自己突破了轮椅的束缚,也鼓励更多的残障人士勇敢走出家门。多年来,他的串串店成了很多残障人士的聚餐地,田野特别为他们推出了半价套餐。这一善行不仅温暖了众多残疾病友的心灵,也让他找到了生活的新方向和新意义。
“它不只是一个简单的餐饮店,我觉得更像是一个爱心加油站。我给他们打折的初衷也不仅仅是在经济上让利,更多的是呼吁他们从家中走出来,不要被轮椅束缚住。”田野说,“不是别的地方不能吃饭,而是在这里有一起吃饭的人。”
坐轮椅测试主城区无障碍设施
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
“有时候面前的路看起来是平的,但其实会有各种小台阶,健全的人迈一迈腿就过去了,但对残障人士来说,哪怕1厘米都是有区别的,这1厘米就像天堑一样。他们不知走出去的每一步会遇到什么困难,这是许多残障人士不愿意走出家门的重要原因。”田野深有感触地说。
为了鼓励、帮助更多的残障人士走出家门,2017年起,田野和几位伤友开始探索起无障碍环境建设情况。2019年,田野和伤友们一起,坐轮椅测试西安主城区内的无障碍设施,调研总结问题1000多个,用轮椅“走”出了一份无障碍地图,编写了一份《西安市无障碍设施状况调查报告》。
“这份报告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很多场所的无障碍设施都进行了整改和优化提升。”田野欣慰地说。
公益助残还会坚持下去
“田野,西安有啥好玩的?坐轮椅去旅游方便吗?”近来,许多伤友在社交媒体上向田野发问。
为了解决大家的疑惑,也为了让更多残障人士了解西安的无碍通行,放心大胆地来古都旅游,今年国庆节前夕,田野在父母和朋友的陪同下,一起探索西安一些热门景点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
他们上了西安城墙、看了兵马俑、去了陕西历史博物馆、逛了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并将旅途经历制作成视频发布在社交媒体,为残障人士提供了一份西安景区无障碍旅游攻略。
“这几年西安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得越来越好,比如城墙景区含光门入口就有无障碍电梯,坐着轮椅可以毫不费力地登上城墙,这让我们走出家门有了更多的底气和信心。”田野说,这些景区都有很完善的无障碍设施,即便是残障人士,也能感受到很好的游览体验,这让他感到非常开心。
田野还为西安地铁等公共交通点赞:“对于坐轮椅的人来说,地铁出行非常方便,每个站都有无障碍电梯,工作人员看到有坐轮椅的乘客,会主动提供帮助。”
无障碍设施的不断完善,让田野的出行更加顺畅安全,在他看来,这是一座城市软实力和人文关怀的体现。
今年夏天,因为经营问题,田野的串串店关门了,但他公益助残的劲头儿却没有消减。
“我以后还会继续做下去。”田野目光坚定,笑容阳光且自信。
“评论” 善举背后的期待:让城市有爱无“碍”
近日,残疾男子田野坐轮椅跑遍西安,与6位残疾朋友共同创建“SCI无翼飞翔公益组织”,并绘制“西安无障碍地图”的视频在网络上迅速走红,赢得了广大网友的点赞与关注,也触动了大家对无障碍环境现状的反思与期待。
无障碍环境是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也是方便老年人、孕妇儿童等群体出行的重要保障,关乎每一个人的尊严与权益。中国盲协数据显示,我国视障人士超过1700万。而现实生活中,盲道破损、中断、被占压的现象并不少见。
盲道不仅是盲人的出行之路,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近年来,西安市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全市积极推进社区、公园等公共区域的无障碍建设改造,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督导考核。今年5月,西安公交一公司在186路、199路、198路、156路、525路、272路等多条线路上,投放共计115辆无障碍公交车。近50家景区新添250辆轮椅。
这些举措无疑为残障人士的出行提供了更多的便利。然而,无障碍环境的建设涉及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持续的努力与投入,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职能部门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绘制更为细致准确的“无障碍地图”,并动态更新。同时,加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确保无障碍设施的质量和可及性。每一个人也都是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不占盲道、不堵坡道、尊重导盲犬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都是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贡献。
完善的无障碍环境是我们共同的愿景,更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让城市有爱无“碍”。
文/郭旭王铮
(西安晚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