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争年代到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身边有过许多秘书。在这些秘书中,有一位颇为独特。蒋介石也曾十分看好他,并两次亲自下令要调他当自己的秘书。毛主席以“古有孙子,今有郭子”称赞他。周总理曾直白评价他“是毛主席的军事高参。”
这位遭到毛主席和蒋介石“争抢”的秘书就是大名鼎鼎的郭化若将军。
1924年,郭化若加入了改组后的国民党,并在第二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黄埔军校第四期。同年,郭化若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期间,郭化若表现十分优秀,毕业时成绩仍然是第一名。
1926年毕业典礼上,郭化若作为学生代表上台发言。根据黄埔军校的规定,成绩优秀者可以留校工作,郭化若理所应当地留了下来。
然而,刚刚毕业的郭化若,原本应该先要当三个月见习官,但上级领导却直接任命他担任炮兵第二队代理队长。
郭化若在黄埔军校颇有名气,“爱才”的蒋介石自然有所耳闻。为此,他两次下令,要调郭化若担任自己的秘书。
郭化若收到调令后,回复称“军人应该战死沙场”拒绝了蒋介石的命令。这实际上只是他拒绝蒋介石的一个最不重要的原因。
当时,郭化若已经是一名共产党员,与蒋介石政见不同。而且,他心中一直浮现着毛泽东这个名字。原来,郭化若早年在阅读《湘江评论》时,看到了毛泽东的文章,越读他的心越感到震撼。从这时起,他就已经决定要追随毛泽东了。
1927年南昌起义失败后,郭化若被安排前往苏联莫斯科炮兵学校深造。直到1929年才回国,并来到了朱德和毛主席率领的红四军。
郭化若来到红四军后,朱德将他安排到了新组建的第二纵队。没想到,打了两仗后,郭华荣便被任命为二纵队的司令员,已经能够与一纵队的林彪平级了。可见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已经受到了朱德的认可。
1929年11月,在前委扩大会议正式开始前,朱德向毛主席介绍了郭化若,得知郭化若是黄埔的高材生,还在苏联留过学,毛主席高兴地拉着他的手,欢迎道:“好,我们又多了一位秀才啊。”
同时,毛主席还问起了他这段时间在部队的生活,并询问他“部队有什么问题没有?”
郭化若实话实说道:“我认为还是有不少问题的。”
毛主席听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点点头,交代他“写个材料,提出点意见。”
之后几天,郭化若经常在办公桌前熬夜写材料,当他把写好的材料交到毛主席手中时,毛主席一边看,一边连连点头,直言“好,好,有见解。”
就这样,郭化若进入了毛主席的视线。但当时朱德很看好他的军事才能,原本也打算让他给自己当秘书的。结果,毛主席“半道杀了出来”,也看上了郭化若。
最后,考虑到毛主席工作繁重,朱德主动退了一步,说道:“把他调到红四军军部当个参谋吧,同时让他当你的军事秘书。”
就这样,郭化若成为了毛主席的秘书。此后,毛主席在党内沉浮的十年时间里,郭化若的处境也很艰难。但在毛主席的安慰和鼓励下,他坚持继续开展工作,并始终如一地支持毛主席。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毛主席的亲自过问下,郭化若终于再次回到了毛主席身边工作。期间,根据毛主席指示,郭化若相继发表了多篇研究“孙子兵法”的文章,在党内外产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
解放战争爆发后,郭化若被派往山东前线,在战火的淬炼下,他不仅是军中的秀才,更是上阵指挥杀敌的将军。
郭化若的军事才能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称赞。步入晚年后,郭化若并没有止步于此,他反而继续投入到了军事理论的研究中。不仅对毛主席军事思想进行深入研究,而且还对《孙子兵法》展开全面研究工作。
郭化若写的有关“孙子冰法”的文章,引起了社会极大兴趣,党内许多干部都喜欢听他讲,从古代战车,到现代的重型武器装备,再到现代战争的特点和作战战略方法,事无巨细,十分全面。
1995年11月26日,郭化若在北京病逝,这位开国中将就这样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参考资料:百年潮1999年5期、滨州学院学报2023年3期、老年人2022年6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