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国家医保局组织召开“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首场解读直播(以下简称“直播”),从顶层设计思路、实施路径、执行细则等多个方面详细分享了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从理念到落地的关键要素。
今年以来,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成为与行业反腐、医保监管并行的一项重要改革任务。作为改革之中的重要抓手,国家医保局在短短一年内就发布了11项立项指南,超过过去三年的总和近一倍,行动不可为不迅速。
▲直播现场
有改革就有变化,对存量价格项目进行系统性重塑,势必就要对某些收费项目进行合并、删改等,比如近期热议的“手机不能看医院CT就要少收费”正是这项改革的成果之一。
医疗服务价格是整个行业价格改革的“最后一公里”,其规范势必对诊疗行为产生深远影响,也必将影响到整个产业逻辑。
比如,医疗影像AI目前单独收费的可能性被关上了大门,会对整个赛道的商业模式造成什么影响?比如放射检查服务价格不按特定部位立项,而是按照不同技术路径立项,是否会影响医疗机构购置大型设备的采买决策?
牵一发而动全身。
医趋势在直播现场获悉,按照规划,改革将以“三步”推进:
2024年底,编制好覆盖大部分学科领域的立项指南,基本完成顶层设计。
2025年第三季度前,各省做好落地。
各地试运行2-3年之后,适时推出新版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目录。
“让医院收费更清楚,让患者付费更明白。”立项指南编制进度条正在加速,全国医疗服务价格一盘棋的时代或许就在不远处。
▲11月19日,国家医保局官网为“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特设专栏开通
01、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一个都不能少”
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是医疗机构提供诊疗服务的计价单元,也是“诊查费”“护理费”“手术费”“检查费”中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体现。
过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由各省价格部门牵头制定,然而,各省之间价格项目不仅数量差异较大,价格项目的名称、项目内涵、计价单位以及耗材收费等也有较大差异。
如今,国家医保局通过编制立项指南,将原来地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进行了统一和规范。未来,不规范、不一致的收费情形将越来越少,医疗服务价格全国一盘棋管理时代或将到来。
本轮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将是彻底而全面的。
医趋势在直播现场获悉,截至目前,国家医保局共发布17批立项指南,包括主项目271个,加收项250个,拓展项88个,总计收费编码609个。
此外,其他的立项指南也正在推进的路上,包括已完成征求意见环节3批、正在征求意见3批、已完成初稿至少6批。
也就是说,医保局计划推出的医疗服务价格立项指南总计至少29批,包括产科、护理、超声检查、放射检查、妇科、麻醉、口腔、眼科、普外科等各个细分学科领域,几乎覆盖所有学科对应的全部临床诊疗场景。
02、增量新政的主要抓手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可以说是医保局牵头进行的三医价格改革的最后一块拼图。过去几年通过集采、谈判、飞检等动作腾出的空间,能否换成医疗机构、医生的阳光收入?这最后一环,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更高层面上的规划也在发生着。
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9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研究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的落实工作。
探索增量政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正是医保系统方面的主要抓手之一。
比如:
在护理类立项指南(试行)中,新设立“免陪照护服务”价格项目;
产科类,将“分娩镇痛”“导乐分娩”“亲情陪产”等项目单独立项;
综合诊查类,新增“安宁疗护”“上门服务费”“航空医疗转运”等项目,促进补齐供给短板...
可见,增量新政主要聚焦老龄化背景、生育友好、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几个方向而定。
此外,为拓展项目的前瞻性,使其内涵更加丰富,医保局不仅着眼于当下,还再尝试向前一步,纳入更多新兴诊疗技术收费项目,以加收项和扩展项两种形式体现。
加收项是指同一功能目的的项目中,存在方式不同或应用场景不同,需要通过不同差异化的收费标准予以体现。比如产科治疗过程中的引导分娩转剖宫产、放疗中的立体定向放疗计划等。
扩展项是指与主项目服务产出相同,但以不同的方式或者变换场景开展的医疗服务,只需要扩展价格项目的适应范围。比如器官移植中的异种器官移植、CT扫描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
如果说加收项是为当下技术难度更高的医疗服务“标价”,那么拓展项则代表了对未来创新技术的可行性探索。
以在CT扫描中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为例,据有关负责人解释,“在调研过程中,各方普遍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医生提高效率和准确率,但尚未完全实现‘平替’。”因此,医保局决定——在收取相关诊疗费用后,不宜额外使用人工智能辅助技术向患者收费。
在相同的价格水平之下,医院可以选择培养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也可以选择人工智能参与到诊疗的过程当中,“两者是并列选择的关系”。
医保局特别以此举例,或意在说明,除非某一新技术对临床诊疗带来本质的飞跃,仅就“提质增效”这一价值点来说,还不足以说服医保方为其买单。因此,对于包括影像AI在内的、同类技术路径的企业来说,必须尝试摆脱医保思维,寻找到新的商业模式。
03、谁成了改革之中的“被削减项”?
有升必有降,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中,什么项目成了“被削减项”?
2021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河北唐山、江苏苏州、福建厦门、江西赣州、四川乐山等5个城市作为试点探索医疗服务价格新机制。
早在今年4月,国家医保局就公布了一系列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经验。其中厦门市从2021年启动试点以来,已经先后在2023年1月1日和今年3月12日完成了两轮调价,共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项目1093项,具有一定代表性。
综合来看,在厦门市,调高的医疗服务价格一般是过往不被重视,价格长期处于低位,但技术劳务价值高的项目。
比如调价前,肾移植手术的医疗服务价格是9000元,调整为11700元,涨幅为30%。截至目前,厦门市调增项目中疑难手术占比达到了近80%。
而降价的医疗服务主要集中在设备、物耗占比为主,同时服务量较大、费用影响大的检查化验类项目。比如核磁共振平扫的检查费用,从原来的700元下降到了630,降幅10%;日常体检、糖尿病复诊都需要做的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价格从原来单次72元,下降到了64元,降幅达到了11%。
值得注意的是,调整后的价格,医保报销的比例并没有改变,因此,涨幅的大部分仍然是由医保基金来支付,患者的自费负担并没有增加多少。有厦门市民表示:“给小孩做了一个CT和抽血,交了几十块钱,我预想应该是一两百的”“复查从以前是300多元,现在降到了200多元左右,单次都会省100多元。”
试点经验被采纳,国家层面开始统一发力。
11月9日,国家医保局发文表示,近期已统一指导各省开展医疗服务价格的规范和治理工作。此次医保部门聚焦地区价格差异大、采购成本差异大、费用占比高的检验项目,选取血栓弹力图试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B型钠尿肽测定、N端B型钠尿肽前体测定,4个检验项目开展第一批价格规范治理。
截至11月1日,全国31个省份均已发文下调项目价格,其中上海、江西、青海等省份已率先执行。初步测算,单个项目平均降价超40元,直接减轻了患者和医保基金的负担。
国家医保局表示,两年多来,首批5个试点城市充分吸收“三明医改”核心经验,重点围绕医疗服务价格总量调控、分类管理、动态调整、监测评估等重要机制进行改革试点。目前,已按新机制平稳实施2轮调价,分别涉及1398项和5076项医疗服务价格,一批价格处于低位、技术劳务价值“含金量”高的项目价格上调,包括护理、手术、治疗、中医等,同时设备物耗占比为主、费用影响大的检查检验类项目价格有所下降。从监测评估结果看,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进展,符合预期目标。
如今,立项指南的陆续编制出台标志着规范统一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进入快车道。未来,当全国所有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收费都在同一标准下被审视,将会对行业各方面产生什么影响?一切都有待时间的检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