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言

第七届上海国际肿瘤内科学论坛(7th SIMOS)于2024年11月21-24日在上海召开。本次会议围绕肿瘤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化学治疗、联合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处理等当今最为热点的议题展开全方位、多角度精彩专题报告及研讨。值此会议之际,医脉通特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罗志国教授分享大会议程亮点与黑色素瘤、肉瘤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

医脉通:第七届上海国际肿瘤内科学论坛(SIMOS)盛大召开,作为肿瘤领域重要学术盛会,本次论坛将汇聚众多肿瘤学专家,探讨肿瘤治疗的最新进展和前沿技术。作为大会执行主席,能否请您介绍本届大会的日程设置有哪些亮点和特色?

罗志国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SIMOS大会自2018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七届。回顾前六届大会,凭借高水平的学术内容和广泛的国际影响力,SIMOS大会赢得了国内外专家和同行的高度关注,现已跻身国内肿瘤领域的二十大重要学术会议之列。

在往届大会中,我们的学术活动主要集中在主会场,以肿瘤靶点为主题分为两天进行学术报告。今年的大会在形式和内容上进行了创新和优化。上午依然设有主会场,而下午则新增了多个分会场,按照各亚专业学科划分专场,深入探讨不同领域的前沿进展。此外,今年的大会还特别邀请了多位基础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开设专场报告,进一步丰富了学术内容。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大会的另一大亮点是邀请了多位院士亲临现场,带来高水平的专题报告,为大会注入了新的活力。

SIMOS大会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办,始终致力于打造国内外肿瘤领域的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我们将继续秉承这一宗旨,不断提升大会的学术质量,扩大其国际影响力,使其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关注的肿瘤学术盛会。我们也期待未来同更多专家学者一道,共同推动肿瘤学科的发展与进步。

在此,我们诚挚邀请专家学者、媒体朋友以及各界同仁持续关注和支持SIMOS大会,共同见证这一学术盛事的成长与辉煌!

医脉通:近年来,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疾病负担愈发沉重,您认为在恶性黑色素瘤临床诊疗上还有哪些亟待攻克的临床难点?我们应该向哪些方向发力?

罗志国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黑色素瘤是一种较为难治的恶性肿瘤,在中国,黑色素瘤具有一定的亚型特征,其中肢端黑色素瘤和粘膜黑色素瘤是较为常见的亚型,而皮肤黑色素瘤的发病率相对较低。此外还存在一些其他类型,例如病因尚不明确的黑色素瘤以及脉络膜黑色素瘤等。

过去十余年间,中国在黑色素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患者的总体生存期(OS)也得到了明显延长。随着多种创新药物的引入,例如针对BRAF、NRAS突变的靶向药物、PD-1免疫治疗药物等,中国黑色素瘤患者的治疗选择显著增加,为临床诊疗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展望未来,黑色素瘤仍有许多领域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设计更科学的临床研究,优化现有药物的联合使用以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是当前的重要课题。除了药物治疗,其他治疗手段也需要综合考虑,例如手术、放疗、射频治疗以及中医中药治疗等。如何将这些治疗方式与现有的化疗药物、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有机结合,为患者带来更全面的获益,仍需通过更多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国际上许多新兴治疗技术也在黑色素瘤领域取得了进展,例如细胞疗法等。在中国,这些新技术同样受到关注。如何将这些创新疗法应用于不同亚型的黑色素瘤患者,并为他们带来更大的治疗获益,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我们期待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数据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有力支持。

医脉通:靶向、免疫等治疗药物的出现极大改变了恶性肿瘤的临床格局。能否请您谈谈,目前肉瘤的研究进展如何?

罗志国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软组织肉瘤是一类复杂且异质性极高的肿瘤,其病理分类多达50余种,亚型超过100种。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外科手术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然而临床数据显示,约50%-60%的患者最终可能会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如肺转移)。对于无法手术或已发生复发、转移的患者,药物治疗显得尤为关键。

化疗:传统治疗的基石

在软组织肉瘤的药物治疗中,化疗仍然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以蒽环类药物(如阿霉素)或蒽环类联合异环磷酰胺为基础的化疗方案长期以来被视为治疗软组织肉瘤的标准方案。然而随着基础医学的不断进步,我们对某些特定软组织肉瘤的分子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靶向治疗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补充手段。

靶向治疗:精准医学的突破

部分软组织肉瘤存在特定的基因改变,这为靶向治疗提供了可能。例如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该亚型常伴有ALK基因阳性或融合基因改变,使用ALK抑制剂可显著改善治疗效果;对于存在NTRK融合基因改变的患者,靶向NTRK的药物治疗有效率可高达80%以上。目前,国内也在开展相关临床试验,初步数据显示,在我们中心入组的6例患者都表现出显著的疗效获益。随着基础医学的发展,针对不同软组织肉瘤亚型的靶点改变,采用个性化的靶向药物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疗效。

免疫治疗:潜力与局限并存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肿瘤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在软组织肉瘤中的应用效果因亚型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SARC-028研究表明,多形性未分化肉瘤(UPS)和去分化脂肪肉瘤对免疫治疗的反应较好。而其他亚型的疗效则相对有限。

我们团队在今年ASCO会议上报道了一项基于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研究,针对多形性未分化肉瘤、滑膜肉瘤、黏液性脂肪肉瘤和去分化脂肪肉瘤四个特定亚型,治疗有效率达到了68.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超过9个月。这一结果表明,免疫治疗在特定亚型中具有显著的潜力,但并非适用于所有软组织肉瘤。值得注意的是,国际上曾有三项未区分亚型的免疫治疗临床试验,因未能针对特定亚型设计,整体有效率仅为10%左右,这进一步强调了精准治疗的重要性。

未来展望:精准诊断与个体化治疗

软组织肉瘤的未来治疗方向将更加依赖于精准诊断和个体化治疗。病理诊断是治疗的基础,明确亚型后,可进一步通过NGS(二代测序)检测靶点突变,评估是否适合靶向治疗或联合免疫治疗。无论是化疗、靶向治疗还是免疫治疗,均需根据患者的具体亚型和分子特征制定个性化方案,而非“一刀切”式的治疗策略。尽管软组织肉瘤的治疗之路仍然漫长,但随着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的不断推进,我们已经看到了希望。

总之,软组织肉瘤的治疗正朝着精准化、个体化的方向迈进。通过整合多学科力量,结合病理诊断、分子检测和临床治疗手段,我们有望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获益和生活质量。

专家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志国 教授

  • 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内科 副主任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恶性黑色素瘤诊治中心 副主任

  • 上海市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业委员会 候任主任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恶性间皮瘤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 上海市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 上海市抗癌协会黑色素瘤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 上海市抗癌协会脑转移瘤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黑色素瘤学组 副组长

  • 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 委员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肉瘤专家委员会 常务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恶性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 常务委员

撰写:Ryland

审校:罗志国教授

排版:Yian

执行:Squid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