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华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苏珊

神经内科教学秘书

临床是基础,教学是提高,科研是发展。神经内科创始人吕传真教授提出的”医教研”协同共进理念是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学科发展的指引。华山医院教师工作论坛暨“师说·华山”文化沙龙上,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2023年华山医院优秀教学秘书罗苏珊从科室传统出发,分享了青年人才培养的经验和学科传承创新的思考。

传统:临床是基础,

教学是提高,科研是发展

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在教学方面有着优良的传统。我今天来分享的是,为什么要坚持做教学?

华山神经内科有74年的历史,拥有丰富的神经系统疑难杂症病例资源。在上医历史上,全国多家医院神经内科的学科带头人与华山医院神经内科有着深厚的渊源。

吕传真教授一直强调临床是基础,首先要是一个好的神经科医生,能把病人治好,再说教学和科研。因此,教学是提高,科研是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的初衷是年轻人首先要做一个好的临床神经科医生。如果做得好,你可以身体力行去教下级医生怎么样去做一个好的临床神经科医生。在管理好自己专病患者的基础上,下一步我们就要想着怎么样把临床实践转化为可以临床推广的经验和指南。

那么,我们神经内科为什么要做(教学)?第一,我们有非常好的以临床为重心的学科发展传统。第二,我们科的医生口才都很好,才华横溢。我们不缺明星教师,可能缺一个比较好的教学平台和组织团队。如果能做成一个课程系列,让我们的老师都能站到讲台上,这个课程还能编排得比较好,能对着迷神经病学的医学生、研究生、住院医师,还有全国各地来进修的医生产生吸引力,这个平台就算成功了。

传承:从“分层教学”

“立体教学”过渡

我们最早的一个学术季活动名字——“神采飞扬”,来自我们科唐一麟医生。2017-2018年,我们先从科里的教授、主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开始,轮流授课。我们最早合作的医学教育APP是《中国医学论坛报》的“壹生”。当时他们找到我们神经内科,说能不能在上面建一个栏目。我们说:好的,那就试试吧。

那时候国内开展线上临床课程教学的学科还不多。我们每个月一次的“神采飞扬”学术季,先是通过“壹生”,后来是医学界、24小时医学频道、丁香园及梅斯医学等平台进行传播,得到了科里董强主任、卢家红主任和韩翔主任的大力支持。

全国各地的进修老师,每周固定时间(礼拜三晚19:00)在自己科室组织青年医师集体观看。也是通过这个平台,进一步让广大基层的神经科医生认识到了我们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很“接地气”的明星教师,远程就能收获到临床经验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坚持5年之后,我们觉得“神采飞扬”学术季有点不太能满足神经科学习的需求了,因为这些课程主要讲的是一些临床的指南和实践,这些可能会更适合高年资神经科医生听。

对于刚进科的医生或基层神经科医生,他们会想要更基础的一些病例,特别在疫情封控期间,基于腾讯会议的“华山课堂”应运而生。“华山课堂”有个特点就是面对面。他们有一些问题,可以直接在腾讯会议上码字、留言。

有了系列课程以后,董主任提议:我们要建一个手掌上的”华山学院”,理念就是大医精诚,共享共赢。”华山学院”可以容纳不同系列的课程。现在线上教学APP已经是一片红海了,不再像当年我们最早入驻的时候。但是通过“华山学院”这样一个品牌,我们所有对神经科感兴趣的同道都可以在上面找到自己想要学的、不同层次的课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次,进修老师第一天入科,就跟我说:罗老师我见过你,你主持过“神采飞扬”。很多进修老师回去之后,定期组织科里的医生不断去听和学习,然后有需要的话再送他们过来进修。也有研究生参加我们科的面试时,他们会说:我想选某某教授为导师,因为我听过他的课。

这些都为我们华山神经内科的品牌效应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我们的教学开始有了维度,开始分层和立体化,在《中国医学论坛报》平台上最早体现这点。从2018年到现在,我们华山神经内科,开设了28个系列的课程、3个训练营、1个音频课程、 312个讲题,一共70位讲者,包括从主任医师到住院医师等不同的级别,他们是学生,也是老师。

当中还有一个复旦网课系列,是针对复旦上医本科生的《神经病学》的课程。当时的总论,也就是董主任和赵老师的英文课程,我们是搬到网上去的,当时很多已经是高年资的临床神经内科医生,发现通过这个本科课程,能够很好地复习解剖学的基础。

发展:医教研宣,齐头并进

首先我们要努力做一个好的神经科医生,才能是一个好教师。这几年,我们科年轻的医生越来越多。科室鼓励优秀的年轻医生开展医教研宣方面的探索,尽快找到自己的专长和职业定位。

年轻人各方面综合能力很强,颜值也很高,每个人上台都能讲,科室支持和鼓励他们参加各种教学活动。外语特别好的青年医师,科室鼓励他们参加MBBS和国际交流生的带教。临床神经科的各种学术交流,没有国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神经科的青年医生论坛,从我2012年入科就有了。年轻人都是在这个论坛上成长起来的。现在我们想要把这个舞台还给青年,支持他们站上讲台。每一届的班长会负责那一年的论坛。

2020年,有学生在哔哩哔哩开了一个神经内科的账号,我们就把这个(论坛)搬上了哔哩哔哩平台。一开始的青年医生论坛,是以研究生做的课题为主,有基础的,有临床队列的,也有临床病例的。可以说百花齐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多年积累,我们神经内科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同时感觉到,现在全国顶级的神经内科医院发展得也非常快。

依靠什么去吸引优秀的进修医生来进修,靠什么去吸引优秀研究生来报考,其实都是要绞尽脑汁、使用浑身解数的。不是我们等在这里人家就来了。

因为只有优秀的人才,才能够持续成就一个优秀的学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神经科医生成长的最主要阶段。负责我们科基地教学的陈嬿老师和董漪老师,提出将临床病例分析放在住院医师这一个层级。住院医师包括基地规培和专科医生基地,五年时间主要以临床为主的。结业后,很多医生可能不留在华山神内。但是病例分析汇报,既是对他住培结束的一份作业,也是一份纪念,他可以选择一个他管过的病人或者是一组病人进行汇报。

我们想让“华山课堂”平台互动性更好一些,因此我们加入了一些趣味性。比如章悦老师,他总能把枯燥的病例讲成一个精彩的故事。另外就是增加课程的实用性。

我们现在特别支持住院医师能够来讲课。因为以后他也要带组,成为医学生、低年资医生和进修医生的带教老师。他每天也是在急诊一线接收病人,所以实用性很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以外就是多学科(交流)。从这两年开始,由于多学科的疑难病例处理的越来越多,我们也会更多联合风湿科、放射科老师一起来讲课。

因此我们的教学关注点就有了变化。我们以后的教学定位应该怎么办?程忻老师提出建议,以后我们应该更多地让年轻医生去做临床队列研究,要从临床实践到研究。

现在每个医生都有自己的专病(研究方向)。我们神经内科因为亚专业分得非常好,整个亚专业梯队建设也非常好。从小医生往研究型医生发展,是我们华山医院神经内科未来的一个目标。因此我们不再局限于病例。我们的年轻医生就开始转向临床队列研究,我们也是从基础研究回归临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我们科很多优秀的一些PI都在做RCT(随机对照临床实验)。年轻人可能做不了RCT,但我们可以开始建立自己的队列,慢慢地把临床研究的精神培养起来。年轻人医生的医教研都要非常优秀,我们希望能培养这样的综合型人才。

讲者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苏珊

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

科室教学秘书;专注于重症肌无力及肌营养不良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程忻

神经内科

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导,神经内科副主任。

喜欢就奖励一个“”和“在看”呗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