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云阳县龙洞镇历史文化悠久,据《水经注》著,龙洞即为秦巴时期巴乡村的所在地,盛产巴乡清酒。近年来,龙洞镇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凝心聚力打造“巴乡行”志愿服务、“巴乡亲”坝坝会、“巴乡情”人民调解、“巴乡清”清廉村居等4张金名片,系统构建“巴乡”系列基层治理品牌,全方位赋能基层治理。
“巴乡行”志愿服务,解决“小困难”,推进“大服务”
坚持推动志愿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聚焦农村群众办事不方便、群众互帮互助氛围不浓厚等问题,开展“巴乡行”流动志愿服务,解决群众身边小事难事。
构建专业队伍。整合医院、学校、司法等资源力量,组建教育、医疗等镇级志愿服务队4支,吸纳党员、群众等,建立村级志愿服务队9支,发展志愿者1394名,构建起“组织引领、群众参与”的“巴乡行”流动志愿服务队。
提供丰富服务。精准摸排群众需求,按照“一村一项目,一人一服务”的标准,制定理论宣讲、民生服务、法律普及等志愿服务活动菜单9类27项,深入村组巡回开展服务事项办理、医疗健康咨询、护学等志愿服务150余场,服务群众2万余人次。
打造项目品牌。抓好普惠类志愿服务的同时,锁定“一老一小”受众群体,开展办事上门、江上护学等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培育的“江上校车”护学志愿服务荣获重庆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重庆市岗位学雷锋示范点。
(云阳县龙洞镇“巴乡行”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巴乡亲”坝坝会,处理“小事情”,赢得“大民心”
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工作要求,聚焦政策宣传效果不好、群众反映问题渠道不畅等问题,开展“巴乡亲”坝坝会,宣讲党的声音,宣传惠民政策,助推民生实事办理。
收集热点焦点,确定会议主题。充分发挥村民组长、网格员、老党员等作用,摸清社会舆论走向,了解群众最关心的政策问题,各村(社区)每月10日前召开会议收集问题建议,向镇党委提出坝坝会建议主题,由镇党委审核确定主题后组织实施。
明确参加人员,每月固定召开。按照“定人定频次”开展模式,根据确定的坝坝会主题,落实联系村领导牵头负责,明确驻村干部、村支两委成员、相关职能科室(站所)等人员固定参加,每月召开1次,宣讲党的声音、解答最新政策,倾听群众诉求,回应群众关切。
加强问题收集,事项分类办理。坚持加强事项分类办理,能够现场解决的现场解决,不能解决的解释到位,需要协调解决的建立台账、落实专人、限时解决,并在下次坝坝会中通报办理进度,2024年通过坝坝会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50余场次,收集群众问题243个,解决场镇美化、交通出行等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实事215件。
(云阳县龙洞镇“巴乡亲”坝坝会)
“巴乡情”人民调解,调处“小纠纷”,构建“大和谐”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领里之间小纠纷多、重大项目矛盾协调难等问题,建立“巴乡情”人民调解工作机制,营造和谐乡风民风。
完善网格链条,强化问题排查。建立“镇综治中心+村(社区)党支部+网格员+楼栋长”四级组织链条,实施“网格+排查+防范”模式,推动力量和资源下沉到网格,全面收集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意见及建议。
创新工作机制,强化闭环管理。健全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建立“三讲四步”调解工作法,以“讲感情、讲道理、讲法律”为共同的价值追求,通过“排查发现—分析研判—协调化解—跟踪落实”工作步骤,推动矛盾化解全流程闭环管理落实。
构建多元力量,强化矛盾调解。依托镇村两级综治中心,全覆盖建立“巴乡情”调解阵地,选取群众工作能力强、法律知识好的民警、司法员、老党员等7支力量,镇村两级分别建立不少于10人的调解队伍,切实提矛盾纠纷调处化解能力,化解S504红龙路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等群众矛盾纠纷257件。
“巴乡清”清廉村居,注重“小案件”,塑造“大形象”
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聚焦村集体经济使用不规范、项目实施优亲厚友等廉洁问题,以打造“巴乡清”清廉村居为引领,规范村级事务运行。
厚植廉洁文化根基。结合各村(社区)现有场所阵地,挖掘本土文化中的廉洁因子,将党规党纪、家风家训、廉洁故事等内容融入村容村貌、村规民约,因地制宜打造廉洁文化墙、清风长廊等,试点建设清廉村居5个,让清廉文化深入人心。
织密廉洁制度笼子。细化梳理村级事务中三资管理、惠民政策落实等8项监督重点,以“文化倡廉、公示明廉、行动践廉”为具体抓手,按照“群众问事、民主议事、监督办事、阳光办事”的闭环管理流程,规范村级事务运行。
规范小微权力运行。聚焦小微权力、小型工程、小额资金等重点领域,制定《龙洞村级小微权利运行流程图》《龙洞镇村级小微权力清单》《龙洞镇镇村(社区)干部廉洁履职负面清单》,开展廉政监督检查2次,实现村级小微权力全方位、常态化监督管理。
通讯员 林峰青 方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