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世光 通讯员 肖瑶 支京阳 摄影 崔睿 支京阳
如果说钻井是勇于开拓的先锋探险,那么修井就是包治百病的专家会诊。
60多年前,石油会战时期,1205钻井队在铁人王进喜的带领下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从无到有的传奇故事;60多年后的今天,大庆油田有一支修井铁军,他们站在前人的足迹里,默默无闻地守护着祖国的石油事业。
这支铁军队伍叫107队,是大庆油田井下作业分公司修井一大队下属的一支队伍。与油田其他修井队伍不同的是,他们是油田唯一的专业化应急抢险队伍,也是油田选出的“新时代振兴发展标杆”队伍之一。
从1982年创办至今,107队不断攻坚创新、突破行业空白、创建行业标准,勇于啃“硬骨头”,出色完成了40余次高难度抢险任务,是当之无愧的标杆队伍。炼成这样一支队伍,靠的是精神的引领,是创新的激励,也是人文的关怀。
在铁人精神引领下
1960年4月,石油工人王进喜拖着受伤的身体奋不顾身跳入泥浆,留下了永不过时的铁人精神;2004年7月,107队老队长赵传利面对随时可能爆炸的升深2井,毅然签下决心书,带领团队实施封堵,书写了107队的历史;2010年12月,107队第六任队长蒋德山放下给女儿庆生的蛋糕,第一时间奔赴400公里冲入井喷起火现场,经历生死一线的考验……107队的前辈们用行动践行铁人的精神,这种精神也在代代相传,影响着新一代加入107队的新人。
2023年10月,30岁出头的胡雪健因为工作成绩优异被调到修井107队担任队长。尽管之前有过相关经验,但他还是有着极大的压力,担心自己在这里干不好工作,胜任不了这个“标杆队”队长的称号。
但好在压力也代表着动力,退伍军人出身的胡队长把这种压力当作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对待工作他总是付出自己全部的精力。面对修井107队接到的应急处置任务,胡雪健从不慌张,从方案制定、设备就位,他都全程参与其中。不仅如此,他还主动承担起控制井口的任务。有的时候一天工作下来,连饭都来不及吃一口就又要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施工现场。对于这种情况,他觉得再正常不过。有人说他太拼,他却说:“不拼,对不起头上修井107队这面队旗,要干就干到最好!”铁人精神和这种“要干就要干到最好”的态度,不仅影响着队长胡雪健,也一直影响着修井107队的每一位工人。
修井工作也在不断创新
当然,仅仅是精神上的引领还不足以打造这支“标杆队”,与时俱进地创新也是修井107队成为“标杆”的重要原因。
过去,如果技术员想要到井上查看修井施工的关键数据,则要先从井口转到转台,再从大泵绕到柴油机。只有把整个井场走了个遍,才能把数据看完全。而现在,107队通过数智化生产管理系统解决了这一麻烦事儿。来到井上的技术员只需要在屏幕前用鼠标点一点,就能实时查看12项重要参数,从而对井下情况实时监控,极大地提升了风险研判的效率。
107队是整个油田第一个拥有这套系统和大屏的队伍,而在107队4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这样的“第一”似乎成了常事。在修井技术领域,107队先后攻关应用了捞、磨、倒、铣、套5大系列12项工艺,300多种工具,创出了油田大修队伍第一个采用侧钻井技术、第一个实施电泵井打捞、第一个进行水平井大修等多项第一。
不仅如此,107队也是修井系统里第一个建设攻关小组的队伍。在队里,年轻人的机会很多,只要年轻人有意愿,想学技术、愿意创新,队里始终提供着“老带新”的平台。在攻关小组内,两名工作40多年的技术专家会带领大家发现问题、提出难题,然后再各分配几个人进行分别研究。小组成员会抽空碰面,大家一起提想法、提创意。如果发现不成熟、不合适的想法就当场舍弃,感觉可以尝试的做法就记录下来,最终整合形成集体成果。在技术创新方面作出实绩的员工不仅能够获得奖金鼓励,还有机会获得评优实现工作岗位升迁,因此,大家创新的干劲都很足。
用人文关怀感召员工
物质上的激励能让队伍建设充满活力,但精神上的关怀更能使得这批又一批来到107队的年轻人愿意留下,主动奉献。
107队党支部书记周佰龙是一名90后青年干部,自2016年大学毕业后,他就被分到107队上工作,虽然年纪不大,但从经验上来看,他已经可以算是107队的“老人”了。
刚来到这里时,周佰龙也不太适应这里较为艰苦的工作环境,有时他要在野外连续作业一整晚,从前一天的落日一直干到第二天的日出;有时他又连着几天持续工作,没法保证充足睡眠。睡觉睡得少了,他也会忍不住去想:我一个大学生来到这里为了什么?吃这些苦是为了什么?
2018年中秋,家在五常市的周佰龙没有回家过节,而是一个人留在了井上值班,当时他还只是一个刚来队里的井下作业工人。那天晚上,书记臧顶柱本来已经回了家,后来又在吃晚饭的点折返,和家人一起来到井上陪他过节。带着家里端来的一盘饺子,臧顶柱拉着周佰龙和他聊天,臧顶柱的妻子也热情地给他炒了两个菜。直到现在,周佰龙对这件事仍然记忆犹新,他第一次觉得在队里有了家的感觉。
除了生活上的温暖,队里的老前辈们还会时常给周佰龙讲述老一辈石油人的故事,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他逐渐明白了自己干的不是简单的一份工作,而是在为祖国原油事业做贡献。慢慢地,他会因为一口井的重新投产而感到喜悦万分,觉得在这里工作很自豪,很有成就感。
现在,周佰龙成为了队伍思想建设的主要负责人。去年,107队新来了一个00后的年轻小伙子,看到他,周佰龙就好像看到了当年迷茫的自己。小伙子因为刚来啥也不会没有心思吃饭时,周佰龙主动询问他的状态。得知他的情况,周佰龙感同身受,与他分享起了自己当年的故事。事后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周佰龙把这样的交流称作“心与心之间的沟通”。在他心里,这种对员工发自内心的关怀,也是一种107队的传承,只有言传身教,才能让青年员工更好地融入集体。
一代又一代石油人正在接力谱写新时代的铁人故事,与石油会战时期的艰苦创业不同,新时代修井标杆,正在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守住这片油田多年的功业与成绩。修井107队,永远在攻坚克难的路上不断前进。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