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沪贵联动系列报道刊发以来,围绕“黄小西,吃晚饭”,向读者介绍了贵州众多自然珍宝与文化瑰宝。作为阳明心学的诞生地,贵州近年来大力实施“阳明文化转化运用”工程。根据王阳明在黔的生活、悟道以及讲学的行动轨迹,贵州2020年发布了“阳明·问道十二境”文化符号及经典游学路线,囊括贵阳、毕节、黔东南、黔南等地的多处自然、人文胜迹,分别为:龙场悟道、兴隆书壁、平越思隐、古道心旅、陆广晓发、水西论象、龙冈开讲、贵阳传道、南庵答和、南祠咏怀、东山遗韵、镇远留书“十二境”。为了让读者进一步了解“阳明·问道十二境”,日前,贵州省委宣传部与中国国家地理联合出品了《阳明·问道十二境》原创图书。沪贵联动系列报道将循着王阳明在贵州的行迹,带您逐一了解“阳明·问道十二境”。
只消一阵阴雨,龙场就跌进了1509年的秋天。某日傍晚,王阳明屋舍篱笆外的驿路上走来三个人。其中的老者满面愁容,自称吏目,从京城来,携一子一仆赶去赴任。他们经过龙场时,王阳明本想追上去问询“北来事”,但阴雨绵绵,天色昏暗,让他不得不作罢。怎料次日便传来三人死在蜈蚣坡的噩耗。
蜈蚣坡上三人坟,1509年王阳明在此掩埋了吏目三人。贾华 摄(中国国家地理供图)
同是天涯沦落人,不等雨停,王阳明便带着两名童仆同“往瘗之”。当给新隆的坟茔摆上鸡饭后,王阳明再也忍不住“嗟吁涕洟”,那些未曾察觉的委屈、苦闷、抑郁、愤懑……从胸腔翻滚,化作潸然热泪。
你是谁?你的家乡在哪?“尔乌为乎来为兹山之鬼乎?”这是王阳明在问吏目,也在问自己。随后,他通过自己与吏目的对比,揭示彼此的相似或差异,虽有“兔死狐悲”之感,但更多是对自己生死观的验证。他歌唱道: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游子怀乡兮,莫有西东。莫有西东兮,维天则同。异域殊方兮,环海之中。达观随寓兮,奚必予宫。魂兮魂兮,无悲以恫。
位于贵州修文的蜈蚣坡至今保留着明代古驿道。中国国家地理供图
这篇中国古代祭文的经典之作,名为《瘗旅文》,也是王阳明文学成就的巅峰之作。经过“瘗旅”之举,王阳明梳理了自己面对死亡的切身感受,验证了自己的生死观是求实的、豁达的——既然死亡无法避免,就要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享受生命带来的乐趣,也要坦然接受生命给予的磨难,积极遵从自己的良心去做事,尽可能拓展生命的厚度和宽度,丰富生命的内涵,兑现生命的意义。
今日贵州早已天堑变通途。 中国国家地理供图
昔年王阳明走过的龙场九驿,连通了湘黔、川黔滇驿路,进而串联川黔、黔桂驿路,逐步打破古代贵州交通的闭塞。而20世纪以来,贵阳至毕节相继修建的数条公路、铁路,将原来9天的行程缩短到如今的2个多小时高速、50分钟高铁。交通的大发展彻底改变了贵州的面貌,而脚下,这条历经沧桑的古道,曾经千回百转,宛若王阳明命途颠沛的心旅,挣脱万壑千山的阴影,终见光明。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笪曦
来源:作者:贵州日报报刊社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