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要打开自己手机,就会突然弹出广告,而且没有关闭按钮,给生活造成严重困扰”;

“下载了某个盗版小说APP后,我的个人信息被全部读取泄露,威胁了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无意间被拉入了一个办理网络贷款的微信群,骗子说可以帮我办低息贷款,骗走我数十万元”……

看到这些真实案例,你有没有感到后背发凉?网络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正成为滋生新型犯罪的“温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月27日,闵行区检察院发布《闵行区网络检察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详细梳理了2023年以来区检察院所办理的网络犯罪案件,并分析概括网络犯罪案件特点及检察履职情况。现场,区检察院、区公安分局、区委网信办共同签订《关于加强闵行区域网络生态治理的合作备忘录》,并为“M·新质”网络空间站揭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络犯罪呈增长态势

数据“画像”逐渐清晰

《白皮书》显示,2023年以来,闵行区检察院共受理网络犯罪案件1009件1730人,其中审查逮捕案件237件454人,同比分别上升25.4%、29.7%。

审查起诉案件数量前三名犯罪分别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621件、电信网络诈骗罪176件、涉知识产权案件135件,同比均大幅增加。

一串串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无数痛苦的受害者和家庭。闵行区检察院第三检察部主任湛英杰告诉记者,近年来网络犯罪手段不断迭代更新。

案件方面,为电诈、赌博等上游违法犯罪活动服务的“黑灰产”犯罪案件日益高发,整体呈链条化产业化趋势;人员方面,“跑分”犯罪呈团伙化趋势;手段方面,虚拟币结算成洗钱犯罪“新宠”。

随着虚拟货币、“元宇宙”、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新业态的兴起,犯罪分子手法也不断“与时俱进”。如区检察院办理的张某某等人非法集资案,行为人设立交易平台,将网络图片包装成“数字藏品”并在网络平台上销售,向不特定对象推广传播,虚假承诺定期高价回购、分红及获得“元宇宙”土地优先购买权等收益,致使千余名被害人受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某某等3人侵犯网络著作权案”庭审现场

除此之外,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也日益高发,“目前的技术水平下,一个数据包就可以包含成百上千部数字化的文艺作品,”湛英杰表示,“知识产权侵权成本大幅下降,著作权领域逐渐成为网络犯罪高发领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扩大网络生态治理“朋友圈”

为新质生产力保驾护航

企业外部人员非法套取优惠券“薅羊毛”、私用企业网络流量“搭便车”、内部人员窃取商业秘密……企业用户信息、应用数据等核心数据正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

近年来,针对网络犯罪中涉案企业暴露出的漏洞问题,区检察院持续开展综合治理工作。比如在办理本区某公司工作人员提供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案中,检察人员多次走访相关产业园区和某公司了解情况,挖掘该公司存在的网络管理漏洞和法律风险,制发检察建议并开展公开宣告,为相关科创企业规避潜在风险。

当天,闵行区检察院、区公安分局、区委网信办共同签订《关于加强闵行区域网络生态治理的合作备忘录》(以下简称《合作备忘录》),在联络机制、线索移送、信息共享、联合办案、风险监测、人才培养、法治宣传等方面达成共识,进一步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高质效治理网络生态的新路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闵行区检察院网络综合治理品牌——“M·新质”网络空间站正式揭牌,将以区检察院为中心,以四大检察职能为承载,辐射“一南一北”两大空间,为闵行创新产业高地提供有精度、有速度、有温度的法治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吴俊艳

供稿:区检察院

初审:赵若楠

复审:姚怡莹

终审:徐雷冰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