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松山战役中的一位娃娃兵在外国战地记者的镜头下,吃着打仗前的最后一顿饭,他身形瘦小,面庞还带着未脱的稚气,破旧的军装松松垮垮地挂在身上,脚下那双草鞋早已磨得不成样子。
战地记者问他:“马上就冬天了,你穿草鞋不冷吗?”娃娃兵却眼神坚定地说:“我没打算活到冬天!”
平静的语调中,是令人心碎的决绝,了解过这一场战争的人才知道,这位娃娃兵说的是事实。
松山战役7000娃娃兵,最大的15岁,最小才9岁,难以想象,我们国家是到了何种境地,才会让一群娃娃兵上阵杀敌。
你知道当时的9岁是多大吗?那时候的9岁,比现在的9岁小孩,身高,体格都要小很多,大多数9岁的孩子,就像现在的五六岁。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群一年级的小朋友,手拿着枪,背着弹药,脚穿着布鞋,排队迈向死亡。他们本应在父母的膝下撒娇,在校园里欢笑,然而国破家亡的惨状,将他们推到了战争的最前沿。
在那个战火纷飞、山河破碎的年代,这些娃娃兵们连童年都没有,刚懂事就要扛起本不属于他们这个年纪的重担。
或许他们只是模糊地知道,自己的国家正在被敌人蹂躏,自己的同胞正在遭受屠杀,而他们能做的,就是用自己小小的身躯,去阻挡侵略者的疯狂进攻。
写到这,我的眼泪不要钱似的往下掉,这让我想起在巴以冲突中,一个记者访问加沙的一个小男孩:“你长大后想做什么?”
男孩微微一笑,想了一下,轻声回答:“当我长大......我们在巴勒斯坦长不大的,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被枪杀,失去生命,正常走路都会被杀死,这是我们在巴勒斯坦的生活。”
当时巴勒斯坦的平均年龄是18岁,也就是说,几乎一半以上都是未成年人,这些巴勒斯坦的孩子,很清楚他们会随时被以色列的炸弹炸死。
而巴基斯坦的这一幕,在中国同样发生过,要不是我们的先辈,我们或许就是现在的巴勒斯坦。
1944年,当我们的娃娃兵饱一顿饿一顿,还要上战场时,在同一时期的外国,国外的孩子们却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
美国的孩子穿着暖和的棉衣,坐着听老师讲课,课后还能打棒球比赛,或者去弹奏钢琴;而欧洲的小朋友也在父母的陪伴下,度过一个个欢乐的节日,收着精美的礼物,骑着自行车去公园里玩耍。
他们的笑声回荡在空气中,那是和平年代,给予他们的幸福与安宁。
而这些,对于我们的娃娃兵来说是奢望,在其他孩子享受人生时,他们却要穿着与自身不合的衣物,那裤子大到都能把整个孩子全部装进去。
你问为何没有合适的衣物穿?因为在特殊时期,国家根本没有时间为他们准备合身的衣物。
他们一开始还是在后方帮忙干活打杂,可随着局势越来越危急,小小年纪的他们看着一位又一位的亲人朋友倒下,于是,他们也义无反顾地申请出战。
他们用瘦弱的身躯扛起比自己还高的步枪,与日军展开正面交锋,他们深知回来的希望渺茫,却没有一个人因贪生怕死而后退。
在日军的炮火中,很多娃娃兵跑着跑着就这样倒在了路上,老兵们看到这一幕,心如刀割,最后却也只能咬着牙含泪继续战斗。
其中一个娃娃兵,在身中数弹的情况下,依然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手中的手榴弹投向敌人,与敌人同归于尽,他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承担起了保卫国家和民族的重任。
这一刻,这些娃娃兵是失去父母的孩子,也是上阵杀敌的民族英雄,这长达95天的战斗,战况极其惨烈,中国军队与日军反复争夺阵地,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鲜血。
在一次次的拉锯战中,我们成功将战线外推,打破了滇西战役的僵局,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并拉开了中国大反攻的序幕。
最后,松山战役取得了胜利,但中国军队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众多将士壮烈牺牲,这其中就包括那 7000 名娃娃兵中的1000多人。
如今,在松山战役的烈士陵园里,安息着那些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墓碑整齐地排列着,有些墓碑上的名字,已经模糊不清,但他们的功绩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
80年后,很多人前往烈士陵园,往他们的兜里装满了糖,可惜,他们已经吃不到了,或许,他们连糖的味道都不曾尝过!
现在也有电影是关于松山战役的,但电影永远拍不出历史的残酷,我们是站在上帝视角,所以知道最后会赢,但是千千万万的先辈们,他们不知道,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牺牲,是否有意义,但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去做了。
国弱民遭殃,一寸山河一寸血,现在我们所踩的这片土地,是一个个像娃娃兵一样的先辈们,从敌人的嘴里一寸寸抢回来的,向他们致敬。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整整14年,日本侵略者肆意践踏我们的国土,战火燃遍大江南北,百姓流离失所。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淞沪会战,中国军队浴血奋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
我们能有如今的盛世,是无数个像娃娃兵一样英勇的中华儿女,用生命的代价换来的。
牢记历史耻辱,是为了获取前进的力量,当我们能够真正地深入了解这一段历史时,才觉得现在的我们,根本没有任何资格替先辈们原谅。
书本太薄,历史太厚,未曾谋面,却承其恩!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向他们致敬!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