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2391
清雍正
紫檀高束腰三弯腿大供桌
179.5×82.5×96.5 cm.
RMB: 14,000,000-24,000,000
从制作工艺和纹饰判断;此供桌的制作年代大约在清雍正年间,是清代宫廷紫檀家具重器,其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不可估量。
此雍正时期的紫檀供桌,尺寸巨大,体量硕重,庄严沉穆,造型源于石制家具,却丝毫不显沉闷。桌面攒框装板心,边抹立面上部雕刻回纹,下部斜削雕刻俯莲瓣纹。高束腰,托腮雕刻仰莲纹,上下呼应,肥厚细腻。牙板裹腿做,曲线婉转优美,铲地浮雕蕉叶纹和宝珠,线条立体浑圆,打磨精细。三弯腿外翻,曲线优美,卷珠足,铲地浮雕与牙板纹饰相对应的宝珠纹和卷草纹。此供桌紫檀满彻,选用上等金星紫檀木料,色泽沉穆优雅,各部尺寸异常宽厚,整体十分沉重,用六人移动,尚且非常吃力。牙板宽大,披覆腿肩,实为裹腿做,而非省料的格肩做,这在清代宫廷家具的制作中亦属罕见。
此供桌采用明式家具的榫卯结构,桌面与束腰、牙板、腿足活榫相连,可自由拆卸,化整为零,便于搬运,可谓设计独到。装饰风格华丽,雍容大度,境界高雅,气势雄伟,融中西风范于一身。虽用料厚重,但灵动的曲线却使它有种轻盈的感觉,其设计和制作堪称清代宫廷紫檀家具典范。
供桌是清代宫殿陈设不可缺少的家具,用于陈列文玩和珍奇异宝,实用且具皇家威仪。颐和园仁寿殿就有四张同样制式的紫檀大供桌,分列殿内四角,上面摆放着珊瑚盆景、西洋钟表等物品,百年来未曾搬动过,依然原状陈列。
Lot 2373
清早期
紫檀有束腰霸王枨三弯腿二人凳
101.5×50×50 cm
RMB: 300,000-500,000
二人凳,因便于两人同坐而得名。此二人凳采用优质紫檀制,原皮壳。坐面攒框装藤编软屉,席面平整光洁,边抹素混面至底压线,凳面底部有穿带支承。束腰与牙条一木连作,三弯腿,大挖外翻马蹄。牙条锼出洼膛肚式轮廓线,圆婉而完整。为保证坚实,采用了霸王枨,腿子上部安霸王枨;枨下端与腿子相交,采用“勾挂垫楔”的榫卯,上端则交代在凳面软屉下外面的两根弯带上。牙、腿圆格角相交,沿边起流畅的灯草线,延伸至足底,锼出卷云纹。整器简约流畅,做工精细,风格古朴端庄。
此二人凳座面为后编,压条部分亦为后期用紫檀木配制。为使收藏者一目了然,故不做上色处理。
Lot 2374
清中期
曼生款竹根印章一组三件
4×4×5.2 cm
RMB: 1,000-2,000
释 文:竹根印材三。曼生篆刻。求古精舍珍藏。
陈曼生为西泠八家之一,诗书画印具佳,其竹根印则罕见。印边有吴让之刻跋,乃乌程陈抱之求古精舍所藏,殊为难得,时过鲤城客次,拜观竟日,因志眼福谨题。大正六年三月,迂客拜识。
陈曼生刻竹印三方,印文分别为“勤斯补拙”、“长留天地之间”、“爱月夜眠迟”。带有日本木盒包装,上有墨书“竹根印材三曼生篆刻求古精舍珍藏”。一竹印有咸丰元年边款。
陈鸿寿(1768-1822),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书画家、篆刻家。字子恭,号曼生、曼龚、曼公、恭寿、翼盦等,他用的斋轩名有种榆仙馆、种石轩、曼陀罗室、阿曼陀室、石经楼、桑连理馆、连理双桂树楼等。工诗文、书画,书法长于行、草、篆、隶诸体。行书峭拔隽雅、分书开张纵横,独步有清一代。篆刻师法秦汉玺印,旁涉丁敬、黄易等人,印文笔画方折,用刀大胆,锋棱显露,古拙恣肆,苍茫浑厚。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嘉庆六年(1801年)拔贡,以古学受知于阮云台尚书,后任江苏淮安同知。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宰溧阳。诗文书画俱佳,著有《种榆仙馆诗集》、《桑连理馆集》。为西冷八家之一。
Lot 2375
铜错金银凤耳壶
H:50.5 cm
RMB: 200,000-300,000
壶敞口,束颈,颈部两侧饰双凤耳,垂腹,外撇高圈足,瓶身在打洼作的素玄线之间錾刻细密精致的回纹锦地,其上为仿古变体螭纹和各式云纹的饰带,采用错金银工艺,典雅精美。匠师摹三代之器,借战国错金银工艺,成就此炉,有典雅端穆之风范。错金银所嵌入的金色与银色的光芒,在黯哑的青铜上流转,将奢华富贵与素朴典雅融为一体,使不同的质感相互辉映,呈现出镂金错彩之美。
铜错金银壶流行于战国,当时作为礼器使用。可参见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藏战国铜错金银嵌绿松石壶,汉代错金银器多为小件,查阅公私收藏,仅见河北博物馆藏满城汉墓出土铜错金壶、国家博物馆藏满城汉墓出土铜错金壶以及陕西省西安博物馆藏一例铜错金方壶,其余形制相似者多为光素或整体鎏金。至明清,青铜器在用途上产生很大区别,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器皿或是人们赏玩的艺术品。
Lot 2376
清康熙
大漆款彩“满床笏”背“天长地久图”大屏风
648×294.5 cm
RMB: 550,000-850,000
笏,古时礼制君臣朝见时臣子拿的用以指画或记事的板子。“满床笏”为著名典故,讲述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六十大寿时,七子八婿皆来祝寿,他们皆为朝廷高官,手中皆有笏板,拜寿时把笏板放满床头。后来这个主题被画成画,编成戏剧,写入小说,在民间广泛流传。至明清,“满床笏”从官场到民间,都成了重头戏,用来借喻家门福禄昌盛、富贵寿考。
背后款跋“恭祝东方老兄长六十甲周,弟州顿首百拜”来看,此套屏风巧妙运用“满床笏”的典故,以黑漆款彩工艺制作,正面为“满床笏”的故事画片,背面为“长江流域图”,可见屏风主人“东方老兄”亦是不凡之人,当有郭子仪的声望。
屏风共八扇,以黑漆为地,分内环、外环两层叙事。正面外环绘博古图,古器精美,花枝摇曳,趣意盎然;内环为主题故事“满床笏”,官员骑马过桥纷然而至,院落层叠,松柏高立,官员持笏而立,廊下优伶奏乐,妇孩湖边垂钓,马匹亭下补粮,门口和院落均有官兵放哨,一切井然有序又热闹非凡,足见大家族之实力。
背面外环为漆金扇面和博古器,扇面巧妙写入祝寿词;内环为“天长地久图”,绘尽华夏山川、河流、星宿,以及长城、重要关卡、城邑,以石绿绘水纹,石青长城、太白为云气纹,字口填金,是为信息内容集大成者,难能可贵。内环右上描金题跋:“天长地久图。恭祝东方老兄长六十甲周,弟州顿首百拜。”
此套屏风人物形姿面容甚为生动,山石、树木、建筑亦细致入微,华贵精巧,耗费工时,非世家显贵不能用,完好保存至今,殊为难得。
款彩是中国漆器史上一次重大发明,需将漆器、绘画、雕刻三项技艺结合,是明清时期流行的髹漆技法之一,广泛运用于屏风、挂屏或壁画。明清有大量款彩屏风行销欧洲,被称为“Coromandel”(音译:科罗曼多)清前期用款彩作大围屏的风气盛行,传世的八叠、十二叠款彩围屏多数是康熙时期的制品。
Lot 2377
朱雀”仲尼式古琴
通长:124 cm 肩宽:19.2 cm 尾宽:13.7 cm
RMB: 4,800,000-6,800,000
此琴是腹内落款“万历丙辰”,即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汪氏斫琴名家汪舜臣为程尚甫所做,此种定制的古琴有着琴主对造型和音色的特殊要求。
琴体表面深褐色漆层下有一层暖褐色漆,鹿角霜灰胎,局部间以红色和绿色颗粒的八宝灰,漆层致密而坚实;琴面大蛇腹断间以大流水断,在这些大断纹之间还有细小的牛毛断和流水断,漆层鹿角霜灰胎若隐若现。岳山、焦尾等构件均是紫檀,做工考究;白玉琴徽,琴轸和雁足青白玉;琴头嵌玉,雕刻精微,保存完好。琴底板龙池和凤沼均贴硬木片,池内槽腹中空间较大,因此这琴音色松透、苍古,表现力极强。
另外龙池两侧诗文款,说明此琴崇祯已酉年(1645年)为黄宗炎所藏。近代为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古琴演奏家、音乐学家孙克仁先生旧藏,并在吴钊先生《中国古琴珍萃》中著录。
其出众的音色在琴界为诸多琴家赞誉,曾为《张衡》、《笔中情》、《林则徐》、《敦煌石窟》、《长江》、《古塔》、《中国园林》等几十部影片、纪录片演奏配音。
Lot 2380
清乾隆
紫檀百老图盖盒
21.5×15.5×13 cm
RMB: 350,000-550,000
盖盒紫檀制,纹密质坚,长方形,四壁十分厚实,边角圆润,背面以两枚铜锁固定开合,四角承龟足。
盖顶、盖子四个立面以及盒身四个立面均凿沿边起线的长方形开光,其内满工雕刻,浮雕、透雕、阴刻相结合,富艺术性。盖顶雕刻松柏、仙鹤和鹿,为鹤鹿同春图案。其余立面则为百老图,人物聚于山林,或立或坐,或携琴,或手持捧盒,或于松下歇息,或于桥上相遇而闲聊,又或泛舟于江上,对弈于松下,溪水、松枝点缀其间,人物各具姿态,神采各异,生动传神。采用浮雕和阴刻相结合的技法,整体布局紧密,层次丰富,意境悠然,像一幅展开的画卷。开光之外光素无文,繁简相得益彰,虽是小器,气象宏大。
Lot 2381
清中期
鸂鶒木龙凤呈祥鎏金铜饰大书箱
47×24×20 cm
RMB: 180,000-280,000
书箱鸂鶒木制,色泽沉穆,长方形,通体满雕,气派威严。盖口及箱口起灯草线,达到加厚之效。除盖子立面铲地浮雕云纹锦地之外,盖面和其余立面均铲地浮雕龙凤呈祥,五爪威龙与凤凰翱翔于云间,祥云朵朵,飞龙穿行其间,龙口大张,双龙戏珠,五爪张开,鳞片具象写实,与鸂鶒木的纹路完美契合。整器铲地浮雕线条爽利,刀工流畅。
正面镶嵌长方委角面叶和云头纹拍子,可以上锁,其上錾刻龙凤呈祥图案。背面则是长方铜条,錾刻威龙戏火珠,两侧安圆形护眼,弧形龙首纹饰的提环,方便搬移。
整器沉穆的鸂鶒木色与鎏金的金灿灿铜件质感交相辉映,典雅精美,有恢宏之美。其整板用料,纹饰尊贵,彰显清代宫廷不凡之气韵。
Lot 2382
清中期
黄花梨无束腰直枨小方凳成对
8×28×25.5 cm
RMB: 300,000-500,000
“杌”作为坐具,专指没有靠背的一类,以别于有靠背的“椅”。在北方大家习惯称“杌”,如一般的凳子称“杌凳”,小凳子则称“小杌凳”。因体积小,方便搬动,一般当作临时乘坐或登高的家具。
在无束腰的杌凳中,圆材直足直枨的是基本形式,此例即是。以黄花梨制成,木纹自然细密。凳面攒框镶藤编软屉,锦纹美观,边抹圆浑可爱,可见明榫。无束腰,光素刀牙板,腿足外圆里方,微有侧脚,各安一根方材直枨,起到加固之用。此对杌凳,整体结构简练,朴质无文,风格淳朴。
Lot 2383
清早期
黄花梨夹头榫独板面透雕象首螭龙纹翘头案
219×47.5×89.5 cm
RMB: 6,000,000-9,000,000
此案黄花梨制,特点鲜明,牙头为象首,挡板内透雕龙纹,且双面雕工。案面为一块未经裁切的独板,纹理致密,起伏美观,莹洁如玉,案面两端装圆润的翘头,边抹方正,至底修一道利落的线条。夹头榫嵌夹牙板,沿牙条牙头起阳线,牙头铲地浮雕两个象头,刻画出眼睛、卷鼻,尤其能让人联想到长鼻微卷的神态。方材撇足香炉腿,看面打磨圆润,在拐角处则压一道线条,细节考究,视觉效果丰富。腿足侧面置管脚枨,枨上挡板锼挖壸门式开光,其内透雕精美,两龙俯仰相向,花纹饱满,与阴刻相结合,线条旋回流畅,刀法圆熟自如,艺术价值高超。整个图案为双面雕工,边沿起委角阳线,于细节处见功力。枨下安壸门轮廓形亮脚牙板。这种装饰风格的条案在明代版画中可见到。
此案造型典雅,用料奢华,结构标准严谨,包浆自然,工艺精湛,应为特殊定制的明式家具精品。其独板之厚度,曲线之流畅,且构件全部原装,殊为难得。
此案面独材厚板,老木所开,虽在有明之世,亦不可多得。两端置翘头,收边圆软。牙子牙条看似两段,实则一木所制,左右贯穿,修长质实,耗料甚巨。牙条边缘起阳线,以夹头榫固于面下。牙子则浮雕象面纹,纹饰古拙,起线舒畅。撇足香炉腿,亦踔厉威武,一腿挺立,余屑纷飞。间设横枨,枨下附壸门牙条,浮雕卷草纹。两腿间设挡板,开光透雕螭龙纹。螭龙高下萦绕,大小各异,或蜷身昂首,怒目圆睁,或回首而望,张口嘶吼。其置陈布势,疏密间配,塑型立体,张弛有度,皆蓄势威武,又消隐锋芒。力道内敛,引而不发,乃吾中华传统文化对“力”之理解与诠释。
Lot 2385
清早期
黄花梨有柜膛大方角柜成对
144.6×69×197 cm
RMB: 8,000,000-12,000,000
此对方角柜,黄花梨制,有闩杆,设柜膛,门板皆四扇,体型宽大,颇有气势。正面门板平齐镶嵌,侧面则落堂作,花纹皆流畅美观,起伏有致。花形面叶共五,镶嵌镂空吊牌,可上锁。门上标记着甲左、甲右、乙左、乙右的字样,以便安清晰地装,门内中央设抽屉架,各安两具抽屉,同样标记着甲左、甲右、乙左、乙右的字样。后背安十字枨加固。柜腿间三面安光素刀牙板。整器光素大气,虽简约而有华美之气
此柜为一封书式结构,通体红润,矮壮宽绰。柜门左右对开与闩杆齐平,以其柜门宽厚,合页或不堪承重,故居中特设余塞板,分担负重,使之耐用。余塞板攒边框装板做,合页穿钉于此,边框设活销,可拆卸。然此种规模,方角柜鲜有,只于朝衣柜有所展现。柜面四钉合页,居中设面叶,附钮头、吊牌,原铜均已生锈。下带柜膛,亦肚大能容。柜中平列两屉,各带拉环,上安屉板,下设柜膛盖板。腿足方直无侧脚,三面素牙条束尾。
通观此器,线条简练,章法规范;细察用材,通体黄花梨,多用独板,木纹流湍回旋,和谐一致,选料尤为精心,应出于豪门贵户。成对并立,雄浑壮阔,令人倾倒,然器型稍矮,不与古居室结构融洽,若于柜顶另添两柜,则挺拔为隽,齐梁参天。故以为原型乃大四件柜,惜乎年久流离,柜顶失散。
Lot 2388
明晚期
黄花梨大四出头官帽椅
66×64×118 cm
RMB: 1,200,000-2,200,000
此椅尺寸硕大,靠背亦高,座面近乎方形,十分难得。其光素无饰,凸出黄花梨的天然纹理,尤其三弯靠背板木纹华美。同时其线条优美,构件以圆材为主,与方形椅盘形成刚柔并济的视觉美感,体现出明式家具的简约隽永之美。
此椅搭脑中部略高,两端出头后扬。靠背为三弯的S形,下部凸出,恰好抵住腰部,乘坐舒适。扶手亦为S形,舒展流畅,向外探出,为鳝鱼头的设计。椅子的后腿上截出榫纳入搭脑,穿过椅盘成为腿足,一木连作。鹅脖退后安装,与扶手间安角牙,省略联帮棍。座面软屉,边抹素混面,打磨浑圆,至底修一道如有若无的平线,刀工利落。座下正面安壸门牙子,中央出尖,其余安光素刀牙板。腿足外圆里方,之间安前后低、两侧高的管脚枨,两侧和后面的枨子修为圆材,正面脚踏枨下又安素牙条加固,结构严谨,舒展大气。
Lot 2392
梅兰芳旧藏 汤涤书画合璧 蜡底紫花湘妃竹大扇
L:44.3 cm
RMB: 880,000-1,280,000
湘妃竹的尺寸不容小觑,其一年只长一尺,十分贵重,古有「一寸湘妃三两金」之说,因贵重和做工的考究,多为当时制扇高手所为。湘妃竹扇骨中以清中期前的“紫花蜡底”为极品,取料以红紫色圆形花斑和蜡黄竹地为基础,反差效果明显,是达官显贵把玩的上品。
此为典型的蜡底紫花湘妃扇骨,庙门肩,古方型,修长而雅致,面阔质紧,纹色圆润,未保留美丽的湘妃斑纹,平素无雕饰。扇骨整体呈蜡黄色,竹表有天然形成的年轮状赭色竹斑,斑驳氤氲,生动自然。竹斑边缘有不规则齿状纹,大小交错,疏密有致,既如未干的泪痕点点,又犹如墨滴纸上瞬间而成的晕染效果,或聚或散,颇富水墨意蕴,文气十足。扇骨大骨包浆莹润,小骨为赭红色,整体色泽古雅,斑点多且纹理清晰,实为文人折扇之上品。
扇面一面泥金,更见雅致,其上汤涤以隶书写道:“诗有清风师正雅,字无俗迹学来禽,周诗汉赋自典重,清流修竹人平安。畹华老弟,定之集字。”钤印:双于道人、定之书画、酒后。
另一面绘一棵老松虬枝拳曲,苍劲古拙,款识:“癸未秋,为畹华老人五十寿,定之汤涤。”可知扇面绘于1943年。汤涤书法隶行俱佳,绘画善梅、竹,尤长于松,松针长达尺余,悬肘提腕,铁划银钩,笔力遒劲。
說明|本文为诗意生活美学编撰,僅限交流學習,不做商用,感谢原作者。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