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发布2024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全国共10个案例上榜,其中“惠州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案例”入选,为广东省唯一。
与此同时,惠东县在广东省内率先荣获国家和省级红树林造林奖励,成功开全国碳汇开发权交易先河,创新打造以红树林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旅游+湿地文化教育为主题的粤港澳大湾区红树林生态园。
创新营造修复模式,多措并举加强动态管护
考洲洋位于惠东县稔平半岛,被誉为半岛之“心”,是惠州三个湿地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水域面积约28.6平方公里,历史上曾是粤东海域红树林的主要分布区。历经上个世纪围海造田、围塘养殖以及城镇发展建设,红树林面积锐减。截至2013年,考洲洋内本土红树林面积减少至约1200亩,养殖面积却高达2.9万亩,开展考洲洋红树林生态修复工作迫在眉睫。
惠州从共建共治出发,夯实红树林保护管理基础。2014年开始,惠东县通过综合考虑渔民利益、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需求,科学谋划考洲洋保护修复工作,从环境治理着手,对违法养殖清拆整治,清理海域面积约20平方公里,恢复自然海域约12平方公里,为后续红树林种植腾挪出大量空间。
与此同时,还创新营造修复模式,多措并举加强动态管护。滩涂改造质量直接影响红树林营造成活率。惠东县创造性地采用红树林种植方反向监督滩涂改造施工方的工作模式,将滩涂改造与红树林种植项目分别委托给不同的施工方,以确保滩涂改造质量,提高红树种植成活率。通过木桩护土、吹填造滩和小苗密植乡土红树树种等综合措施,确保红树迅速成活。红树种植完成后,通过3年重点管护+后续长效管护,进一步确保红树林营造效果。同时,采取岸上巡查与海上巡航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掌握近岸海域使用动态,及早发现和制止破坏红树林的违法行为。加强入海河流水质监测,及时分析和掌控水质变化情况,确保红树林生长区水质良好。
红树林碳汇开发权成交,开创生态产品价值新路径
十年磨一剑,久久为功,惠州累计投入近3亿元,均选用本地红树林物种,先后开展红树林营造修复项目12个,共完成新营造红树林8857亩,修复现有红树林1965亩。红树林湿地已达万亩连片规模,考洲洋区域海洋生态环境逐渐改善,生物多样性愈加丰富,红树林生态系统逐步稳定,2023年好招楼和盐洲岛区域红树林成功纳入省级重要湿地名录中。
2019年以来,惠东县新营造的红树林2052亩,通过红树林营造成果核验,共获得1026亩国家、省级红树林造林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是广东省首个获得该指标奖励的地市,红树林保护修复各项成绩及有关考核综合排名均位列全省第一。已获得的建设用地奖励指标主要用于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使红树林变身“金树林”,推动红树林资源优势转向发展优势。
2024年7月26日,惠东县10年期红树林碳汇开发权在广东省环境权益交易所顺利交易,由广东能源集团节能降碳有限公司以超400万元竞得,交易涉及的红树林预计10年期内共可固定约4.3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红树林碳汇交易是红树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路径之一,惠州创新红树林碳汇开发交易模式,成功实现红树林碳汇开发权交易,为全国其他省、市提供了示范借鉴的典型。
数据
惠州累计投入近3亿元,先后开展红树林营造修复项目12个,共完成新营造红树林8857亩,修复现有红树林1965亩。红树林湿地已达万亩连片规模,考洲洋区域海洋生态环境逐渐改善。
2019年以来,惠东县新营造的红树林2052亩,通过红树林营造成果核验,共获得1026亩国家、省级红树林造林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
采写:南都记者 蒋奇政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