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之所以会受到众人爱戴,是因为他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历程中始终为人民服务,而且始终大力倡导党员干部“做老实人”。
无论在那个年代,人一旦有了权利就会变的不是自己,而毛主席深知这一点,因此积极推动“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的原则。
而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同志的共同努力下,这个原则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
然而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老实人”也具有各不相同的内涵,而在毛主席那个年代,所倡导的老实人是尊重科学之人。
但在某些时期中,“老实人”受到了不公平对待,毛主席自然不会答应,那是在国共统一抗日战线形成之后,红军正式改编为八路军。
因为红军的改编,导致干部的职位也随之变动,当任职名单时交给毛主席后,他大发雷霆:“罗炳辉同志的职务怎么回事?你们这不是在欺负老实人吗?”
罗炳辉出生于云南的一个小山村,家族三代都以地主种地,生活极为困苦艰辛,罗炳辉跟随父亲到地主家做苦工,时常遭受地主的打骂。
好在罗炳辉特别能吃苦,再苦再累也坚持了下来,但这依旧没有换来地主的好脸色,拿着鞭子对他又打又骂。
时间一长,罗炳辉忍无可忍,一把夺过地主的鞭子,当场与地主争论起来,当时很多人观看,地主最后只好作罢,但对罗炳辉记恨不已。
在这样的背景下,地主诬陷罗炳辉偷他家的东西了,趁机将罗炳辉家洗劫一空,罗炳辉不服气,可懦弱的父母劝说儿子“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后来罗炳辉独自前往官府告状,地主也没想到,罗家三代都是“逆来顺受之人”,却出了罗炳辉这么一个“刺头”。
地主毕竟是有钱,县长被他收买,但县长也不敢再偏袒地主一方,案子被判为平局,此后罗炳辉在全乡出了名。
有了这次经历,罗炳辉便有了为人民服务的想法,当时只有参军一条路可以走,于是他徒步十二天,来到云南参军。
在中途时,罗炳辉偶然间救下了深陷包围的唐继尧,从此被其赏识,在之后的战斗中立下无数功绩。
在罗炳辉的队伍中,他不允许士兵搜刮农民的东西,还曾亲自带人把东西都还了回去,并挨家挨户去道歉。
在那个年代,罗炳辉的这种举动堪称罕见,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后来军中发生动乱,唐继尧与唐继虞逃亡香港,罗炳辉也被一同带走。
但让罗炳辉失望的是,唐继尧在香港彻底安定下来,过上了醉生梦死的生活,罗炳辉深知和他们不是一路人,留下一句 “道不同不相为谋”就此告辞。
罗炳辉后来投身到孙中山先生部下,北伐战争开始后多次出生入死,成功打通了进入南昌的门户,我党也开始关注到这位骁勇善战的猛将。
随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罗炳辉加入了红军,前往赣西发动并组织当地老百姓进行武装起义,面对敌人的强大火力,罗炳辉从未失利。
在这样的背景下,毛主席也非常器重这位“战神”,在抗战时期还曾因为罗炳辉的职位安排问题发了很大的火。
抗战开始后,红军被改编为八路军,所有将领的职位都进行了一次“大洗牌”,当时老蒋留给我军的编制太少,我军多出来的兵力只能进入抗大学习。
在这些人中,罗炳辉就是其中之一,毛主席知道后很生气,他认为罗炳辉是个人才,不应该是这样的待遇。
在主席的关照下,罗炳辉被任命为皖南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司令员,更是与著名的将领陈毅并肩作战,为军队立下了无数汗马功劳。
然而可惜的是,罗炳辉未能等到胜利到来的那一刻,在1946年因病倒在了奋斗一生的战场上,享年49岁。
1979年国内上映了一部电影,名为《从奴隶到将军》,讲述了一个从奴隶出身的普通人,认清旧社会的黑暗后投身于革命,最终壮烈牺牲的故事。
影片中主人公的原型正是罗炳辉将军,有不少人评价:倘若罗炳辉将军能够活到 1955年,一定有他的一席之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