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南阳淅川丹江口水库,有这样一群"清漂人",他们穿梭于湖水之间,打捞水面漂浮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守护着丹江碧水,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水上美容师"。
早上八点,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的宋岗码头,"清漂人"贾国衡和他的同事们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坐快艇巡河,打捞水面漂浮物,是他们的日常。俯身、打捞,再转身把打捞物投向高处的大船上……简单又重复的动作,贾国衡做得一丝不苟。
贾国衡:开着这艘巡查船去巡查河面,哪里漂浮物多了,我们开着小船,安排人员去打捞。打捞完之后,统一放在转运船上面。远的地方就用大船,河面有垃圾的话,顺便就打捞了。如果近的地方,就用小船在附近打捞。
今年37岁的贾国衡,从小就生活在丹江口水库边。10年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为了水质保护的需要,他成为了一名"清漂人"。贾国衡所在的三川清漂队共有35人,负责大约400多平方公里水域的清漂工作。在清漂高峰期的汛期,一天要工作12个小时,吃住都在船上,每天要打捞两到三吨枯枝烂叶。今天,贾国衡和队友要先巡查15公里以外的库区中心。
贾国衡:每天我们出来巡河,根据风速和水流,就知道哪一块区域的漂浮物比较多,我们就会重点去那边打捞。
勘察到重点之后,他们换上了行动更加灵活的小船,开始清理水面不该有的漂浮物。一个网兜、一个垃圾筐,就是"清漂人"的作业工具。
贾国衡:(漂浮物)都是一些树叶、杂草这些东西。水面上漂的小的漂浮物,就用我手中的抄子,把它打捞上来。
记者:我看这儿也有个漂浮物,我也来体验一下。这个杆好沉啊,有多重?
贾国衡:有个四五斤。
记者:我感觉捞这个还挺不容易的,因为船是一直在晃的,需要保持平衡才行。
记者捞了一会儿就有些吃不消,但是这些动作,清漂队员们平均每天都要重复几百次。
丹江口水库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地。绵延1100多公里的库岸线、境内大大小小150多条河流和环库10多万群众的生产生活,使丹江口水库水质保护任务更加繁重复杂:一个轻飘飘的塑料袋看似用手指就能勾起来,可因为灌满了水,用网兜捞起来的时候有十几斤重;一小截露在水面上的树枝,叉子叉住了却怎么也拽不动,用船拖到岸边一看,才发现是一整棵树,最后靠柴油三轮车才给拉上岸。
贾国衡:大的就是捞了一棵树,然后需要三四个人,从水上把它捞上来,有个一百斤左右,捞了半个小时。上不了船,一边捞一边锯 ,用绳捆着往上捞。干完之后腰酸背痛的,手也痛,胳膊也痛,回家吃饭的时候,手拿筷子都拿不动,拿着都在抖。
清漂工作中,手脚被玻璃、金属割伤是家常便饭;衣服裹在救生衣里不透气,干了湿、湿了干,皮肤红肿、起湿疹更是寻常事。打捞工作枯燥且辛苦,贾国衡有一个自己的解压方法——拍美景。
贾国衡:工作完之后,看见水很干净,就拍了几张,就感觉水越来越干净,风景也好看,发朋友圈,其他人都会问,这是哪里,我说这是我工作的地方。
在淅川县,像贾国衡这样的专业志愿护水队员有近3000人,他们用坚守换来丹江碧水长流。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淅川5个国省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贾国衡:水质越来越好,风景也好看,游客越来越多了,来了都竖起大拇指,夸赞我们这里的水真干净。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
每个人都了不起!
你的样子,是碧波荡漾间,默默坚守的清漂身影;
你的样子,是日复一日中,守护水源的执着信念。
你的样子带给我们温暖和力量!
(本文出自中国之声人物专栏《你的样子》)
监制|李天娇
编辑|向菲
记者|李婷婷 钟乾伟 王发艳 郑飞
新媒体编辑|章宗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