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家崖遗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千河镇魏家崖村,千(汧)河与渭河交汇处的东夹角,遗址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年代从龙山时期延续至汉代,其中又以春秋时期秦文化为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魏家崖遗址航拍图(东—西)

上世纪80年代在遗址曾发现小型编钟、金虎、玉铺首。2008年“关中秦汉离宫别馆”考古队正式发现该遗址,采集到鬲足、筒瓦、陶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仓区博物馆藏秦式金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仓区博物馆藏秦式金铺首

2014年村民取土发现了一座春秋早期秦贵族墓,经抢救性清理。

2021年西北大学教授梁云带队对遗址再次调查,在陈家崖村北、引渭渠南侧发现城墙遗迹。

自2022年西北大学牵头,联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宝鸡市考古所、陈仓区博物馆五家单位组成联合考古队,由梁云担任领队,对魏家崖遗址展开持续发掘工作。

三年期间布设A—K共11个发掘点,发现城址、城外围沟、墓葬、车马坑、夯土建筑基址、手工业废料坑等遗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号车马坑正射影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号车舆内底部漆皮

春秋早期城址一座,平面呈西北—东南向的长方(条)形,面积约30万平方米。城内普遍分布春秋时期文化层,城外不见文化层。在城址北墙以外500米处发现一道东西向的长度超过400米长围沟,年代属周—汉代,内有多层淤土,可能是分洪泄洪的沟渠。

墓葬在城内、外均有分布,共发掘西周墓葬36座、春秋秦墓26座、战国秦墓11座、汉代墓葬7座。西周墓葬集中分布在F点,均为竖穴土坑小墓,死者为头北足南仰身直肢葬式,陶器组合为单鬲、单罐或1鬲1罐,年代绝大多数为西周早期,个别为西周中期。

春秋秦墓均东西向,死者头向西,多有殉狗。小型墓的葬式多为屈肢,较大型墓多为直肢,或带壁龛,龛内殉人。已发掘未盗的铜器墓6座,包括五鼎墓4座(M2、M4、M132、M133),三鼎墓2座(M30、M128),年代均属春秋早期。五鼎墓的铜礼器组合多为5鼎、4簋、2方壶、1盘、1盉,还共出鬲、豆、盆、喇叭口罐、小罐等陶器。椁内棺饰较为发达。

以M4为例,墓向西北,口小底大,墓壁脚窝清晰可见,南北壁龛各殉一人,东二层台上殉狗。葬具为一椁两棺,西端头箱内集中放置器物,除了成套的铜礼器外,还有陶鬲3、陶豆4、陶盆2、陶侈口小罐2件;在棺外椁内密布铜铃、铜鱼、陶珠、磬形饰等棺饰。另有M6、M136惨遭盗掘,从墓室规模看也应属五鼎级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M2(春秋五鼎墓)铜容器组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M4(春秋五鼎墓)墓葬正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M4北龛殉人手腕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M4盆盉组合

战国秦墓随葬鬲、簋、豆、壶、罐、盆、囷等陶器,或有环首刀、带钩等小件铜器,年代属战国早中期。汉墓或有砖椁,出土陶缶、铁剑、铜镜、弩机、五铢等遗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调查采集刀范

在城外G点发现一座长23米、宽3米的大型东西向车马坑,未发掘。在城内东部E点发掘一座被取土破坏的车马坑(CMK1),残长约10米,内埋二乘车马,一车二马或四马,马东车西,马跪伏状置于浅坑中,车轮置于轮槽内,年代属春秋早期。

在城内E点发现一处夯土建筑基址,东西约50米、南北约20米,被车马坑打破,年代属春秋早期。在城内D点灰坑中出土春秋早期槽瓦,当为高等级建筑所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秋时期槽瓦

在城内F点灰坑(H217)发现大量石块、陶器、骨料、骨器,包括骨铲、骨笄、骨锥、骨觿及制骨废料等,当为手工业废料坑,年代属春秋早期。

H217出土骨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H217出土骨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H217出土骨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H217骨料坑

《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文公四年(公元前762年)至汧渭之会营建都邑,但其地望一直争议较大,未有定论。从遗址位置、面积、年代,城址、建筑基址、高等级秦贵族墓、大型车马坑、围沟,铸铜、制骨、制陶等手工业遗存,以及往年的发现来看,基本可以确认魏家崖遗址就是秦都邑“汧渭之会”,这对探讨秦人东迁关中的早期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文物陕西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

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们

责 编 | 王越美

审 核 | 张建全

终 审 | 张嘉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