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记者从第四届成都公园城市特色植物创新及应用成果发布会上获悉,今年,“特色植物研究应用中心”与西南交通大学团队首次联合,全面开展了成都环城生态带自生植物资源调查及物种评价工作。
自生植物,是指那些在自然环境下不依赖人类干预而能生存繁衍的植物。如何将“杂草”变城市景观?“针对自生植物的种群分布、繁殖方式、与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对自生植物的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进行了科学评价,并对自生植物的应用提出了建设性策略。”西南交通大学研究团队成员表示,今年开创性地从群落生态学角度挖掘自生植物与栽培花卉的共存模式,初步探索利用这两类植物群体共同构建可持续高韧性群落的途径。
除强化城市景观绿化元素的开发利用外,优化绿化节水效益也是特色植物研究应用中心的重点探索内容。目前已在双流中和湿地公园落地实践,构建起节水绿地生境示范景观,尝试性以“林—灌—草”复合型绿地技术,通过对高温时段土壤含水量等关键指标予以精准量化分析,逐步筛选出典型的节水型植物。经实践初步证实,该景观模式中的植物在异常高温及干旱胁迫环境中展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
本年度,“特色植物研究应用中心”还携手西华大学共同发起了“植梦青春,咫尺新生—情绪急救计划”景观方案征集,聚焦于青年情绪健康这一关键议题。结合百度热力图、人口统计和POI数据分析,选择位于高新区的吉泰路活力公园的剩余空间作为实践试点区域,历经方案的广泛征集与严格评选环节之后,发动青年群体亲自动手,成功打造出别具一格的特色空间场景,并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围绕青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城市剩余空间特色景观场景营造策略与模式。
在进一步科学开展乡土植物的引种驯化、种质创新和示范应用上,花木技术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透露,近年来他们深入到四川的山川原野、河谷丘陵,开展了大规模野外引种收集工作,仔细甄别、科学筛选出“高穗花报春、球花报春、海仙报春、青城报春、倒提壶、太平花……”等具有卓越潜力的乡土植物种类。每一株被选中的乡土植物,都承载着为城市景观特色化注入灵魂的使命。“在示范应用阶段,将这些乡土植物应用于城市绿地中,使城市景观不再千篇一律,而是充满个性与韵味,同时增加了城市的生物多样性。”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李菲菲 责任编辑 刘杨 编辑 张朝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