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泰国特大暴雨引发洪水,与寒潮和热带波有关
11月下旬,东南亚的泰国南部地区正在经历一场少见的11月暴雨灾害。这场灾害的幕后推手不仅是冷空气南下的余威,还与热带低频振荡波(MJO)活动的激发密切相关。据气象部门统计,自11月下旬开始,泰国南部七个靠近马来西亚的府因持续暴雨成为受灾中心,截至目前,已有78个县和超过两千个村镇被洪水围困或淹没,大量房屋受损,农田被毁,道路和桥梁受冲击中断。暴雨带来的洪水迫使数万人紧急撤离家园,生活陷入困境,救援力量已全面投入,但灾情尚无明显缓解的迹象。
这场暴雨的成因相当复杂。一方面,冷空气从北方南下,对泰国南部地区的气流结构产生扰动,形成“冷涌”效应,触发了强烈的对流活动;另一方面,MJO(季节性热带低频振荡)湿区的活跃也对暴雨的形成和加强起到了关键作用。MJO是一种在赤道区域东移的低频振荡现象,它的活动会显著增强该区域的对流和降水能力。目前,MJO的湿区已覆盖中南半岛和南海一带,并呈现出向东传递的趋势。这种区域性的大气振荡与冷空气的结合,直接导致了泰国南部的暴雨持续时间更长、降水量更大。
截至11月29日,暴雨还在继续,泰国多个府的降水量已远超历史同期水平,水灾形势严峻。特别是素叻他尼、董里、合艾等地的暴雨已造成大面积农田和基础设施受损,洪水威胁范围不断扩大。按照超级计算机预测,未来两天,泰国南部及马来西亚北部地区的强降雨天气将持续,灾情可能进一步加剧。
二、MJO东传:台风活动或被激发
很显然,MJO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泰国一带,其东移的趋势正在对西北太平洋的天气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根据超级计算机数值模式预测,随着MJO湿区向西北太平洋扩展,台风生成的可能性正在逐步增大。数值的集合预报显示,未来10天内,西北太平洋上空可能形成新的台风胚胎。这一潜在台风的路径尚未明确,但初步预测其将在副热带高压的引导下向西移动,有较大可能进入我国南海。
如果台风生成并进入南海,它将与南下的冷空气交汇,可能引发更为复杂和极端的天气事件。例如,台风外围环流与冷空气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沿海地区出现更大范围强风和风浪叠加的情况,特别是广东、海南岛及越南沿海地区将是需要关注的区域。
从历史经验来看,MJO湿区活跃期间形成的台风的机会还是不小的,再加上北方冷空气的助力,这一台风可能会具备更高的不确定性。
三、新冷空气南下,增加台风活动变数
与此同时,我国也面临复杂的天气格局。11月末的寒潮虽然主体已经退出中东部地区,但北极涡旋活动依然活跃,一股新的冷空气正在南下。预计12月初,这股冷空气将再次影响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带来新一轮降温和降雪过程。如果台风在这一时期生成并进入南海,其与冷空气的结合可能导致南方地区出现更为持续的降水天气。
按照中央气象台预报,12月上旬的天气格局将呈现出湿冷的典型特征。冷空气在北方地区可能引发大范围降温和雨雪,特别是在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降水强度可能进一步加大。
具体来看,如果台风进入南海,海南岛、两广沿海和福建沿海可能受到大风影响更明显。同时,台风外围与冷空气交汇可能加剧海域风浪,对海上航运、渔业和港口作业构成影响。此外,南方局地的持续降雨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尤其是山区需警惕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
本次东南亚的暴雨灾害和潜在台风活动再次凸显全球气候异常对区域性极端天气的影响。近年来,MJO的活跃周期和强度变化频繁,对热带地区的降水和对流活动有着直接影响。而北极涡旋的频繁扰动,也使得北半球的天气系统更加复杂多变。需要提前防范做好准备。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