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乌当区医共体总院北衙院区(2024年11月13日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月27日,乌当区医共体总院医生与乡镇卫生院医生进行远程会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乌当区医共体总院专科医生为上转患者进行诊疗。乌当区医共体总院/供图

今年,乌当区医共体案例《发挥“医共体”优势 构建“区·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成功入选全国医共体建设优秀创新成果展,标志着乌当区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乌当区紧盯“大病不出区、小病就近看、未病共同防、群众更健康”目标,不断探索构建新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成立“乌当区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简称医共体),构建“区·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成为贵阳市唯一的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国家级试点区(县)。今年,在现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上,乌当区通过持续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服务体系、加强医疗资源整合、做强区级公立医院,着力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奋力推动全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重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乌当区常住人口约35.1万人。长期以来,该区面临城乡医疗水平发展不均衡,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匮乏、服务能力较差,基层医务人员待遇低,区域内群众特别是偏远地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如何解决?乌当区卫生健康局党委书记、局长陈琳介绍,乌当区根据中央、省委和市委的统一部署,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整合资源、大胆创新,深入推进医疗体制改革,重塑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区·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早在2014年,乌当区就开始谋划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当年,乌当区投入5000万元用于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置和信息化建设,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环境,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初步满足群众“家门口”就医的需求。2017年,乌当区积极推行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取消公立医院的药品加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群众就医费用逐步下降。

2019年6月,乌当区充分整合区域医疗资源,将乌当区人民医院、乌当区妇幼保健院、乌当区中医医院整合为乌当区医共体总院,并由医共体总院牵头,联合全区5家公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家乡镇卫生院和77个村卫生室,共同组建医共体,实行区、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行政、人员、财务、药械、业务、绩效和信息等“一体化、同质化”管理,实现人才共享、资源下沉,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县(区)级以上的优质医疗服务,打破县域各级医疗机构分散发展的壁垒,形成县域一体,区、乡、村三级联动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随着改革不断推进,同年9月,乌当区入选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国家级试点区(县),成为贵阳市唯一入选的区(县)。

今年,乌当区大力推动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全力推进医疗卫生服务走向县域一体化,不断深化区、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上下联动。纵向上构建“以区带乡、以乡带村”的整合型县域医疗共同体;横向上探索建立公立与私立医疗机构协同发展的新型整合型医疗联合体,推动形成“多方参与、资源共享、医防融合、信息赋能、一体发展”的“乌当模式”。

今年以来,乌当区诊疗人数117万人次,就诊率90%以上,同比增加14.5%,基层门急诊占比较上年度增加5%,患者和医护人员满意度达95%以上;医共体门急诊次均费用、药占比持续下降,医保基金支出率、基层医保使用率持续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大幅增强。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基层

“患者肾功能衰竭,需立即转到区医共体总院。”

“患者血压过高,可先舌下含服一片硝苯地平片。”

“不用挂号,直接到1号楼三楼内科病房,已安排好床位。”

11月18日,在乌当区医共体总院的“一体化转诊联络·下坝镇”信息平台,下坝镇卫生院医生向平台发送了一位危重患者的就诊信息后,总院相关领导、科室主任立即响应,为患者开展“一站式”接引服务,快速完成检查和诊治。如今,经过及时治疗,患者病情已逐渐平稳。

基层无法解决的病例,可通过远程会诊等医共体信息化平台,实现一体化转诊服务,确保患者能在最短时间内被安全、高效地转送至上级医疗机构,避免因转诊流程不畅而延误病情。

这是乌当区成立医共体以来,不断优化全区医疗资源配置,推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的一个缩影。

“基层首诊”是指群众或患者首先在就近的基层医疗机构初诊;“双向转诊”则是基层医疗机构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把患者转移到上级医疗机构治疗,患者经上级医疗机构诊治进入康复期后,转回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普通治疗或康复治疗;“急慢分治”就是急性病和慢性病的有序治疗,急性病到上级医疗机构救治,慢性病不仅需要到上级医疗机构治疗,基层医疗机构还要建立健康档案并规范管理。“上下联动”主要是指区、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互相联动,区医共体总院要支持和帮扶基层医疗机构提升业务水平、服务能力,基层医疗机构则要开展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健康档案,为上级医疗机构提供诊治依据及参考,实现各级医疗机构功能互补、优势互补,为群众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

不仅如此,乌当区还依托医共体,通过搭建医共体人才池、专科联盟等方式,对全区医务人员实行“总量控制、动态调整、统筹使用”,实现“县聘乡用、乡聘村用”,推动人才资源下沉到基层。今年,乌当区选派基层骨干医师、医共体总院优秀医务人员等外出进修学习,目前已选派100余名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并开展“百名医师下基层”活动,选派100余名医师、护士下基层为老百姓开展医疗服务。

“今年,区医共体总院向我们卫生院派驻了15名优秀的医师和护士,大幅提高了卫生院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羊昌镇卫生院(羊昌镇县域医疗次中心)负责人钱晶说,自成立医共体后,羊昌镇卫生院与区医共体总院实现了“一体化、同质化”管理,并在医共体总院的帮扶下,提档升级为县域医疗次中心,人才、设备等资源不断丰富,医疗服务水平越来越高,群众就医体验越来越好。

加强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

11月25日,乌当区羊昌镇羊昌村的张先生因突然胸痛胸闷到羊昌镇卫生院看病。医生很快为张先生做了心电图、胸片等辅助检查,并将张先生的心电图、胸片等通过“数字化分级诊疗平台”实时传输到区医共体总院专科医生手上,不到10分钟,总院专科医生就做出远程诊断:右侧气胸,右肺组织受压缩约60%。

因羊昌镇卫生院的医疗条件不足,无法为张先生做进一步治疗,卫生院立即将其转诊至医共体总院。从诊断到转诊,都在线上完成,张先生在“家门口”就享受到县(区)级标准的优质诊疗服务,避免了过度医疗的同时,还节省了医疗费用与时间。

为充分发挥医共体的医疗服务效能,2022年,乌当区正式启动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平台项目,将区医共体总院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纳入统一的信息化系统,为医共体发展插上“智慧”的翅膀,深入推动乌当区医疗卫生服务走向县域一体化。

截至目前,区医共体总院通过数字化分级诊疗平台,累计为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远程诊断6万余例,其中远程会诊150余例,双向转诊2200余例,远程影像4.2万余例,远程心电9500余例,远程检验7900余例,有效减少了患者的看病时间和成本,为群众节省医疗费用及其他费用共计1000余万元,群众“不出村”就能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

除此以外,依托全区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平台,乌当区还建立了智慧服务应用平台,群众仅需一部手机,就能在线上完成预约挂号、医保移动支付、检验检查报告查询、健康风险评估、获取用药指导等。该平台着力解决群众挂号时间长、候诊时间长、取药时间长、就诊时间短等就医难题,实现线上线下业务融合,进一步方便群众,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接下来,乌当区将继续探索完善医疗体制机制,强化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充分整合医疗资源,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协调好与各级各部门的协作、与民营医院的协作,深入推进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增强全区各族人民的健康获得感。

(《让老百姓在“家门口”更有“医”靠》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