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幽默搞怪的聂耳
(一)流行的抗战歌曲
1949年9月21日,《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代国歌。一周之后的《人民日报》上,发布了“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报道。从此,这首歌就成为新中国的国歌。
11月15日的《人民日报》,以“新华社答读者问”的方式,对“为什么选用这首歌作为国歌”给出了答案,因为“《义勇军进行曲》是十余年来在中国广大人民的斗争中最流行的歌曲”。
《义勇军进行曲》当年究竟有多流行?
1938年,丰子恺写文《谈抗战歌曲》,其中这样说:“连荒山中的三家村里,也有‘起来,起来’,‘前进,前进’的声音出于村夫牧童之口。都市里自不必说,长沙的湖南婆婆,汉口的湖北车夫,都能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国际记者伊斯雷尔·爱泼斯坦1917年来到中国,1939年他在《人民之战》一书中写道:“《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历史,就是抵抗日本侵略的浪潮不断离涨的历史。这首歌的曲和词深深扎根于中国人民之中,从前线到大城市,从城市到最遥远的乡村,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这首歌,都会唱。”
关于代国歌的报道
也就在同年,音乐家李抱忱编写了英文版的《中国抗战歌曲集》,他说自己编写这部歌集的目的就是“使外人知道我们广大民众都在唱些什么歌,入选的歌曲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是流行,第二是优良。”
入选的这些歌曲中,哪一首最流行?答案正是《义勇军进行曲》。他在歌集的注解中这样写道:“此歌原用作电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这激动人心的‘痛苦和愤怒的呐喊’像大火席卷全国,现在仍然是中国最流行的抗战歌曲。”
到了20世纪40年代,《义勇军进行曲》不仅响彻华夏,甚至被传唱到了欧美各国。
1944年,美国好莱坞米高梅公司拍摄了一部电影《龙种》,根据赛珍珠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中国人民艰苦抗战、顽强不屈的故事,奥斯卡奖得主凯瑟琳·赫本为女主角。《义勇军进行曲》被翻译成英文,成为影片最精彩的插曲。
《龙种》电影剧照
这部电影最特别的地方还在于,虽然其服装、道具、故事、剧中人物都是妥妥的中国味,可影片中除了几个孩子是亚洲人的面孔,主要演员都是欧美人,他们染了黑发,穿上中国农村服饰,扮起了中国人。电影对原著细节进行了高度还原,《义勇军进行曲》作为背景音乐,贯穿整部影片。这也就是说,抗战时期在别国盟友心中,这首歌是最能代表中国军民抗日形象和气势的。
这部电影《龙种》曾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最佳摄影奖提名。也就是这部电影,让《义勇军进行曲》从中国走向了世界。
(二)民国的国歌是什么
其实民国也有国歌,不过是以国民党党歌代替的。然而这首歌虽然冠以国歌之名,却得不到民众的响应,因为会唱的人实在太少了。
1939年,《一条心》杂志曾发文说:“除了学生和一部分受过教育的人外,其余可以说都不会唱国歌,不懂歌的意义,更不知道听国歌的时候,应该立正致敬。”
尽管当时积极推进“普及国歌教育”,最后还是收效甚微。以至于到了今天,还是有很多人以为民国是没有国歌的。
在国民党军队中,《义勇军进行曲》是唱得最多的军歌之一,历史学家黄仁宇曾在远征军担任上尉参谋,他回忆:“我们在成都草堂寺做军官的年代也唱过不知多少次了。‘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其音节劲拔铿锵,至今听来还令人想念当年抗战时的气魄。”
聂耳6岁的照片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这首歌成为全民族坚韧奋战、誓死不屈的心声,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定期播放。在各种民间活动中,这首歌的传唱率也是极高的。
1936年10月21日,在鲁迅的追悼会上,几千人齐唱《义勇军进行曲》为大先生送别。
1937年,沈钧儒、邹韬奋等救国会七君子获释时,和前来迎接他们出狱的数百名群众一起高唱《义勇军进行曲》。
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官兵在观战的美国驻华海军卡尔逊带领下合唱《义勇军进行曲》。
义勇军
1938年4月,词作者田汉在武汉主持歌咏大会,在冼星海的指挥下,十万群众齐声高唱《义勇军进行曲》。
也是在同年,110名东南亚归国华侨一路高唱《义勇军进行曲》,从新加坡回到中国,投身抗战。
这首歌不仅在中国广为传唱,还传遍了全世界,激励了许许多多国外革命者为争取解放而斗争。美国、英国、法国、印度和南洋的广播电台经常播放这首歌。
《义勇军进行曲》首张黑胶唱片
1940年,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听了之后大为感动,并在纽约演唱会上引吭高歌。后来他还灌制了一套名为《起来》的中国革命歌曲唱片,专门请宋庆龄为唱片撰写序言。“我知道这首歌彰显着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精神,我能演唱是一种殊荣。”他将唱片销售收入全部捐献给了中国抗日救国。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这支歌被传到了东南亚。1944年,马来西亚一支由华侨和青年人组织起来的抗日队伍将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改成了“马来亚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作为抗日游击队队歌传唱。
教育家陶行知曾经在埃及的金字塔下边听到有人唱《义勇军进行曲》,建筑学家梁思成在美国讲学时,听到小孩吹口哨,吹的就是《义勇军进行曲》。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义勇军进行曲》在全世界的影响力已经获得充分的肯定,被选入反法西斯盟军胜利凯旋曲目。
(三)田汉与聂耳的天作之合
聂耳终焉之地
2021年7月31日,在日本江之岛海域,中国运动员卢云秀拿下了女子帆板冠军,《义勇军进行曲》在海上响起,此时此刻国歌的奏响意义非凡,因为这里就是《义勇军进行曲》作曲者聂耳的终焉之地。聂耳已经去世86年了。
1935年7月17日,聂耳在鹄沼海滨溺水,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3岁。聂耳的好友张天虚等人将他就地火化,次年把骨灰带回云南安葬。此后,中日两国常年对战,直到1954年11月,日本友人和当地政府才在聂耳罹难处为他建起了纪念碑。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相继占领东三省。日本不断扩大侵华规模,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危机,抗日的声浪纷至涌动,许多知识分子纷纷走上街头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很多人拿起武器奔赴战场。
聂耳与田汉
1935年,应上海电通影片公司的邀请,田汉与夏衍开始创作一部以抗日救亡为主题、歌颂义勇军抗日斗争的电影剧本《风云儿女》。电影的主题曲作词工作由田汉负责,但歌词还没来得及创作完成,他就被国民党特务逮捕了。
朋友去监狱探望田汉,几经辗转带出了一个纸团,这是一张香烟盒包装纸,《义勇军进行曲》原始手稿就写在包装纸的背面。
锦州是《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素材的发源地,锦州义勇军配合东北军参加的锦州保卫战,以及江家屯大捷、黑山五台子大捷等一系列辉煌战绩的新闻报道传遍全国,田汉为了更好地挖掘素材,特地采访了辽宁民众自卫军总司令唐聚伍,深为义勇军将士英勇抗战的精神所感动。他的歌词就是在这份感动下一气呵成的。
田汉
聂耳主动向《风云儿女》的编剧夏衍请缨为该片的主题歌谱曲,“作曲交给我,我干,田汉先生一定会同意的。”凭着对同志的信任,这份珍贵的手稿到了聂耳的手中。
聂耳将歌词轻轻展开,“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才刚看完开头,仿佛深夜的一响惊雷,民族的觉醒、祖国的召唤、英雄女儿的怒吼,一切正义的情绪突然肆意流窜起来,旋律已经在他的脑海里奔腾开去。
聂耳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谱曲,一边写一边唱,时常拿着筷子打拍子,一切进行得非常顺利,只用了两夜的时间就完成了初稿。1935年4月15日,为了躲避迫害,聂耳将曲谱带到日本,最后的定稿是4月下旬从日本寄回的。
谱曲原稿
在田汉的歌词基础上,聂耳进行了简单的修改,在“冒着敌人的炮火”后面加入了“起来!起来!起来!”,音乐也在此时推向一个高点。他把“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前进”改成了“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将最后一句“前进!前进!前进!改成了“前进!前进!前进进!”唱起来更加铿锵有力,更具结束感。
整首歌虽然只有短短37小节,蕴藏、积蓄、释放、迸发,情绪一浪高过一浪,整首歌处理得恰到好处。
聂耳曾对《风云儿女》的导演许幸之说,自己在谱曲时受到了《马赛曲》和《国际歌》的影响,但《义勇军进行曲》明显比《马赛曲》更加明快激昂。
电影《风云儿女》讲述的两个东北青年辛白华和梁质夫流亡到上海,梁质夫参加抗战不幸牺牲,辛白华听闻好友为国捐躯后深受感触,放弃安逸的生活最终走上了抗战前线。影片的最后,辛白华高举火把,与千千万万拿着武器的民众一起,高唱《义勇军进行曲》,走上抗日救亡之路。原本曲谱的题目只是简单地叫做《进行曲》,是电影投资人在前面加上了“义勇军”3个字。
电影《风云儿女》在上海金城大戏院首映,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从此风靡全国。
《风云儿女》剧照
令人惋惜的是,就在电影《风云儿女》热映后不久,年仅23岁的聂耳不幸溺水身亡,《义勇军进行曲》竟成为这位年轻作曲家生命的绝响。
1935年7月,刚出狱的田汉第一次听到这首歌,当他听闻聂耳遇难的消息时,不禁失声痛哭。他拿起笔,为这位拍档写下了一首诗:
一系金陵五月更,故交零落几吞声。
高歌共待惊天地,小别何期隔死生。
乡国只今沦巨浸,边疆次第坏长城。
英魂应化狂涛返,好与吾民诉不平。
(四)背后的感人故事
关于国歌的报道
1949年9月25日,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主持召开国歌协商座谈会,与会者基本通过了选《义勇军进行曲》代为国歌的提议,但他们对歌词提出了疑问,认为新中国成立在即,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与当下现状不符,应当修改。
经过一番讨论之后,毛泽东最后发表意见:“这一句不仅现在不可以改,永远也不能改,我们要安不忘危。”
当《义勇军进行曲》被选定为新中国的国歌时,民众惊喜地发现,即将在开国大典上响起的乐章,竟然人人都会哼唱。如此亲切,又如此振奋人心。
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里面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这就意味着,这首传唱了半个多世纪的歌曲,正式成为国歌,被赋予宪法地位。
右一位聂耳
聂耳被誉为人民音乐家,他对劳苦大众充满了同情。《卖报歌》也是他的代表作,当年他在上海的大街上看到一个叫小毛头的女报童一边卖报一边哭,聂耳走上前关切地问女孩为什么哭,小毛头说,她每天卖报纸的钱都拿去贴补家用,即便如此生活还是很困顿。
聂耳非常同情她,当即买下了她手上所有的报纸。不久后由聂耳谱曲、安娥填词了《卖报歌》,聂耳对小毛头说,你唱着这支歌卖报,报纸一定卖得好。
聂耳的小提琴
2019年,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节目,迎来了一个20世纪初产于德国的小提琴,这琴的主人就是聂耳,他在1931年2月得到了这把琴,曾用他演奏过《义勇军进行曲》。节目组将这把琴定为国宝。
《义勇军进行曲》从诞生至今,已在中华大地传唱了80多年。这不屈之声,伴随着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伴随着新中国的建设事业,成为中华儿女为祖国独立富强而顽强奋斗的战斗号角。这首歌,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