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机构是保障城乡居民医疗的重要载体。
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为95.5亿,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人次为49.4亿,占总诊疗人次的51.8%。
这意味着全国有超过一半的人每年都是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这些基层医疗机构包括卫生院,社康,卫生所等等。
然而比较尴尬的是,目前很多基层医疗机构都可能面临一个困境,那就是缺药,有部分卫生院一下就缺十几种,甚至几十种药物,而且缺药的时间少的几个月,长的甚至达到半年以上。
缺药这意味着居民有一些疾病在基层医疗机构是无法治疗的,最后大家都只能到更高一级的医院去就诊,这不仅不方便,也会增加大家的医疗负担。
看到这有些网友可能就纳闷了,基层医疗机构每天接诊的人数那么多,难道他们不会多备点药吗?为什么有些基层医疗网点缺药能达到半年以上?这是不作为吗?还是有其他原因?
其实基层医疗机构也有自己的难处。
很多基层医疗机构之所以缺药,尤其是一些偏远卫生机构长期缺药有一个原因是地方比较远,再加上他们的用药比较少,所以很多医药公司都不愿意配药。
但更多的原因是医疗机构没钱。
比如山东一位乡镇卫生院的院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他们已经拖欠了药企500多万的货款,因为拖欠款项比较大,时间比较长,很多药企不愿意配药,这也直接导致这家基层医疗机构长期有多种药物缺乏。
看到这大家是不是觉得很荒唐,甚至觉得这不可能。
毕竟从各项统计数据来看,我国每年的医疗费用都是很高昂的,而且每年的医疗费用都在增长,最关键的是过去十几年居民医疗保险的费用一直都在不断上涨,今年缴纳的费用更是达到400元,另外国家财政还有600多元的补贴,相当于每个人每年的合计缴费达到1000多元,怎么可能没钱呢?
事实上,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每年都在上涨,跟基层医疗机构缺钱并不冲突。
首先大家每年缴纳的城乡居民医疗费用并不是进入医院的口袋,而是进入到城乡居民统筹基金当中,由专门的部门负责运营管理。
等到大家去医院看病的时候,有一部分费用是大家自己支付,这部分费用大概在20%~40%不等。
还有医保报销的那部分费用并不是马上到账,而是由医院主动向医保局提出申请,如果当地医保系统资金比较充裕,那结算的周期就比较短,这样医院就不会面临太大的资金压力。
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地方医保基金都不太宽裕,甚至有个别地方医保资金都已经不足以支付,结果导致统筹基金那部分费用结算周期越来越长,有时候几个月都不一定结算。
医保资金不结算,但医院得正常运营,这时候医院就得垫付资金买药、支付员工工资,还有其他开支。
甚至有一些医院只能向金融机构贷款垫付,
还有一些医院因为拖欠的资金比较多,无法从其他机构借到钱,最终有可能拖欠员工工资。
最近几年时间医院拖欠员工工资的情况可不在少数,比如前段时间,广东梅州嘉应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被曝出拖欠了员工几个月的工资,最后只能停诊。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尴尬的情况呢?
其实说白了,目前很多地方的城乡医保基金余额都不太宽裕,甚至入不敷出。
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最近几年很多医疗机构的医疗费用增长都比较快,过去三年城乡医保医疗总费用增速就接近40%,费用增加了,医保基金需要拨付的款项自然就增加了。
另一方面近几年随着缴费金额的不断增加,城乡医保的收缴难度越来越大,现在很多城乡居民都不愿意参加城镇医保,即便各地基层干部苦口婆心,甚至采取一些非常规手段去催缴,但整体达成率仍然不太理想。
比如2024年距离城乡医保缴纳截止日期只有一个月了,但是目前很多地方城乡医保缴费达成率都不足80%,个别地方甚至有可能连70%都没达到。
而现在的城乡医保体系基本上都是遵循现收现付的制度,如果收缴完成率不太理想,那地方医保资金会面临很大的资金压力,最后医保部门只能拖欠医院拨款,而医院没有资金,又只能拖欠医药公司和员工的工资。
这好像已经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而这个恶性循环的背后我觉得根本原因是一些不合理的医疗费用的野蛮增长,现在很多医院虽然说是非盈利机构,但很多医院都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甚至有些医院存在过度医疗以及套取医保资金的严重情况。
如果这种医疗腐败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医疗费用每年都在快速增长,居民的医疗负担也在不断加重,那我相信大家缴费的积极性会降低,如果居民缴费的积极性降低了,医保资金会面临更大的压力,到时说不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基层医疗机构出现拖欠货款的情况,甚至拖欠员工工资的情况。
想要接开这个症结,关键要堵住医疗费用的不合理支出,打击医疗腐败才能真正的解决医疗机构收支困难的问题。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