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的书《自画像里的秘密丨艺术家和他们的自画像收到了,繁忙的工作后,终于抽空认真翻阅了起来。有惊喜,也有不满,甚至对作者有些文字和口吻是质疑的,但不能否认这本书中的内容有不少可读之处。

据作者序言,“自画像至少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不过这一主题的早期历史极其匮乏,直到文艺复兴时期, 它才开始成为艺术的重要分支。例如,希腊最出名的雕塑家菲迪亚斯(Phidias)(他生活在公元前 5 世纪)和希腊最出名的画家阿佩尔斯(Apelles)(他生活在公元前 4 世纪),据说他们曾画过自画像,但这些作品都没有被保存下来。” 这些既无实证也无甚信史文字描述的东西,我也就当听了个乐罢了。

但从我个人的角度看,那个时代认识自己的意识和画自己的目的都是稀缺的,思想还被自然神话所统治,太久远的可以是故事,也可以是事故。这些加戏的传统不说也罢。

偷偷给自己加戏的“摄像”

但是,作者有提到画家在各类绘画题材中将自己的头像悄悄加进画中的现象倒是我认可的。一是这种形式从早期到晚期有不少画作证据,另一个就是给朋友和明星拍合照的时候,难免会有开个定时摄像,然后自己也过去蹭个脸的实际小心思。

再不懂艺术的人,也能记住有一幅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拉斐尔大作《雅典学院》中就有这种事情的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雅典学院全貌,整幅壁画2.794×6.172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拉斐尔(Raphael/Raffaello):右下角黑衣戴帽男子为此壁画作者本人

在《雅典学院》中,拉斐尔把不同时期的人全都集中在一个空间,古希腊罗马和当代意大利五十多位哲学家艺术家科学家荟萃一堂,表现自己笃信人类智慧的和谐、并对人类智慧的赞美。这么多哲学家集中于一画面,拉斐尔很聪慧的把不同人物,按其个别的思想特点,以最易让人理解和感觉的方法绘画出来。

拉斐尔把自己置身其中也就名正言顺的把自己的地位与他们等同了,每每看到这幅画都能让我想到一张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当时没有相机,而是某一位画家的作品,那么不把自己的头像塞进去,我觉得那个画家大概是个圣人吧。

我一直觉得都艺术史千万不要给那些著名艺术家们戴高帽,对任何一个个体的祛魅都是人类的成长,当然除了红太阳和教员之外。那些大画家们都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必然也要受到时代的约束。

开始追求自我地位的画家们与镜子的不解奇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本书里说, 最早的独立的绘画自画像要追溯到 15 世纪,扬·凡·艾克是我们了解到的最早的例子。

我们知道中世纪宗教主题才是最主要的,而世俗与个人也需要借助宗教的背景才能登上画家的画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圣威塔尔教堂的镶嵌画《查士丁尼皇帝和廷臣》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些模式化的人物形象,总而言之你在这些中世纪的绘画作品中看到的只有神,以及长得像人却丝毫没有人样和人灵魂的形象。

随着能够给教皇和贵族绘画后,画家发现自己也能出现在画面上,大众的肖像画变得越来越普遍。此外,艺术家的地位也开始逐渐上升,一幅自画像是表达职业骄傲的方式。从技术层面而言,人们更容易弄到镜子,镜子的质量也更好一些,这也使人们更容易检视自己的容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15世纪初尼德兰画家杨•凡•埃克的《阿诺芬尼夫妇像》中,画面中央的墙上挂着一面凸面镜。从这面小圆镜里,不仅看得见这对新婚者的背影,还能看见站在他们对面的画家本人。凸面镜左侧那扇窗户的弧形表现,还有两人头顶那只金光闪烁的吊灯,其刻画之精微和光线反射的准确,为现代摄影者所叹服。

然而,威尼斯镜艺匠们自13世纪末学会玻璃制造工艺以来,经过反复改进、试制,也逐渐掌握了平面镜技术。两国发明的镜子掀起一股狂热的风潮,谁掌握了镜子制造的秘密,谁就掌握了垄断性的经济利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威尼斯早在14世纪就把间谍派到德国的纽伦堡附近偷师镜子镀金工艺。另一方面,德国的领主们也向威尼斯派去间谍策反当地的玻璃工匠。14~16世纪简直是镜子间谍大战的时代,街头巷尾到处都流传着各种策反成功或失败的闲言碎语。这场世界上最早的工业间谍大战以威尼斯大获全胜而告终,16~17世纪,威尼斯几乎垄断了整个欧洲的镜子供应,炙手可热的镜子价格是名画的三倍。德国的凸面镜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对此,美第奇家族的两位法国王后可谓贡献颇大。“王后巫师”凯瑟琳•德•美第奇在结婚时让人在她的居室装上119面威尼斯大型壁镜;玛丽•德•美第奇嫁给亨利四世时,威尼斯市以结婚纪念的名义送上一面装饰各色名贵宝石的镜子,这些事成了当时的热门话题,各国王公贵族竞相效仿,掀起一股威尼斯镜的抢购热潮。

正是因为镜子的出现,画家们可以自由的画自己的自画像才有了条件。

那些大画家们就在用的手机自拍技术:镜像翻转

手机拍照时,镜像效果的产生是由前置摄像头的设计决定的。这一设计使得用户不仅在视觉上能够更容易找到最佳的拍摄角度,但同时也导致实际拍摄的结果与用户的视觉预期存在差异:自拍中,用户的左眼和右眼在照片中可能会交替,而背景的方向和位置同样会发生变化。这种反转现象不仅让许多用户感到困惑,还有可能对他们的自我形象产生误解。

而一个艺术家用镜子看自己时,图像会从左边向右边镜像反转。艺术家们通常接受这类情况所涉及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例如,文森特·凡·高在割掉他的左耳后,在自画像图片中,似乎是他的右耳被包扎起来。然而,当他们用自己的业内工具表现自己的形象时,大多数艺术家对自己的形象做了部分“纠正”:他们右手拿着刷子(假设他们和大多数人一样是右撇子),左手拿着调色板。约书亚·雷诺兹和爱德华·马奈则是其中的例外,他们右手拿着调色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约书亚·雷诺兹的《自画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0年,这幅自画像《手持调色板的自画像》在伦敦苏富比拍卖会上以22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2亿元)的历史高价成交,翻新马奈画作的交易纪录。

自画像:一种没钱找模特,只能画自己而诞生的主题

我们都知道画家这个职业经常过着有一天没一天的日子,收入不稳定,财富极度集中在金字塔顶的少部分人,从凡·高的信件中了解到,凡·高有时把自己当作模特,仅仅是因为自己是一个方便的模特。毕竟,一般来说找模特是要花钱的,而画自己则可以省下一笔费用。

而肯定还有其他无数艺术家一定是出于同样的原因画自己,但艺术家们还有其他许多画自画像的动机。

首先,和自拍一样,将自己的像呈现出来肯定是虚荣心作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东尼·范·戴克《自画像》

安东尼·范·戴克年轻时的自画像清楚地表明,他为自己的外表感到骄傲。

我们从当代的描述中了解了他的个性,因此得以支持这一解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杰明·韦斯特《自画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丽莎白·维吉布伦 《和女儿的自画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丁·加布里埃尔·罗塞蒂《自画像》

和但丁·加布里埃尔·罗塞蒂是其他欣赏自己身体魅力的艺术家。

是的,你能从这些艺术家的自画像里看到,他们对自己外貌的那种“臭屁”般的炫耀,就和每天发自拍在微博上的明星和网红们是一个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蒙克与骷髅手臂自画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蒙克的名作《呐喊》

而我则更喜欢如爱德华·蒙克这种画家,虽然他拥有一个极好的身体外形,但是他关心的是探索自己的内心感受,而不是炫耀他高大、强壮的身材和英俊的容貌。

自己打卡高光时刻的画家们

参与感是人类在重大事件中希望露出的重要情绪,是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刷存在感。过去的画家们通过参与重要事件记录来刷存在感。

除此之外,人生高光时刻的记录也是人类这种记忆动物在历史中沉淀的文明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鲁本斯《和伊莎贝拉布朗的肖像画

一些艺术家画自画像来纪念他们生命中的特别时刻,比如彼得·保罗·鲁本斯在画面上记录下了他的第一次婚礼,画中洋溢着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威廉·霍加斯《画家和他的宠物狗》

相信大家也没少和自己毛孩子们合影留念,这种习惯在伴随着情感身后变得越来越普遍。其他画家也把自画像作为他们信仰的宣言,就像威廉·霍加斯把自己描绘成一种英国斗牛犬,自信地与迄今为止主导其国家艺术的外国人一较高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伦勃朗《自画像》

然而,对于许多自画像,我们只能推测艺术家们创作背后的动机,尤其是伦勃朗·范·里因的作品,这位艺术家尤其以自己的自画像而闻名。

偶尔,艺术家们也会受人特别委托创作自画像,尤其是在佛罗伦萨的乌菲齐美术馆(Uffizi Gallery)收藏的无与伦比的作品。在 17 世纪,主教莱奥波尔多·德·美第奇(Cardinal Leopoldo de’ Medici)创建了这一收藏系列,随着其名声的增长,艺术家们自发寄送或受邀寄送他们自己的肖像画加入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威廉·霍尔曼·亨特《自画像》

这些肖像画包括威廉·霍尔曼·亨特和约翰·辛格·萨金特的作品,艺术家们希望呈现给世人自己的公开形象,他们希望被同龄人看到,同时被后人铭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约翰·辛格·萨金特《自画像》

情到深处画自己的性情画家们

我历来喜欢艺术史上疯狂一点的画家们,他们沉迷在自己的世界里,除了梵高这种闻名世界的,席勒反而更是我喜欢的类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埃贡·席勒《与中国灯笼的自画像》

他创作自画像的极端例子是那些极度亲密的自画像,比如埃贡·席勒和弗里达·卡罗的自画像。这两位画家展示了当艺术家为了满足自己而创作时,他们的自画像可以多自由。他们不受合同或赞助人要求的约束,也不必去奉承他们或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他们无须回应其他任何人,经常以独特的新鲜感和直接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这有助于解释自画像那无穷无尽的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弗里达·卡罗《和猴子的自画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弗里达·卡罗《两个卡罗》创作于她和迭戈·里维拉离婚后不久,右边的人物拿着他小时候的辟邪符。这一非同寻常且令人困惑的双人自画像探索了卡罗的内在身份和传统:在左边,她将自己展示为一个欧洲人;在右边,她则将自己展示为一个墨西哥人。两人的手紧紧相连,一条血管连接着她们的心脏。

即使是在最肤浅的层面上,这也相当有趣且令人着迷,因为这满足了我们想知道伟大的男人和女人的长相的好奇心。在更深的层次上,这些作品向人们展示了过去 6个世纪中一些最丰富多彩、最富有创造力的人物的心灵和思想。

自画像其实就像我们今天的自拍,原因可能千奇百怪,但是结果却留下一张张背后满是内容的图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本书值得推荐吗?是的,你可以从一幅幅画家的作品背后,找到艺术史里暗中的线索,当然尤其是在现在价格如此合适的条件下,请一定带一本在枕边,读读那些有意思的画,品品那些有意思的人。

点击下方小程序,立刻带走本书

原价188元,现在150.4即可带走,限量随机赠送金属书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扫描上图二维码,即可看艺术家自己画自己了。。。。。。

end

喜欢 请戳一戳在看

注:图文来自网络,仅为交流分享,侵删。

本公众号开启对画者的绘画作品征稿

1、投稿内容:作者姓名、联系电话、作者生活或工作照片、简历。艺术评论或自述1000字以内。每次投稿作品20幅以内,请标注作品名称、作品尺寸和创作年代。
2、投稿要求:画种、题材不限,手稿、写生、创作均可。
3、作品电子格式为JPG,大小在10MB以内,打包成压缩文件发送至给客服。
4、我们不赞成一稿多投。我们只收取少量支持性刊发费用。

5、为了便于快速联系,投稿人可加编辑微信 hxy181625。

美术史知识大全艺术内容推广计划 :

如果你是艺术家?

欢迎通过图文让美术史君的粉丝们认识你!

如果你是艺术爱好者

如果你是艺术机构

欢迎分享你们的展讯和推荐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