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真州八景”面世,扬州画家重现千年金画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黄金“真州八景”面世,扬州画家重现千年金画魅力

近日,扬州仪征画家刘庭安创作的真州金画——“真州八景”面世。这一套金画共8幅,以仪征境内八景为主题进行了二次创作,生动细腻。这是刘庭安为即将到来的蛇年春节所作的。而他的这一门黄金上作画的技艺,传承自汉代,一度失传。为了让金画重现,刘庭安花费了近20年摸索练就。他不但“笔耕不辍”,还计划在来年开放体验。12月1日,现代快报记者在他的工作室见到了这门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绝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次创作“真州八景”,花费了近半年时间

“‘真州八景’原画作是清末的,我在重新画的时候,加入了现代元素,更贴近现在的生活场景。”1日,刘庭安向记者展示了刚刚完成的组画。别看这套组画并不大,但创作起来耗时耗力。

在金箔上,天宁寺塔、胥浦河等仪征地标纷纷“亮相”,同时,还加入了汽车等现代化元素。谈及创作灵感,刘庭安有自己的看法:“画上汽车等,是为了让作品与现在的时代结合起来,大家看了也有共鸣,同时年轻人也会更感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这一套画作,刘庭安构思了很久,从确定题材到重新构图、创作,用了近半年的时间。据悉,这套“真州八景”将作为即将到来的蛇年新年的献礼之一,赴多处展出。

刘庭安介绍,为了新年而创作的画作,并不仅仅是一套“真州八景”,还有许许多多寓意美好的作品,如花卉、植物、喜鹊等。同时,还有不少作品被做成了文创冰箱贴,如此一来,大家就能有更多机会与这门失传多年的传统技艺“亲密接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20年摸索,他练就金画绝技

金画,顾名思义便是在金箔上作画,其创作不同于传统绘画,因为绝无返工的可能,画家要成竹在胸,一气呵成,落笔成画。贴金是制作金画的第一步,要将厚度只有约万分之一毫米的金箔贴在合适的载体上,“过去我们大多将黄金覆在木板、漆器上作画,但是携带不方便。”刘庭安大胆尝试,将金箔贴到宣纸和绢布上。

在贴金之前,要先把金箔在水盆上掠过以接潮气,再用清水或植物油将上面的一张衬纸轻轻打湿,使衬纸与金箔贴在一起,并在绢布上刷两遍胶矾水,待完全干后刷金胶油,金胶油干后就可以贴金了。

贴好金箔后,需要仔细推敲作品的布局、线条、颜色等,基本要万无一失,再往金箔上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金箔不吸水的特性,在其上作画最大的困难是实现色彩和黄金的融合。刘庭安遵循古法,使用朱砂、石青、蛤蚌壳等天然矿石和物品研磨而成的颜料进行着色,通过层层叠加的方法使色彩凸显在画面上。这些蛤粉与胶液混合后,需要徒手反复轻摔200次以上,才能基本除去颗粒间的空气。

就这样,经过近20年的摸索和反复实验,刘庭安终于练就了黄金上作画的绝技,并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全身心投入,他要让更多人看到千年前的传统技艺

刘庭安一直非常喜爱画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金画技艺。“当时跟随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定理在陕西修复古庙时,第一次见识到用黄金作壁画。”用货真价实的黄金打成粉作壁画,后又用更加细腻的金箔作画,这让刘庭安感觉极为震撼。

回到家后,他翻阅大量史料,竟意外发现在汉代时期的仪征(广陵国境内)就曾出现用黄金作画的技艺,南宋时期传播至苏杭地区。而由于其制作成本高昂,真州金画一度失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一门技艺,我们应该传承下去。”从那时起,刘庭安就一直关注研究,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并且前往各地拜师学艺。多年前,刘庭安开始专职创作真州金画。由于金箔比较贵,刘庭安将自己的所有收入都投入到金画的研究当中,“一旦没做好就废了,这个时候也很心疼。”

近年来,刘庭安每年创作的真州金画大大小小有几十幅,山水、花鸟、扇面等作品金光熠熠,价值也不菲,从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金箔都是按照黄金的市价而定的。”刘庭安告诉记者,真州金画的用料成本非常高,一张6尺的画作得用200多张金箔,加上绢本和颜料,光成本得1万元左右。

如今,除了创作之外,刘庭安还在考虑如何传承。“我今年60多岁了,光是凭我一个人创作,不足以将这门技艺大面积推广出去,所以要让更多人看到、了解到、接触到。”为此,他与相关部门策划了蛇年春节的展览,并准备了数十幅半成品,让大家拿起画笔参与到创作中。“为了能传承技艺,坚守和推广都是值得的。”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顾潇 庄剑翔 文/摄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