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永春芦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秋风再次吹拂,带来了橙黄橘绿的季节,被誉为“东方佳果”的永春芦柑也迎来了丰收的时刻。那金黄橙红的果实,在我们老家被亲切地称为“红柑”,它们与各地的柚、桔、柑、橙竞相绽放,为水果的大家庭增添了更加丰富的色彩。亲朋好友又一次将家乡的永春芦柑送到我的手中,那熟悉的桔皮香气扑鼻而来,浓郁而持久,这是秋冬季节特有的味道,与酸甜可口的果肉相互融合,每当凉风拂面,总会勾起我对往昔的深深回忆。那些关于永春芦柑的记忆,虽然断断续续,但历久弥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说,永春原本并无芦柑的踪迹,直到上世纪50年代,得益于东南亚爱国华侨的引入,永春才开始有了芦柑种植园。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永春芦柑品质出众,逐渐在各地广泛种植,成为地方的一大特产。到了80年代中后期,仿佛一夜之间,邻里乡亲们纷纷上山开垦荒地,大规模种植芦柑,这一盛况空前绝后。种植和销售芦柑不仅帮助乡亲们摆脱了贫困,还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引领他们逐渐走向富裕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扬祖是永春芦柑引种第一人

在孩童时的记忆中,芦柑种植还不普遍。老家附近的北硿华侨茶果场,安置许多归国华侨,以种茶种果为主业,满山遍野茶果飘香,芦柑是其中当家主角。归侨们女卷发男长发,花衣裳普通话,生产生活方式大大不同于改革开放早期的邻近乡村人家,宛如世外桃源。那是小时候的幼小心灵里,无限向往的美好生活。后来村里为了更好保障退役军人生活,组建耕山队开垦荒山,种植李子、酸梅,还有一大片芦柑园。上小学时,学校组织秋游,常去的地方就是华侨茶果场和耕山队。一眼望不到头的芦柑园,压弯枝头的累累硕果,令人无暇顾及远处的美景。这是秋游后的作文中必点之笔,当然还得写上,蓝蓝的天空万里无云,以及那优秀少年必备的,为了集体利益而不为诱人的芦柑所动,虽然伸手可得,却没有偷采乱摘的良好品德。记得那一年,代表学校到学区参加现场作文竞赛,以此为主要素材之一,描写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农村变化,意外获得较高名次的好成绩,仿佛是第一次感觉人生已经达到了巅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依稀记得,那时的永春芦柑还是一种稀有之物,通常只在拜佛求神的供品或是走亲访友的礼物中才能见到,能够品尝到芦柑的机会实属难得。在重要的佛诞和民俗节庆之时,最开心的莫过于孩子们,他们可以享受到平日里难得的美味佳肴,还能观看露天电影或大戏。对于小孩子来说,电影和大戏的内容并不重要,更多的是为了好玩和凑热闹。他们往往无法长时间静坐,白天的嬉戏打闹早已让他们疲惫不堪,很快就昏昏欲睡。然而,在大人们仿佛会变魔术一般地拿出一个芦柑时,他们便会被唤醒。双手轻轻一掰,一瓣瓣果肉入口,桔皮的芳香浓烈醒脑,果汁的甘甜沁人心脾,仿佛一股清凉的力量让他们瞬间清醒,重新回到了这个美好的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永春芦柑的种植和养护过程异常艰苦,从垦荒种植到收获上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细管理,如扩坑堆肥、除草杀虫、修剪掐芽等,这些繁复的操作常常让全家人都忙碌不已。对于小孩子来说,虽然他们能提供的帮助有限,但总是心怀畏惧,总是想找机会逃避,尤其是节假日放假时,因为这意味着他们不得不放弃玩耍的时间,上山去帮忙。芦柑树容易受到各种害虫的侵袭,特别是红蜘蛛,因此需要频繁地喷洒农药进行防治。拖拽胶管是孩子们经常要干的活儿,百米长的胶管连接着喷雾器和喷头,喷雾器从最初的手摇式逐渐升级为柴油机驱动,这使得拖拽胶管的工作更加繁重。孩子们需要全力以赴,快速地拖拽胶管,以确保喷头能够持续喷雾,覆盖到每一棵芦柑树。胶管在湿润的地面上拖拽,沾满了泥土,反复在身上缠绕,最终让孩子们变成了小泥人。这项工作让他们精疲力尽,仿佛经历了几场激烈的拔河比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控制芦柑树的芽生长则是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为了确保果实能够充分吸收养分,在春夏漫长的生长季节里,必须及时掐掉树梢上的新芽。为了够到树梢,人们需要仰头攀着树枝,或者登上一人多高的梯子,一枝一枝地仔细掐掉新芽,一棵一棵地检查,日复一日地劳作。然而,这项工作的艰辛之处在于,往往从第一棵树开始掐芽,还没到最后一棵,前面掐过的树梢就已经又长出了新的芽,因此需要周而复始地不断进行,直到果实即将成熟。在夏日炎炎的烈日下,掐掉芦柑枝芽后会散发出一种特别刺鼻的气味,让人头昏脑胀。望着那无边无际的芦柑树林,心中的感受五味杂陈。然而,与大人们常年累月在芦柑园里进行的锄草、松土、施肥以及肩挑背扛等重体力活相比,掐芽的工作或许还算得上是比较轻松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辛勤的付出终将迎来丰厚的回报。每当芦柑采摘的季节来临,原本宁静偏远的小山村便不再沉寂,而是增添了几分热闹与喧嚣。空气中弥漫着芦柑的香甜气息,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无论是在山上还是山下,人们都在忙碌地采摘和搬运芦柑;在屋内屋外,则是分拣和包装的繁忙景象。村里村外,车辆往来不断,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盛况。然而,芦柑的丰收并不总是意味着果农们能够获得好的收益。只有当芦柑的价格理想时,果农们才能获得可观的收入。这时,春节的年味也会更加浓厚,明显的表现之一就是燃放的烟花爆竹比往年更加繁多、更加绚烂。这既是对过去一年辛勤付出的慰藉,更是对未来一年的美好期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永春芦柑主要销往外地,有专门从事芦柑销售的人员会从果农那里大量采购,然后将芦柑发往全国各地,甚至有人会在销售地长期驻守,直到芦柑全部售完。这些人是村里少数能够走出县城、走出省份、见识外面世界的人。记得那年夏天高考结束后,对于从未出过县城、也没见过火车的我来说,即将前往北方上学让我感到十分担忧。就在这时,这些热心肠的人主动向我介绍了路上的各种情况,特别是火车上的潜在风险,并耐心地为我出谋划策、规划路线。在他们的帮助下,我最终放下了心中的顾虑,按照他们的建议将现金藏在腰间和鞋底,一路上保持高度警惕,最终顺利抵达学校报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从离开家乡外出求学和工作后,关于永春芦柑的记忆就逐渐变得模糊。大约在十几年前,由于黄龙病的肆虐,这种被称为芦柑癌症的疾病导致了许多原有的芦柑园被摧毁,记忆中的那些关于永春芦柑的场景也悄然发生了变化。然而,令人欣慰的是,永春芦柑作为当地的特产和名片,并没有被彻底击垮,反而在逆境中重获新生,许多新的种植园也应运而生。同时,停办多年的永春芦柑节也以一种更加华丽的方式重新亮相,更是举办了永春芦柑文化旅游节。作为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进入果园采摘芦柑已经成为了一种乐趣。那些黄橙橙的永春芦柑,依然保持着大大的、饱满的形状,味道也依然是那种酸酸的、甜甜的,仿佛回到了小时候记忆中的那个“红柑”时代。

图文来源:侨号CHINESEHORN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永春网】一审:林巧梅

【永春网】二审:姚婉芳

【永春网】三审:章仕灿

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