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0月份,山东港口日照港三公司共完成木材接卸640万立方米,这是自1999年日照港增添木材接卸业务以来的历史最高记录。
“上一个记录是2022年实现的,当时用了12个月时间,接卸木材620万立方米。今年打破这个记录只用了10个月,就目前来看,全年预计能突破700万立方米。”在日照港岚山港区,市场营销中心负责人张伟说。
640万立方米是什么概念?走进码头,看到忙碌的现场,数字就具象化了。
近日,4艘来自新西兰等国家满载进口辐射松的货船在山东港口日照港岚山港区一字排开,十几台门机同时作业。它们摇着“大铁爪”,从船舱抓取数十根木头,扭动高大身躯,木头在空中划出半圆形运动轨迹,稳稳落在等候的货车上。港区道路上,满载原木的货车一辆接一辆,将刚下船的木材送往货场。
效率是如何提高的?答案藏在一个个小“算盘”里。
“卸船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重点舱,只要提高这个舱位的接卸效率,整体时间就缩短了。因此在船到港之前,我们会根据提前了解到的船舶信息,分析配载情况,在重点舱位置加强人手,把‘好手、快手’放到这里,一般每艘船的接卸时间能缩短3—4个小时。”现场调度人员王涛说。
就在门机忙碌之时,海关工作人员开始了对木材的检疫查验。过去,原木到港,检疫查验需要中止整个泊位的接卸作业,直到检查结束,通常需要一两个小时。如今,码头实行“双通道”作业,现场被单独划分出一个区域,将部分木材放置在该区域内,供海关工作人员检查,其他门机照常工作。一旦检查结束,泊位很快恢复生产。“一艘船通常要检查好几次,边查边卸,每次也能节省个把小时。”王涛说。
卸得快是一方面,客户也在不断增加。“我们对职工定期培训,帮他们提高技能,一线接卸人员尤其要注意,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断木率,给客户减少损失,提高满意率才能赢得更多客户,业务量也就上来了。”王涛介绍,在“客户至上”理念指引下,日照港三公司接卸木材的断木率整体下降了2个百分点。
在木材货场,智能理货、自动录入等环节也将“时间账”算得明明白白。张伟将此形象的描述为,“整个港口就像一个转动的大链条,一个环节快带不动整条链,每一环都加速整体速度才能上去。”
据悉,近几年,山东港口日照港在卸船工艺不断改进的同时,致力于打造全国最大木材智慧作业港,建设船舶、堆场、集疏运三大智慧作业体系,垛位货物、人员装备等信息在线化和数字化,改变了原本传统粗放的木材堆场管理模式,从接卸到堆场,全环节效率提升了25%。
(大众新闻记者 丁兆霞 通讯员 姚文凤 王建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