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讯 伴随“何以敦煌”敦煌艺术大展,沉浸阅读,踏上一场关于敦煌文化的深度对话与心灵之旅;伴随外滩的钟声缓缓敲响,回望历史,探寻上海不灭的精神之光……日前,第26届上海读书节“场景读书会”相继走进中华艺术宫、海关大楼,在情景交融中带领市民职工共同体验阅读的乐趣。

记者了解到,这两场活动的成功举办意味着今年上海读书节“场景读书会”活动已圆满收官。据统计,作为上海读书节市级层面“六个一”示范引领读书项目之一,“场景读书会”全年开办5场,线上线下惠及读者逾40万人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读书节场景读书会走进中华艺术宫。受访对象供图

沉浸式阅读爱上大美敦煌

在中华艺术宫,原定100分钟的读书会,因为嘉宾和观众的全情投入而延长至整整3个小时,每个人仿佛经历了一场敦煌艺术的浸润和洗礼。

读书会从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上海工匠谷志旺,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梓嘉和敦煌学研究者、宣讲人葛信晔的朗读开始,三位朗读者从《敦煌,古代工匠研究》《我心归处是敦煌》《敦煌石窟全集》中选取经典而动人的片段,与所有人分享。

2022年,一部由上海立项、出品、拍摄制作的超高清沪剧电影《敦煌女儿》在全国乃至海外多个国家上映,引发广泛关注和好评。导演滕俊杰分享道:“敦煌是一本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的大书,也是讲述人和世界的大书。而樊锦诗先生则是一本讲述人生坚韧和生命奋斗的大书。从她身上,能看到如何从小立志,为国担当;如何深耕知识,为国担责;如何格局天下,为国争光。”

影片中樊锦诗的扮演者茅善玉也分享了电影的创作历程与感人故事,“择一事,终一生”的莫高精神深深触动了她的心。茅善玉在现场不仅朗读了《我心归处是敦煌》一书中的选段,更是倾情演绎、清唱了电影中的片段,博得满堂喝彩。《我心归处是敦煌》作者顾春芳也以视频的方式带来分享。

海关大楼里聆听历史回响

在上海海关大楼职工书屋,场景读书会不仅聚焦于红色经典的阅读心得交流,更通过对外滩建筑风采与城市沧桑巨变的深刻感知,挖掘并传承其中的红色文化底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姜雯、袁林辉分别为大家诵读了《外滩——上海梦》和《你是灯塔——江海关党组织活动纪实》的选段,用声音回望历史,带领大家走进海关大楼与黄浦江畔的历史荣光。

外滩的繁华背后,见证了整个中华民族与世界接轨的沧桑历程。如今的外滩,江边步道拓宽整洁,绿树成荫,为游人提供了绝佳的观景与休闲空间,成为展现上海乃至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窗口。

外滩街道党工委书记丁琦宁见证了外滩的变迁与发展,也亲身参与了外滩的改造与升级。现场,通过他的讲述,大家进一步感受到外滩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以及他与外滩之间不解的情缘。上海市档案馆档案接收征集部主任彭晓亮长期致力于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跟随他的脚步,大家走进了历史的深处,探寻那些被岁月铭记的光辉瞬间。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海关快件二处查验三科李明洋以“你是灯塔——江海关党组织革命斗争纪实”为题的分享引人入胜,感人至深,让大家感受到红色文化的力量与温度。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更新和历史建筑保护设计中心副主任卓刚峰带领大家从外滩地标的变迁中,感知生生不息的上海,寻找到未来前行的方向。

上海读书节又添新品牌

第26届上海读书节“场景读书会”由上海市振兴中华读书指导委员会指导,上海市总工会联合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等主办。作为今年上海读书节首次创新推出的阅读品牌,“场景读书会”一经推出深受读者欢迎。

据了解,“场景读书会”活动今年8月启动以来,先后走进中共一大纪念馆、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和平书院·碳秘馆、中华艺术宫和海关大楼5处历史文化空间,深谈阅读热点,启迪阅读新知。活动有机融合了“场景、阅读、互动”三元素,探索了“红色走读、诗歌诵读、亲子阅读、社区共读、城市夜读”等阅读模式,为市民和职工群众带来多元化、品质化的阅读新体验,场均惠及读者超8万人次。

(劳动报记者 李嘉宝)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