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7年,在金门海域,一艘军舰航行着,而这军舰之上,正上演着一场送别仪式,主角便是胡琏,这一场景被镜头定格了下来,成为了一段历史的见证。

这张拍摄于军舰上的照片,清晰地呈现出了当时的画面。军舰的甲板上,搭建着一个简易的祭台。祭台之上,高高地悬挂着一张横幅,横幅之上,“胡故陆军一级上将伯玉将军典礼”几个大字赫然醒目。

胡琏的子女们,身着素白的孝服,整齐地跪在地上。不久之后,随着海风的吹拂,胡琏的骨灰缓缓地被撒入了金门海域。那一片湛蓝的海水,接纳了这位来自陕西关中的黄埔将领的骨灰,至此胡琏的一生,终于画上了句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琏作为一位长期站在我军对立面的敌军将领,他去世之时,刚刚年满70周岁。这个年纪,在人生的长河中,说不上是高寿,但也绝非早逝。与他同时代的一些国民党将领相比,情况各有不同。像胡宗南、汤恩伯,他们在五六十岁的年纪便因病离世,相较而言,胡琏的寿命确实要比他们长上许多。然而,若与顾祝同、何应钦、薛岳等人相比,胡琏又显得没那么长寿了。顾祝同何应钦薛岳等将领,在辞世之时,都已年逾九十,薛岳更是在百岁高龄之际才与世长辞。或许,这真的如人们常说的那般,人各有命吧。

对于胡琏这样一位人物,历史爱好者们有着不同的评价,可谓毁誉参半,有人认为他是一个败将,在解放战争中,他所率领的军队兵败如山倒,甚至有好几次他都差点成为我军的俘虏。在历史的大势所趋之下,国民党军队的溃败是不可避免的,即便胡琏有着一定的军事才能,也难以阻挡这滚滚向前的历史洪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也有人说他是一个福将。但有一点是大家都公认的,那就是胡琏无疑是一位抗日名将,在抵御外敌的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他展现出了一名中国军人应有的英勇与担当,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我们都知道,自从国民党离开大陆之后,能够继续在军中受到重用的将领已然不多,而胡琏便是其中之一。他凭借着“金门大捷”的光环,在军中可谓是官运亨通。那场所谓的“金门大捷”,让他一时间声名大噪,也使得他在国民党军队中的地位愈发稳固。

后来,胡琏又出任了“驻外大使”一职,被派往了南越,直到60多岁的时候,他才渐渐从军政界退了出来,过上了相对平静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或许会心生疑惑,为何胡琏在百年之后,遗愿是选择海葬呢?其实,这里面是有着深层次原因的。金门,那是离大陆最近的地方。胡琏虽因种种原因不能魂归大陆老家,不能将自己的骨灰埋葬在那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但选择在金门海域进行海葬,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魂归大陆的遗愿。或许,在他内心深处,始终对那片遥远的大陆故土有着深深的眷恋,即便隔着茫茫大海,也希望能以这样的方式与大陆有所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