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简介:
商皿方罍(léi),为商代晚期青铜器,因器口铭文为“皿而全作父己尊彝”而得名。该器于民国八年(1919年),在湖南省桃源县漆河镇出土。 现藏于湖南博物院《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基本陈列展厅内。
商皿方罍器高84.8厘米、器身高63.6厘米。罍盖呈庑殿顶形,罍身作长方口,直颈,高圈足。全器以云雷纹为底,上饰兽面纹、夔龙纹、凤鸟纹。肩部两侧装饰双耳衔环,正面腹部下方置一兽首鋬。四面边角及各面中心均装饰突起的长条钩戟形扉棱。
商皿方罍器型硕大,雄浑庄重,雕刻精美,富丽堂皇,是中国晚商青铜器鼎盛时期的代表之作,反映了中国青铜器铸造鼎盛时期的高超技艺和摄人心魄的气势,被誉为“外形与内涵”兼具的“神品”,被誉为“方罍之王”。
文物鉴赏:
商皿方罍全器以云雷纹为底,上饰兽面纹、夔龙纹、凤鸟纹。肩部两侧装饰双耳衔环,正面腹部下方置一兽首鋬。四面边角及各面中心共装饰八条突起的长条钩戟形扉棱。整器集立雕、浮雕、线雕于一身,器型硕大,雄浑庄重,雕刻精美,富丽堂皇,其造型、装饰风格来源于商代宫殿和宗庙建筑。
文物价值:
商皿方罍为商朝晚期铸造,是殷商的高级贵族之一皿氏家族的器物,中原商朝人南迁时带入湖南。虽然考古发现表明,湖南一带在商朝中前期已掌握了青铜铸造技术,但要铸造如此精美复杂的方罍重器还缺乏能力,而且方罍的器形、纹饰、铭文完全属中原殷墟风格,皿方罍的颜色黑亮,是所谓的“黑漆古”,它需要在腐蚀酸的环境中埋藏千年以上才能形成,这与中原青铜器在碱性土壤中所形成的颜色不同,显然是中原商朝人南迁时带入湖南的商皿方罍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商皿方罍是中国晚商青铜器鼎盛时期的代表之作,其高超卓绝的铸造技术,充分反映了中国青铜器铸造鼎盛时期的高超技艺和摄人心魄的气势,是其他古代青铜器无与伦比的,被誉为“外形与内涵”兼具的“神品”,堪称“方罍之王”,是举世无双的“稀世珍宝”。也是中华灿烂文明和湖湘文化源远流长的绝佳见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