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张钟雯 枣庄报道
11月29日,峄城区召开“牢记档案使命 加快数字赋能”新闻发布会,峄城区档案馆相关负责同志参加并回答记者提问。
会上,区档案馆馆长谭宁介绍了近年来峄城区档案工作的主要情况。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和市档案馆的坚强领导和有力指导下,峄城区档案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履方致远、精业笃行的态度,持续夯实档案基础,加快实施数字档案馆建设,推动档案事业科学发展。
峄城区档案馆始终牢记“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积极作为,多途径征集档案资源,不断优化档案结构,拓展档案资源收集范围,基本建立起内容丰富、安全可靠、具有地方特色的馆藏体系。自去年以来,新开全宗号7个,馆藏档案涵盖120个全宗,总量达到93390卷、33729盒,资料5473册。峄城区档案馆通过“广来源、严入口、控质量”的多措并举,确保党和国家及人民群众有用的档案应收尽收,为记录好、留存好峄城发展记忆和伟大奋斗历程贡献了重要力量。在档案归集领域,峄城区档案馆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策划建立了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土地确权等专题档案门类,并创新探索“随交随扫”档案移交模式,缩短了档案移交期限。建设了石榴档案资源库,用档案视角记录峄城区石榴产业发展脉络,为石榴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贡献档案智慧和力量。同时,峄城区档案馆还着力完善档案安全管理机制,严格落实档案安全主体责任,配齐智能监管设备和各类安全防范设备,构建起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安防体系,确保档案实体安全和信息安全。在推进档案工作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峄城区档案馆着力构建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体系。一方面,加强档案业务指导,坚持局馆协同、紧密协作,持续加强档案资源归档力度,并指导区人民法院、区人社局、区调查队等部门建成山东省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评价示范单位。另一方面,强化档案编研利用,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档案资源,推进档案编研开发利用,编印了《档案里的红色岁月》《峄县故事我来讲》《红色家书》等资料,并在《中国档案报》上发表文章,提升了档案可见度和影响力。
同时,峄城区档案馆还积极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高质量完成了所有馆藏档案案卷级目录和文件级目录的逐一校对、补录、电脑著录工作,建成了覆盖全部馆藏的目录数据库,数字化率达到92%。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的研发进度加快,机房、网络平台、数字化设备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高效共享的档案信息集成管理系统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围绕峄城区经济社会发展,峄城区档案馆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标,创新档案服务方式,不断提升档案利用服务的便捷性和高效性。通过山东省档案信息化“六级联动”试点工作,实现了跨馆、跨域查档“一网通办”,为社会大众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档案查询服务。今年以来,峄城区档案馆已为社会各界提供档案利用191人次,复打印1812页,调阅档案16381卷,为机关工作查考、编史修志、落实政策、办理退休等提供了有效证据。
此外,峄城区档案馆还精心打造教育阵地,常年免费对外开放“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峄城区党史展”展厅,用档案讲好峄城革命故事、讲述峄城发展成就。通过联合举办各类展览活动,推进档案文化交流,将档案资源转化为社会宣教的鲜活教材。
下一步,峄城区档案馆将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坚持围绕服务峄城发展,主动融入大局、服务大局,记录好、留存好峄城区伟大奋斗历史,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建设贡献档案力量。
随后,与会领导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题一:峄城区档案馆是如何以档案为切入点,打造“一馆一品”档案服务品牌,促进石榴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
区档案馆副馆长孙启路:峄城区档案馆积极关注石榴产业大事和相关动向,探索建立“石榴档案资源库”,打造“榴乡档案”服务品牌,留存保护好石榴产业发展珍贵历史资料,为石榴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贡献档案智慧和力量。
一是多措并举征集,建立特色档案。区档案馆着眼全区大局,聚焦主责主业,不断深化资源体系建设,丰富馆藏内容,建立石榴特色档案品牌。为使石榴档案的征集得到全社会的关注支持,区档案馆于3月份通过公文向各单位、镇街、社会各界下发《峄城区档案馆关于征集石榴相关资料的通知》,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宣传征集活动。为强化石榴档案收集效果,区档案馆班子成员分组推进、责任到人,前往区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石榴研究院、农高区等石榴产业重点关联单位征集各单位(部门)职能范围内的石榴特色档案。认真做好相关专题档案资料归集工作,为党史研究保存珍贵档案资料。
二是开展分类鉴定,丰富馆藏资料。截至目前,区档案馆形成了涵盖石榴发展规划方案、石榴产业培育发展、石榴种质资源及古树名录、石榴盆景等资源的文件目录7737条,图片966幅,图书资料55册,明信片、信封15张,对散存在馆藏的120个全宗所有目录进行筛选整合,梳理出石榴相关档案214条,形成数据32G。对石榴档案资源库根据征集内容开展全面系统鉴定,已对4232条档案进行分类整理。
三是强化编研利用,焕发档案活力。深入挖掘整理石榴相关历史文化资料,用档案讲好石榴故事,协助扩大石榴品牌效应,服务文化强区建设。自去年以来,《“榴”住幸福果 “档”见富民路》《发挥档案作用 助推石榴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文章先后在《中国档案报》上发表;《牢记殷殷嘱托 彰显档案担当 助力枣庄石榴高质量发展》在全省农业农村档案现场会上交流;“榴乡故事视频”获得省档案馆融媒体类优秀案例,真正发挥馆藏档案的价值作用,向社会各界提供科学、系统的石榴档案信息,助力石榴产业做大做强。
问题二:档案信息化“六级联动”试点工作已经通过省档案馆验收,请介绍一下该工作的开展对档案的查阅利用产生了哪些影响。
区档案馆副馆长刘开滦:近年来,峄城区档案馆加强统筹协调、拓宽工作格局,全力培育打造便民、高效的档案公共服务体系。2024年3月顺利通过山东省档案信息化“六级联动”试点验收工作,实现“网上申请、远程办理、就近取档”的异地、跨馆、在线查档利用,是信息化条件下档案服务理念、服务形式和服务流程的全面重构和跃升,在诸多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增强服务中心大局能力。峄城区档案馆积极置身全区发展大局,主动融入中心工作,以档案为切口,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全区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工作中提供档案基础支撑。高效便捷的档案查阅利用服务,在解决地界归属、地产权属、政策依据等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是助力传承乡村文化成效。在试点工作推进过程中,通过统筹整合乡村档案资源,有力促进规范建档和系统深入挖掘利用,能够更便捷地开展编研工作,提高档案开发效率,为镇村编史修志、打造展馆、举办陈列展览、拍摄专题片等提供素材,有效推动了乡村文化事业振兴发展。
三是提升服务人民群众质效。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等问题,区档案馆分别在政务服务大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等重点涉农涉民部门(单位)、7个镇(街)及部分村居(社区)共40家单位设立档案查询专区,接入“在鲁查档”服务平台,形成了全区档案查询利用便民服务体系。全区通过平台查档为基层群众和企事业部门解决了诸如荒山承包纠纷、招工时间确认、弱势群体待遇保障、涉农资金补助等问题,维护了群众利益和基层稳定,打通群众查档需求的“最后一公里”。
问题三:刚才提到了峄城区档案馆正在建设数字化档案馆,请介绍一下什么是数字档案馆?与传统档案馆相比有什么特征?目前,峄城区数字档案馆建设又是怎样推进的?
区档案馆业务指导股股长侯鹏:数字档案馆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普遍应用基础上,利用数字化手段,以综合档案信息资源为处理核心,对数字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管理,通过与高速宽带通信网络设施相连接和提供利用,实现资源共享的超大规模、分布式数字信息系统。与传统档案馆相比较,数字档案馆具有独有的特点和功能:
一是档案资源数字化。数字档案馆是以统一的数字形式存储各种信息,包括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压缩了存储空间,改进了组织形式。信息记录形式的“数字”化,是数字档案馆的基本特征。
二是档案实体虚拟化。通过网络,对纸质档案、照片、录音、录像等传统载体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实现档案实体“虚拟化”,使之能够与其他数字档案资源一并进行管理和规范。
三是信息结构标准化。信息结构标准化是数字档案馆信息快捷存取和网络传输的前提。在数字档案馆中,需采取统一的标准规范来保障数据库中同类信息格式的一致性,从而为建设开放、互联的档案信息共享平台做好准备。
四是档案管理智能化。数字档案馆能辅助档案实体管理,使档案业务工作趋于智能化。如数字档案馆相关的信息系统可进行档案自动编目、标引、统计等,可在确保检全率和检准率的同时实现智能化检索。
五是信息传递网络化。数字档案馆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网络化信息服务而建立起来的信息集成系统,在档案利用服务中可借助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突破时空限制,实现档案信息的传递。
六是信息利用社会化。数字档案馆革新了传统的档案利用服务模式,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依照各自的权限通过网络获知和获取所需信息,突破档案利用服务对时空的限制,从而拓宽了档案信息利用范围。
峄城区档案馆高度重视、迅速响应,精心谋划部署、统筹协调推进,于4月份,全面启动了“以数字化、三网建设为主”的数字档案馆建设,对照《山东省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办法》《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指标表》,建立任务分解落实台账,按照职责分工全员上阵,不断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工作落实落地。
深入学习,系统把握数字档案馆建设的要求。组织馆全体人员,第一时间传达学习全市档案系统会议精神,以及《枣庄市档案局 枣庄市档案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数字档案馆建设的通知》,着力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邀请多家有意向参与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单位,讲授演示数字档案馆建设常识、应用案例等,逐步理清思路、明确方向。邀请市档案馆业务专家,区大数据局信息技术骨干召开座谈会,结合本馆实际,商讨定制峄城区档案馆数字档案馆基础设施和业务系统建设方案,细化采购清单,最优建设方案,科学把握重点,精准发力。
把握进度,统筹推进数字档案馆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的部署。于8月中旬完成了数字档案馆建设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政府采购合同的签订。9月起,陆续完成了局域网建设所必需的操作系统、服务器、交换机、存储、备份、安全等软硬件设施设备的安装调试;优化了网络架构环境,为全馆各个办公用房新增铺2-3条网络线路,实现局域网、政务网、互联网之间的物理隔离,确保了“三网”之间的独立性和安全性。同步启动了峄城区档案馆馆藏资源管理系统、电子阅览室系统、电子档案长期保存系统、集中式档案室管理系统、电子档案移交接收系统等的定制开发,应用系统将于年底前开发部署完毕,适时完成数据迁移,达到试运行条件。
合力攻坚,全面提升馆藏数字档案信息的质量。对照数字档案馆建设要求,为规范馆藏档案机读目录和电子数据,全面提升馆藏档案数字化水平,自5月份起,采用人工录入和检查的方式,完成了馆藏79个全宗30841条案卷级目录和25个全宗32631条档案文件级目录的补录;完成了原馆藏档案管理系统中涉及的56个全宗40万余条档案文件级目录标准化规范化校验,全面提升目录数据的准确性、规范性。采用自主加工方式,对原馆藏尚未数字化的32个全宗2500余卷(盒)纸质档案开展集中扫描、修图、打包工作,形成约16万幅70GB的数字化副本,有效提升馆藏档案数字化率。同时,加强年度文件材料归档全过程指导,规范各立档单位档案数字化管理;推行“即归即扫、随归随交”模式,对进馆档案整理质量进行严格把关,逐条逐份清点审核电子条目和数字化原文,有效保障档案数据资源质量,保证档案信息的真实、完整、可用。
下一步,峄城区档案馆将按照“好用、实用、管用”原则,进一步查漏补缺,加快构建以资源为核心、设施为基础、应用系统为关键、安全服务为保障的数字档案馆体系,力争2025年完成数字档案馆创建工作,实现档案全生命周期流程管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