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苗 徐宁
编者按:12月3日是第33个国际残疾人日,今年的主题聚焦“增强残疾人领导力,共创包容且可持续的未来”。残障人士在众多倡议中,挺立于领域前沿,在为自身争取应有权利、谋得切实福祉的征程中,破冰前行。从救下聋哑孩子,到接手服装厂助残疾人就业,再到退休后重出发,辛兴芬几十年如一日,用行动诠释对残疾群体的守护。
在日照莒县一个服装厂里,机器在嗡嗡嗡运行,一群工人正在忙碌地工作:接单、裁剪、缝制、成衣熨烫、包装、入库……这些操作工都是残疾人。厂长辛兴芬退休后组建的这个福利服装厂,“就是残疾员工的家”。
“辛妈妈”“辛大姐”“辛奶奶”
1970年冬,辛兴芬在集市上遇到一群因偷包子遭殴打的聋哑孩子,赶忙救下了他们,并带回了家。12个聋哑孩子像是找到了依靠,在辛兴芬家一住就是15年。直至1985年,当地开设聋哑学校才去上学。
1993年,辛兴芬调入莒县水利局工作,恰逢企业改制,她临危受命,接手了一个濒临倒闭的服装加工厂。厂里共12名工人,其中6名残疾人,6台破旧机器,这便是她接手时全部的“家当”。
“本来我不想接手,可一想到家里还有十几个孩子要养活,我就接下了这个担子。”辛兴芬接手后,困难接踵而至。机器数量不够,她就自己凑钱购买;厂里没活干,她上青岛、下烟台,四处奔波找客户;资金短缺时,她又跑银行、找亲戚,想尽办法筹借资金。
靠着满腔的热情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她将工厂的规模逐步扩大,也为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如今,这家工厂有 289 名职工,其中从事生产的残疾人多达 237 名。
平日里,辛兴芬在车间忙碌,耐心指导工人技术,常带温暖笑容,还会竖起大拇指鼓励残疾职工。不仅如此,她为残疾职工办理社会保险,帮适龄职工牵线搭桥,甚至拿出工资帮修缮平房,让他们结婚生子。“39个孩子在这里结婚生子,其中好多孤儿,我就帮她们照顾月子。”
“我们这里的孩子都考上了大学,其中有十几个考上了985和211。”提起孩子们,辛兴芬的脸上慢脸自豪。
工人们有的亲切地称她“辛大姐”,有的则喊她“辛妈妈”,孩子们更是甜甜地喊她“辛奶奶”。辛兴芬感慨,这些残疾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她的责任,不光是对他们,就连他们的孩子,也是万事都亲力亲为。
不能停,也停不下
2006 年,辛兴芬准备退休之际,不少残疾孩子的家长得知了这个消息,纷纷跑到她所住的楼下等待她不让她退休,表示“她到哪儿,我们就跟到哪儿”。她本就不舍牵挂这些孩子,便毅然放弃退休计划,重组莒县福利服装厂。
如今服装厂占地 16 亩,工厂区域面积 2600 平方米,当初那群残疾孩子也跟了过来。“我就盼着这些残疾孩子有饭吃,有个家,我就心满意足了。”
在日常相处中,辛兴芬留意到,很多残疾孩子由于年纪尚小,可能学不会或者不太愿意学习厂子里诸如修缝纫机、剪线头这类工作。于是,她设立了绘画和剪纸的工作室,让他们在闲暇之余能到这里学习,锻炼自身能力。
“我们感谢辛大姐,刚开始只想让孩子来有个活做。”残疾孩子王昊家长说,辛兴芬发现王昊有着画画的天赋,便专门为他腾出一块地方供他作画,如今王昊已经能够在自己热爱的绘画领域有所建树。
此外,工作室所在的这栋楼,在2020年,经由莒县残疾人安康中心申请政府拨款,并汇聚爱心企业的捐款后建成并交付使用。如今,楼上住着福利服装厂的 67 户残疾职工,这也圆了他们期盼已久的住楼梦。“安康中心让这些残疾人住上了楼房,他们高兴,他们的父母高兴,我也打心底里高兴啊。”
尽管辛兴芬年事已高,但她语气坚定地表示:“我虽然年纪大了,可现在还不能停下,也根本停不下来呀。这些残疾人还要生活,他们背后可是有着 200 多个家庭呢,所以我必须坚持干下去,得等这些聋哑职工都能拿到退休金,有了稳定的生活保障之后,我才能安心退休啊。”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