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志愿红”,温暖一座城。近年来,浦东结合引领区建设要求,以制度化、常态化、专业化、国际化为抓手,不断加强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在服务改革开放、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打造宜居宜业社会环境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和助力推进作用。如今,在浦东,志愿服务正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记者从区委社会工作部获悉,目前,浦东已有136.6万名注册志愿者,志愿服务团队4096个,常年开展约2万个志愿服务项目,建有上海博物馆东馆、东方医院等市区两级志愿服务基地78家,形成了1个区级志愿服务中心,36个街镇的社区志愿服务分中心和78个市、区两级志愿服务基地,1500个居村志愿服务站的三级工作阵地网络,实现了志愿服务工作在街镇、居村层面的全覆盖。
党建引领志愿服务融入社区治理
由社区党组织向居民征求“微心愿”,广大党员志愿者认领“微心愿”——浦东“微心愿”志愿公益活动由来已久,是浦东一张靓丽的“公益名片”,更成为党组织和党员了解群众急需、凝聚群众共识、听取群众意见、解决群众困难的工作载体。
“把社区作为志愿服务的主阵地、主场景,与基层治理、百姓生活深度融合。”今年以来,浦东聚焦中央社会工作部组织开展的“邻里守望”志愿服务重点项目,开启了志愿服务融入社区治理的“党员+社工+志愿者”“社区党组织+物业企业+志愿服务”等多方面的探索。
实有人口3500余人的塘桥街道南城居民区,有322名骨干志愿者,组成了平安、护绿、为老服务等17支志愿者团队。在居民区党总支引导下,辖区内巴黎春天、宁波银行、隧道股份等共建单位融入社区,开展口腔护理、法律咨询、金融理财等志愿服务,构筑了一个暖意融融的“暖益空间”,并形成社区便民服务等多个志愿活动常态化项目。浦兴路街道长岛路居民区围绕“精品城区”建设,建强居民区党总支领导下的“1+7+X”志愿服务队伍体系,通过探索志愿服务“积分制”激发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将居民个人的零散想法整合成为共建共治“幸福岛”的强大推力,让曾经的治理“难点”成为如今的长岛“亮点”。
将群体提出的“需求清单”转化为“幸福账单”,是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百姓生活深度融合的“暖心”体现。东明路街道“衣旧有爱”慈善志愿服务,将居民捐赠的二手衣物、玩具等可再利用物品定点捐赠给贫困家庭;书院镇洼港村的便民服务志愿队专门提供水电煤抢修,只要村民一个电话,就会第一时间上门服务,队员也从最初的 1 人发展到如今的 15 人;更有“脱下绿军装,换上红马甲”的1900余名退役军人,组成“戎爱东方”志愿服务大队,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道风景。
“社工+志愿者”打造志愿服务专业化浦东样本
从三林镇链接上海乐群社工服务社培育壮大“林小舍”营造市集等志愿服务项目,到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医护志愿者深入农村社区为村民量身定制“健康处方”;从张江镇联动上海公益社工师事务所打造妇女议事会品牌,到上海海洋大学被授牌“全国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专业的力量、专业的方法,不断提升质效、拓展外延。今年以来,区委社会工作部通过探索“社工机构+志愿服务组织”“专业社工+专门志愿者”等协同联动机制,推动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深度融合,创新浦东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模式。
借助上海乐群社工服务社的专业力量,三林镇志愿服务中心培育了世博西一居“银龄守护”为老服务、三林村“我爱单车”、懿德社区“林小舍”营造市集等一批志愿服务项目。这种“专业社工+志愿者”的模式,打造了一幅幅“人人起而行之、处处守望相助、时时共情共鸣”的生动图景。
而在浦东近50个文博场馆里,同样活跃着近万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业志愿者。来自浦东外国语学校“红领巾双语讲解”志愿服务队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在上海科技馆、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等场馆,服务队的小志愿者们各凭所学,用英语、法语,甚至小语种向外籍游客展示浦东文旅特色,让他们感受到了浦东国际化大都市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浦东各三级以上医院纷纷设立“医务社工部”,由医务社工组织医护志愿者开展义诊活动、康复护理等志愿服务。浦东人民医院的“星睦邻”点,是专门为大洪村村民在家门口设立的健康服务站,由医务社工和健康志愿者负责值守,通过面对面健康咨询等方式,及时发现、转介有就医需求的村民。全新的志愿服务模式,通过充分发挥专业医疗力量,补齐农村卫生健康服务短板。
上海海洋大学教授、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理事张祖平认为,浦东探索“专业社工+志愿者”联动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了专业社工和志愿者两支队伍的积极作用,达到了“1+1>2”的效果,推动了新时代社会工作服务和志愿服务的融合发展。
国际化为志愿服务注入新活力
浦东外籍人士多、外资企业多、国际赛会多、国际交流活动多等特点,为志愿服务国际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浦东顺势而为,在服务外籍人士融入、帮助外资企业和外籍人士开展本土化志愿服务、推动在地企业走出去开展志愿服务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都有一些制度性安排和创新性做法。
德国人锣塔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又热心公益志愿服务,业余时间和爱人一起参与垃圾分类、民间林长等社区建设,2024年还受聘为“张江镇‘江芯庭’涉外片区法治观察点观察员”。新加坡籍志愿者Janice Yeo是“尤克天使”国际志愿服务队创始人,经常带着团队进社区、医院、特殊教育学校等场所开展慰问演出,还为社区困难家庭子女开设外语课程。
多年来,中建八局“蓝海益路”青年海外志愿者在马来西亚点亮乡村、山区助学、环保宣传、修缮文物,他们用青春浇筑理想,彰显央企担当。更有众多外资企业,如安靠封装测试(上海)有限公司、立邦公司等,长年坚持公益,资助贫困、奖励支教,为浦东志愿服务注入新的活力。
同时,浦东也以志愿服务国际化这一世界通用语言,推动外籍人士融入浦东,助力浦东营商环境向好和社会文明进步。目前,浦东已在街镇、社区设置境外人员服务站21家、移民融入服务站7家,为辖区境外人员提供涉外法宣、政策解答等服务。浦东机场边检站成立的“百人外语志愿服务队”,外语种类涵盖英、德、法、日、韩、阿拉伯、斯瓦西里语等12种。浦东新区教育国际交流中心还选派教师作为志愿者积极参与国际交流项目,走进坦桑尼亚课堂,把上海、浦东的基础教育成果辐射到这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上海市志愿服务研究中心秘书长裘晓兰充分肯定浦东在志愿服务国际化上的探索,建议下一步要在服务支持、创新规制、权益保障、品牌创建等方向发力探索,走出一条具有浦东特色的志愿服务国际化之路,为上海、为全国志愿服务国际化贡献经验和智慧。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