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眼下,正值冬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潍坊峡山区太保庄街道大石门村的村民代选军,望着自家13亩地里绿油油的、长势喜人的冬小麦,满心欢喜地感叹:“以后再也不用靠天吃饭了!”他放眼望去,只见这片土地上,沟渠七横五纵,仿佛一张巨大的网,严严实实地将其覆盖着。

最近四个月,代选军经历了心情的大起大落,从喜转悲又转喜,如同坐过山车一般。

今年7月,在村民代表大会和党员代表大会上,村党支部书记刘玉刚带来了好消息:一位外地种植大户要流转村里500亩地,每亩给1100元,自愿报名。“上交村集体100元,自家能落下1000元,一年啥也不干就有1.3万元,再外出打点工,日子可不就宽裕多了?”夫妻俩一合计,当即报了名。

然而,一个月后,刘玉刚又愁眉苦脸地找到大伙,这买卖不成了。原来,大户来地里一看,玉米长得稀稀拉拉的,顿时心生退意,任凭刘玉刚磨破了嘴皮子,多少钱也不要了。代选军望着那片被泡得七零八落的玉米地,叹了口气:“也不能全怪人家,今年夏天这雨,真是害人不浅啊。”他只得收回土地自己耕种,连儿子帮着找好的工厂工作也搁置了。

大石门村,这个远近闻名的薄弱村,地势低洼,全村3600亩农田下全是坚硬的红板岩,水既抽不上来,也渗不下去。然而长久以来,由于水网失修,村民们只能眼巴巴地望着天,祈求风调雨顺。可今年汛期,10场强降雨让玉米地大面积受灾减产,代选军家也不例外。

蓄积地下水源、构建大田水网是实现农业高产高效的关键途径。然而,由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加之三分之一以上的农田位于红板岩区,潍坊峡山区的农业曾长期受自然条件制约,很多农民常“靠天吃饭”,深受薄田之困。

困则思变。今年是山东高质量建设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的关键一年,锚定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生态、发展水经济、改善水民生“四水统筹”总体目标,全省现代水网建设正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加快推进。潍坊峡山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山东省最大的水库——峡山水库以及潍河、渠河等多条重要河流。依托这一优势,7月26日,该区以“旱涝调平衡”为目标,启动了全域农田水网建设项目,推动实现“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由主要领导挂帅的水网巩固提升工程建设指挥部迅速成立,一月内摸清现状并提出方案,同时创新“村村有行动、社区打擂台”竞争机制推动工作。记者在一张规划表中看到,各街道规划一目了然,项目如火如荼:建设提水站、变压器、铺设管道、水泵,满足15个村庄的用水灌溉需求;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7000亩,新建灌溉、载配电、田间道路、排水沟等工程;在原管道基础上嫁接铺设管道,辐射面积达到3000亩,改造后可惠及约19个村庄……

各方积极响应,大石门村也不甘落后,自筹资金15万元修建疏通沟渠,很快施工队进入,11月20日施工便完成。“区里还计划投资600万元,为我们铺设一根5公里长的专用管道,经张家屯提水站后,从水库里引水。”刘玉刚盘算着,等年底旱涝问题都解决了,要流转出去2000亩地,村集体再种上500亩。他信心满满地说:“明年,预期每亩耕地粮食年产量能达到1500公斤以上,咱这流转的土地,至少得1000块钱一亩!”

一条条蜿蜒的水渠正在铺设,一个个新建的水井和提水泵站迅速崛起。截至目前,该区已新建改建供排水设施1880余座,疏通沟渠57万米,整修生产路39万米,地表水引蓄排能力提升10%,12.5万余亩易旱易涝田变为旱涝保收田,预计粮食年均增产120万公斤。这个曾经因红板岩区而著称、农业深受自然条件限制的地方,如今正借助现代水网建设的力量,逐步改写历史,从过去的“看天吃饭”转变为“旱涝保收”,开启了农业高产高效的新篇章。

该区还将土地流转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视为农田水利建设的新契机。目前,已有16万余亩土地实现了规模化经营,这些由种粮大户负责的大田中,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正如火如荼,包括新打机井、铺设滴灌系统和疏通沟渠等。回乡种粮的李栋梁便是其中之一。

11月28日,在潍坊市峡山区王家庄街道的林家营村,50岁的李栋梁穿梭于自己新承包的200亩土地上,仔细查看冬小麦的生长情况。往年这个时候,他正在外地承包的土地上忙碌,但现在他却回到了村里。原来,是村里大力推行的水网工程吸引了他的注意。

2022年6月那场强降雨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那场灾害导致村里100亩韭菜绝产,大田作物也大幅减产,这使李栋梁一度心生畏惧。村委痛定思痛,当年便着手疏通水网,成功打通了南北两条关键的排涝通道。今年,在全域水网建设下,林家营村所在的解戈社区,已将林家营村及其周边两个村的耕地交叉区域选定为示范片区,新挖掘4条沟渠,惠及耕地1400余亩,并借此机会新流转土地300余亩。

李栋梁回乡务农的热情正是被这一切所激发,当村里发起土地承包的动员时,他立即报了名。虽然“水网”规划的一条生产路和两条沟渠占用了他两三亩的田地,但李栋梁却认为这一交易极为划算,他满怀信心地说:“长远来看,这可是我们增产增收的重要保障!”

(大众新闻记者 张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