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死亡诗社
“当一个人出现了心理问题,90%几乎都可以说是身份认同出了问题。
在心理咨询的语境中,身份认同是一个极为关键的概念。
那么什么是身份认同呢?
身份认同,指的是一个人内心深处认定自己属于某一特定类型的个体,并由此与具有相似特征的人群产生一种内在的连接感与归属感。是一种对自我的深度认知与归类,会深刻地影响着个体的思维模式、情感体验以及行为方式。
直白来说,是我们内心深处关于“我是谁”的答案体现。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身份认同并非是一种固定不变的内在本质,而是在社会文化环境中通过互动与交流逐步构建起来的。
其中,权力是身份认同构建过程中的核心影响力。
比如在教育系统里面,学校大力倡导“学霸精英”文化,通过设立成绩排名榜、颁发奖学金、给予荣誉称号等方式,将那些在学业成绩上表现卓越、积极参与各类学术竞赛并获奖的学生塑造为“学霸精英”的典型形象。
这些学生在学校中获得更多的关注、资源以及同学们的钦佩。
于是,许多学生为了追求这种被认可的身份,会努力迎合学校所设定的“学霸”标准,拼命提高学习成绩,即使面临巨大的身心压力和健康问题也不敢松懈。
他们在学校权力结构与利益导向的双重驱动下,逐渐将自己认同为“学霸精英”群体中的一员,其行为、学习方式乃至自我价值感都围绕这一身份认同而构建。
这也是为什么成绩很好的孩子似乎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明明父母觉得自己没有对孩子的成绩有高要求,孩子却永远在担心下一次考试以及无法停止焦虑,这是因为他们认同了自己是“学霸”这一身份。
但是,这种身份认同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家庭、社会长期的文化建构与人际互动中形成的。
与此类似的,很多企业也会宣扬 “加班” 文化,那些经常加班、对领导安排的任务毫无怨言积极执行的员工,就会被视为 “优秀奋斗者”,在公司内部会获得更多的晋升机会、奖励以及同事的认可。于是,很多员工为了获得这种身份认同,会不自觉地按照公司所定义的 “奋斗者” 标准来塑造自己,即使已经疲惫不堪。
身份认同,无处不在,每一个有关于身份认同的标签,都可能意味着一整套的行为认知模式,比如“男子汉/小公主”,“成功人士/loser”、“优等生/差生”、“学生/社会人”,“缺乏爱/毫无价值”…
深入理解身份认同这一概念,有助于我们去觉察自己的自我认知架构、情感困惑根源以及行为模式背后的深层动力,从而为改变提供可能性。
在心理咨询中,心理咨询师也常常借此为来访者提供更具针对性与有效性的心理支持与引导,帮助他们在复杂多变的生活中清晰地认识自我,构建积极健康的身份认同,实现心理的成长与人生的幸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