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守长泉,岁月长新。”

在耶路撒冷的一座考古发掘现场,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一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遗物—— 一片带有中文铭文的瓷碗碎片。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以色列与中国之间深远的历史联系,还为我们展现了五百多年前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珍贵瞬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片瓷碗碎片的铭文上写着:“永守长泉,岁月长新”。这句铭文的出现,打破了考古学家们对古代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常规认知。铭文的语言显然来自遥远的中国,而这段历史,则可追溯到16世纪初。

此次发掘工作由以色列文物局和德国新教考古研究所 (GPIA)联合进行,考古学家们在耶路撒冷的锡安山上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大规模挖掘。大部分发现的遗物都可以追溯到拜占庭时期,甚至更早,涉及公元前的一些遗址。然而,这片瓷碗碎片的出现却让考古学家们大为震惊——它来自一个晚于这些遗址的时期,且带有意想不到的文化印记。

这一切要从今年夏天开始说起。当时,在为即将到来的发掘季节准备场地时,以色列文物局的考古学家迈克尔·切尔宁突然在已清理出的土壤中发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物体。他小心地将其取出并清洗,惊讶地发现其底部刻有铭文。经进一步鉴定,考古学家们确认铭文为中文,内容为:“永守长泉,岁月长新” 这一发现被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研究员陈景超进一步解读,证实了这段历史的真实性。

经过年代测定,考古学家们确定这件瓷器出自明代,约为1520年至1570年间。虽然以色列曾发现过其他中国古瓷器,但这是首次发现带有铭文的瓷器。这让人不禁想问:一只瓷碗是如何从中国漂洋过海,最终来到耶路撒冷的锡安山呢?

历史文献表明,16世纪时中国与统治以色列的奥斯曼帝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贸易往来。明朝史书中记载,在15至17世纪间,约有20次奥斯曼帝国的官方代表团拜访了大明朝的朝廷。商人们的旅行书籍也提到了这一时期的贸易往来。

以色列文物局局长埃利·埃斯库西多表示:“在考古学研究中,我们早就知道以色列与远东的商人之间有着贸易关系,甚至早在古代就有香料的贸易证据。但像这样的直接书面证据,刻有中文铭文,并出现在耶路撒冷锡安山这样的地方,实在令人惊叹。”

这片瓷碗碎片的发现,不仅是一次考古上的重大突破,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穿越时空的窗口,让我们得以一窥五百多年前,东西方之间复杂而又丰富的文化交流与互动。

版权声明:照片版权归以色列文物局所有。